微软Surface Pro3试用印象

标签:
it |
这台微软Surface
Pro3来的时间不太巧:一方面是因为发布时间其实比较早,我们整机team的同事早已经完成评测;另一方面是我手头正好刚开始使用雷蛇灵刃,所以对于一台配置相对较低同样Win8.1的电脑暂时没有太多精力可以投入。但这并不影响我尽量抽空去体验一下微软Surface
Pro3,同样是也有两个原因:1、相对于雷蛇灵刃,微软Surface
Pro3显然在重量和便携性上更接近于我之前使用的MBA。虽然灵刃已经是同类型产品中最轻薄的型号但相比平板电脑造型的微软Surface
Pro3而言依然显得有些沉重;2、同事小李有一台日常办公用的微软Surface Pro2,平时见得多了所以我能对微软Surface
Pro3很快上手并迅速通过对比了解到新品的优势。
手头这台微软Surface
Pro3是灰黑色包装,i5+256GB的中配版本,据说也是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好的一个版本。整机包装看起来简洁大方,里面一眼就能看到平板电脑主体,感觉像是一台大平板而非笔记本电脑产品。本机屏幕已经达到12寸,和普通笔记本差异不大,分辨率更是高达2K且分辨率为2160*1440,3:2的画幅在目前来看似乎不太常见但实际视觉效果颇佳。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71_1000/270414.jpg
对于这类轻薄的平板电脑,我实际对于其性能并不太Care,而只是关注它们的便携性和应用流畅度。本机虽屏幕大了一点但相对于灵刃这样的标准14寸笔记本而言还是足够轻巧。我在taobao上买了一个带提手的内胆包给灵刃使用但后来发现用来装载微软Surface
Pro3+新打字键盘更为合适。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71_1000/270416.jpg
把同事小李的那台紫色微软Surface
Pro2拿来和新机拍个合影,你可以清楚的看到新机在屏幕尺寸上的巨大优势。之前他会觉得由于新机尺寸加大所以重量会增加,但经过我们两个对比,发现由于降低了机身厚度,所以微软Surface
Pro3的重量居然还比上代更轻(从907g价格低到800g),这实在是非常强悍的提升!两款机器都采用了iPS屏幕,无论是亮度还是色彩看起来都非常漂亮,虽然新机分辨率提升但同步屏幕尺寸也变大所以整体的细腻程度相当。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71_1000/270418.jpg
对比两代产品有什么差别?我们首先觉得新机自带的无极角度支架要比微软Surface
Pro2的那款只能设定两个角度的支架好用许多。我原本有些担心可以任意调整角度的支架是不是会太松或者太紧,但事实证明微软的工业水平也是很高的,至少手头这台微软Surface
Pro3的支架无论翻转到什么角度都很稳固,阻尼感虽然略重但转动轴运行依然可以算是流畅。小李提醒我新机表面的windows图标位置和他的那款发生了改变:以前在屏幕长边上的win标记放到了侧面——这似乎有利于在以平板状态直立在手中阅读时的操作感提升。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71_1000/270420.jpg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71_1000/270421.jpg
硬件配置方面,似乎先后两代产品在核心硬件上差距不大,好似处理器更新一点且内存从4G到8GB,但我觉得这在实际使用中差异并不会太明显——毕竟我并不会用它做太重的数据处理。摄像头倒是从原来的百万i像素一下子提升到500w级别,但说实话这个元件用的机会也不多,不过有升级依然是好事。真正让小李同学对我的新微软Surface
Pro3感兴趣的硬件提升倒是两个配件:
首先是TypeCover。我很好奇的问他,难道我的微软Surface
Pro3新键盘保护壳打字手感要比你的版本舒服很多吗?他说这倒不至于,毕竟键程都很短,打字手感一般。但是,新键盘上的这块触控板操作手感要比他那块好太多!不光是新键盘触控板的面积增大了,而且光滑的表面与真正的笔记本触控板更加接近,手感远胜于原来那块毛面的。不过,他对于新键盘可以切换两种安装方式以便于将键盘微微抬起一个角度的设计不置可否:他打字用力比较重,所以倾斜安装的键盘下产生的空洞会让他在打字时略有不确定感;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71_1000/270424.jpg
指点笔的改进也是他特别关注的项目:新的笔虽然号称在压感级数上比上代版本降低,但实际书写时的手感却好了很多:1、鼠标精确定位不漂移,特别是在屏幕边角位置或者点选窗口上的最大化/关闭按键时特别能感受到这一点进步;2、使用指点笔时,系统会自动判别笔尖和贴在屏幕上的手掌,不会产生误触。我看了一下,微软Surface
