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为什么我对《舌尖2》第四集很失望

(2014-05-13 21:09:18)
标签:

it

  
 由于今天忙了一天,原本打算做的富士X100/X100S的附加增距镜的样张拍摄没有完成,还是放在明天搞吧。上午在去见客户的路上和朋友聊了几句有关《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第四集(家常)的话题,觉得可以放到博客上与大家继续讨论下。

首先,我必须要说我对于这一集很有些失望。《舌尖2》开播以来,虽然我不能做到每一集都准时在电视机前收看,但至少也很有兴致的用各种方式看完了前面三集,总体印象不错。特别是第一集作为开场大戏,虽然有网友质疑其中的采蜂蜜并没有爬到40米那么高,但总体而言我对于那一集还是颇为喜欢的:画面、音乐都达到了中国纪录片历史上最高那层,故事虽然有些刻意,但至少对于美食主题的诠释的到位的。也正是因为此,第四集开播那晚我们夫妻俩正好在父母家,特地向二老介绍了这个片子种种优秀,然后一直等到21点开播打算难得的全家一起收看如此好节目。
 

然而,片子放到大蒜红烧肉时我就觉得今天这集里人物故事的比重太多,和前面几集的风格有不同。整部片子的节奏拖沓凌乱,等到那段母亲流泪阐述自己如何不易如何含辛茹苦的陪伴女儿读书练琴,几年不回家几年不见亲人时,我感觉很郁闷。这种标准的“艺术人生”式的内容显得如此浮躁,表现方式如此肤浅,哪一点像我刚才向二老介绍的那样出色?很好,央视一套在首播时,中间有一个广告插入。我没有兴趣再等广告后的下一段内容,兴意阑珊的带着家里领导和二老告别。父母那边好似也觉得节目一般,劝我们早点回家,他们自己等会再看吧。

这两天有关揭《舌尖2》“黑幕”的帖子不少,关于第四集更是被人喷的不行。有说这拉琴的姑娘是导演男人公司旗下艺人,有人爆料房租上万小提琴40万,有人问孩子出国三次比赛费用何来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舌尖方面又是辟谣,又是女导演在母亲节写感悟,我对于这些质疑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打算追究其真假,但我可以明白的说,舌尖2第四集就是拍砸了。
 

砸在哪里?我在微博上说:

看《舌尖》,我们不反对用人物和故事来引出串联起食物,但第四集明显是本末倒置或者说喧宾夺主。过度且煽情的人物故事本身已经背离了《舌尖》的原始风貌,错误的家常菜选择更是无法令观众信服。和剧中人本身无关,邓导演你的这一集《舌尖》就是搞砸了。”  

我很同意网友用“三观不正”来评价这一集里有关学琴母女的故事。所谓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学琴可以几年不见丈夫,为了学琴可以无视家里重病的老人,这样的孩子即使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她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价值会怎么看。这样一个完全走极端,因为功利而泯灭亲情(说泯灭人性倒也不至于),忽视人伦的例子,却被导演用来描述“家常”,这难道不是滑稽透顶吗?如此说来,节目中有关“上海红烧肉”里却加入大蒜的桥段倒显得可以理解了。反正本来就是三观不正,红烧肉随便瞎烧烧也无所谓了。

《舌尖2》据说是央视炒掉了原来第一季的制作团队,自己找人来制作的节目,每一集都由不同的导演来完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第二季的评价会低于第一季,第四集在这其中可谓“功不可没”。原本我以为新一季在有了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好拍摄条件以及更多关注度的情况下,将会收获比第一季更大的荣耀,但现在看来等全季结束是否能有第三季都在两可之间。好在毕竟《舌尖2》还有剩下的三集可看,导演也换了其他人,希望他们不会重蹈第四集的覆辙,硬生生的把《舌尖上的中国》变成《碗筷里的艺术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