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谷歌艺术上重游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

(2014-03-11 18:45:06)
标签:

it

今天在北京走访了几家客户朋友,晚上回到酒店准备明天索尼家用4K DV的专访题目。现在稍微空下来一点,找出了这份前几天就准备好要写的内容。事情是这样的:尽管这次索尼“全微”之旅的行程安排的很棒,但毕竟意大利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一周多的行程毕竟还是只能对意大利走马观花,浅尝即止。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行程中,首先惊艳的是白色大理石构筑的米兰大教堂;被目迷五色的是彩色岛和五渔村;被深深震撼到流泪的是罗马和梵蒂冈的教堂建筑。但是,对于佛罗伦萨依然感觉遗憾,最主要的是我们在乌菲兹美术馆里停留的时间太过短暂,虽然有很棒的台湾老师做讲解且我们已经被那些旅行团观赏的时间更长更细致(很多团员都觉得腿快跑断了),但依然只是挑了一些重点展品快速看了下。所以,现在我回过头来想一下,觉得自己实在是意犹未尽。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28.jpg 


由于美术馆内禁止摄影,因此我没有能够用索尼A7留下美术馆内的场景。但很高兴,我在自己多次推荐的“谷歌艺术”项目网页上找到了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的专属页面。这家美术馆已经将它的不少重要真品进行超高清的数字化处理,而且在美术馆内还进行了类似谷歌街景的拍摄,使得网友能够在线上畅游乌菲兹美术馆。这个页面的地址是:

http://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collection/uffizi-gallery?hl=zh-cn&projectId=art-project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29.jpg 

首先我要说,这座被称为文艺复兴艺术宝库,拥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拉斐尔等等如雷贯耳大神作品的美术馆看起来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庄严宏伟以及戒备森严。这里本来是当地显赫的美蒂奇家族的办公厅,而前面提到的那些艺术大神们或多或少都曾经接受过这个家族的资助。当然,从艺术宫殿的角度来看,它的规模比不上卢浮宫或者梵蒂冈博物馆,但据说这里的45间展厅拥有10w件以上的藏品,完全可以比肩世界上任何一座同类型的美术馆。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30.jpg 

一进到美术馆,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意大利的文物古董实在是太多了。在乌菲兹美术馆长长的走廊上,每一扇窗子旁都摆放着各种不同规格不同造型的大理石雕像,有头像也有半身甚至全身像。当然,几乎所有雕像都有一块铭牌,大部分铭牌上只有很简略的名字和年代,只有少数几尊可能是名作而有相对长一些的说明文字。走廊过道两边也到处挂着不同规格的古代油画作品,但它们描绘的是什么却没有多少文字介绍,反正看起来就是很随意的摆放在那里。很多雕像和油画与观众直接接触,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或者只是很简单的用一条绳子隔着。我诧异的问难道这些是复制品?回答是全都是真迹,只是相对于展厅内,这些十三到十六世纪的雕塑油画都算不上太精品,也就这么摆着算了...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31.jpg 

展厅里展示从十三世纪开始的各种油画作品,绝大多数我们只是匆匆撇一眼,有些甚至直接从旁边走过。殊不知这些组品中就有当时某位大画家的传世杰作——抱歉,实在是太多而根本看不过来。我之前对于乌菲兹美术馆并没有多少印象,只记得有一幅好像很有名的作品就存放在这里。哎呀,怎么只记得很有名,但到底是哪一幅,是哪位画家的作品已经想不起来了。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旁边有个观众手里拿着一本美术馆的简介走过去,封面油画上的那张脸怎么看怎么都眼熟啊,这不是《维纳斯的诞生》吗?凡是早几年用过photoshop的用户大概都熟悉这张脸吧?更何况这幅油画还是“谷歌艺术”里最早展示的超高清推荐作品之一,我还写博文介绍过,难道它就是保存在这座美术馆?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32.jpg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33.jpg 

还在我站在那边思索回忆的时候,眼角看到这个展厅侧面墙上的一幅画。于是,我的下巴刷的就掉了下来,眼珠子瞪的老大——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的真迹就在我身边两三米的地方悬挂着。我硬生生的把几乎僵直的头颈转向房间的另一边,于是再一次被震撼到——他的另一幅杰作《春》也同样静静的挂在那边。简直没法相信啊!!!如此伟大如此重要的文艺复兴代表巨作就在我身边一伸手就能摸到的地方啊!除了比其他作品前面多了一块玻璃外,其他什么保护措施都木有啊!回想一下《蒙娜丽莎》在卢浮宫里的情景:两边是多名安保人员、所有观众被隔在3米开外、油画被茶色保护玻璃覆盖的严严实实…而这里,如此巨作所在展厅就门口有个工作人员阿姨坐在椅子上发呆,展厅之间有时有几名看起来就觉得战五渣的保安吊儿郎当的走上一圈…好吧,难道真的是因为意大利的文物古迹实在太多,他们觉得在画面前加块玻璃(四边都是悬空的,从侧面可以直接摸到真迹)就算妥善保护了重要展品了?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34.jpg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35.jpg 

很快,我的心情就平复下来了。好吧,反正旁边达芬奇的《三博士来朝》也就那么敞开着,后面飞利浦里皮那幅号称最美圣母像的《圣母、圣婴和两位天使》也就这么放着。呃,大概是因为到了这样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里,大家自然会放下杂念,认真沉醉与其中的关系吧。反正大家都这么与那些流传数百年,代表着人类在美学探索巅峰的巨作们面对面。如此清晰,如此真切。尽管我们今天可以在谷歌艺术上将这几幅作品放大放大再放大,直至可以观察到画家的每一个细微笔触和画面材质细节,但我必须说,再细腻的数字化画面也比不过当真迹出现在你眼前时候你所能感受到的那种无比震撼。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36.jpg 

前两天我在微博上吐槽在当当网上购物送货不及时的事情,实际当时是订了两本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的入门书籍。很显然我是被乌菲兹美术馆里这些真迹所感染到了,深感自己在这方面知识的浅薄(实际是近乎于零,对于中国画的那些了解才算是浅薄),所以想要快速的补补课。来不及看很深奥的学术著作从头学起,那么就先从类似启蒙读物开始有个基本了解吧。

恩恩,你看,里皮果然是将他拐骗来的修女老婆做模特才画出了那幅最美圣母;还有,波提切利据说是和当时佛罗伦萨的交际花西莫内塔MM有一腿,这才以她为模特塑造了维纳斯的形象…(画外音:原来你就研究这个啊?!)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35_1000/234337.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