Pro3的指点笔从原来的无源改成了现在靠一节AAA电池驱动,两代笔之间无法通用。新笔顶部还有一个紫色的按键,按下后会自动启动OneNote记事本。用这个装备来做会议记录什么的倒是非常管用。另外,新笔虽然粗一点重一点点,但实际依然是可以吸附在机身侧面的。有评测居然说这支笔没地方携带?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71_1000/270426.jpg
由于硬件差异不大,所以我觉得微软Surface Pro3在性能上和小李的微软Surface
Pro2提升不大,那么续航呢?这个问题略微有些令人遗憾啊,小李同学的微软Surface
Pro2在买来时按照均衡模式运行可以用到6个小时样子,不过现在用了时间长装的东西多以后似乎续航也已经下降到3小时多的水准。我手上的微软Surface
Pro3虽然没有很深度的进行电力测试,但用了一下实际也就是6个小时(看看网页,以快进方式看了一部电影,看了一会电子书并开着背景音乐),似乎微软官方宣称的9小时还是有些水分。我看到其他媒体有说wifi上网可以用8小时的,但我觉得除非是调最低亮度并没有其他任何操作。总之,在电力续航这一点上,微软Surface
Pro3虽然表现也算不错,但与MBA比还是有明显差距的。
坦率的说,虽然我已经用上了雷蛇灵刃,但想要一台性能过得去+极致轻薄的x86电脑设备的愿望依然存在(由于工作关系,我暂时无法采用iOS或者安卓来动用公司后台),所以微软Surface
Pro的出现似乎能够满足我的期望。而且,我也很早就说类似Surface
Pro这样平板+分离键盘的设计是目前我最能够接受的形态。从这次体验微软Surface
Pro3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对于新品满意的地方包括:
1、更大的屏幕却变得更轻薄且性能不弱,这简直是工业设计典范;
2、出色的支架设计,简单但充满人性化;
3、出色的屏幕表现。特别是3:2的屏幕来看单反拍摄的照片,视觉效果非常令人愉快;
4、更好用的打字键盘触摸板,更好用的指点笔;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71_1000/270428.jpg
当然,如果要提一点意见,也不至于没话可说:
1、机身上依然没有我渴望的SD卡读卡器;
2、用了以后,觉得发热比较明显,拿在手里会觉得热(但没有灵刃的烫手)
3、电池性能实际还算不错,但对比MBA依然差距明显;
在和我一起试用一段微软Surface
Pro3后,小李同学表示对于新机满羡慕,但由于他的二代实际性能也很好且体积更小,所以无论他也不会嫌弃自己的爱机。而从我的角度来看,如果正好要选一台主力新机且对于i5的性能能够满足的话,我肯定会考虑微软Surface
Pro3,毕竟更大更高分的屏幕对于我这种喜爱拍照的人诱惑力很大。只可惜微软为什么不肯给机身上加入一个标准的SD读卡器槽呢?(丫的灵刃也没有!)不过,既然我现在已经有雷蛇灵刃这样强悍的主机,所以再加入一台微软Surface
Pro3的可能性就基本没有了。我实际会更加关注未来可能采用新一代ATOM处理器支持4GB内存的Win8.1平板,尺寸实际在8寸上下就可以。因为这种机型虽然性能无法与微软Surface
Pro3相比,但的确会更加轻薄便携且续航能力更加强悍,因此更符合我对于此类平板电脑产品的需求。
——————————
另,昨天下午和影像/手机team的两位同事跑去外滩,参加Sandisk闪迪公司的新品发布会。在这场会上,闪迪发布了全球巅峰容量的SD卡:512GB的闪迪至尊超级速SDXC
UHS-I。是的,你没有看错,产品的容量单位不是MB而是GB!
想象一下,一张比邮票还小的SD卡,容量却要比我的笔记本硬盘还要大上整整一倍!闪迪方面宣称,使用功能这张速度达到633X(95MB/S)的SD卡能够连续拍摄48小时的全高清视频或者14小时左右的4K视频!尽管我也算是对这类产品有一定见识,但是面对如此容量又如此小巧的一个存储设备依然不断的在现场倒吸冷气。凭借这张卡,以及差不多全球一半闪存的产量(和东芝一起),闪迪Sandisk成为这个行业事实上的霸主毫无疑义。回想一下,
十年前我们还在使用512MB的SD卡,而现在呢...容量已经暴涨了1000倍!当然,这张512GB容量SD卡的价格也相当吓人,6380元的报价估计也只有真正需要超大容量的商业4K视频拍摄团队才能负担得起。我记得当时我在微博上发布这张卡的时候,有网友说这卡容量真不错,可以拿来做MacBook
Air扩容之用。但是,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他,目前这张卡的售价足够他另外再去买一台MBA笔记本了...
前一篇:跑去电信:撤销固话和宽带提速
后一篇:“春卷”微信公众号开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