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全微”之旅 第六天 尽量发挥器材特性的佛罗伦萨

标签:
旅游 |
我原本在这次出行的预告博客中说本次行程应该是两三个城市的半深度游,但现在我必须承认这其实是我根本没有仔细看出团书而乱下的结论。随着今天跑到佛罗伦萨(或者颇为文艺腔的喊一句‘翡冷翠’),明天要去锡耶纳,看起来我们的旅程正变成马不停蹄的意大利走马观花。好在虽然跑的城市多,但每个城市只看一两个景点且还有诸如专业人员进行有关历史、艺术的解说,那味道就不一样了。
导游先把我们拉到一座小山上俯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整个老城区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全景,然后简单午餐后便直奔主题——那个有着醒目红色穹顶的圣母百花教堂。我以前以为世界上的大教堂大抵都和巴黎圣母院差不多,然后这次见了米兰大教堂后觉得估计那样子也算到头了。没有想到,今天还能看到一个外观看起来更加气势逼人,让人叹为观止的巨大教堂。这座被列为世界第三或者第四的大教堂外观采用很特殊的白、红、绿色大理石制造,且外建筑轮廓非常硬朗,在明朗的日照下显得轮廓分明,视觉锐度极高。我甚至有几次不得不在回放照片后检查机身参数,难道是我启用了什么过分的锐化功能才导致画面看起来如此反差惊人?稍后些,又跑去旁边的佛罗伦萨市政厅和乌菲齐宫博物馆(内部不许摄影),一路上都有特地请来的专业讲解人员陪同,虽然也只能是快速的浏览一遍,但总比毫无头绪的傻看一通要强。
坦率的说,看完这些东西然后漫步在翡冷翠的街头,心中有些郁郁,原因是民族自豪感在这里受到一些小挫折。尽管过去咱喜欢夸耀我们五千年文明如何如何了得,国家历史遗迹如何如何众多,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文物比比皆是,大可以嘲笑一下类似美国这样没有多少年月的新贵国家。但跑到佛罗伦萨一看,好像我们自己的灿烂古代文明就遇到对手了。比如圣母百花大教堂始建于1296年,建成于1436年,也就是我们国家的元明时期。历经数百年沧桑,这座宏伟的建筑依然完好的保存在世,并不断让后人感叹前人的高超建筑技艺。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以土木为主要建材的大型建筑还有多少遗存下来呢?再看看人家穹顶上的《末日审判》或者是乌菲齐宫里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之女神》,十四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开始谈科学谈艺术谈人性的解放,将人作为中心。我们那个时候已经存天理灭人欲许久了吧?所以说,虽然我们国家在这个时代也有很伟大灿烂的文明,但在海的那边的那边看起来也的确不是茹毛饮血蛮荒一片。所谓“人类群星闪耀时”,无论东西方俱是如此,言必“我天朝上国”的确没有道理。

扯远了,还是回到拍照上来。今天在应用器材方面尽可能的发挥镜头和机身本身的性能,当然也少不了诸如三脚架的辅助。白天的教堂外观啥的自然不用多说,长焦广角各有千秋,当然到了室内还是1635 F2.8这种镜头更有用武之地。到了傍晚去湖边拍摄火烧云,先是将相机调整到比较少用的“黄昏”色彩模式,接着将动态DRO手动设置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用来同时确保高光和暗部的细节。当然了,为了能够直接出片(虽然我额外也拍摄了RAW),我又毫无保留的将画面色彩饱和度提升到最高,所以各位当你们为后面几张色彩绚丽的画面而啧啧时,请记得这并非是后期PS结果而是索尼A7的机身jpeg直出。到了晚间,虽然有三脚架加持,但有时候我却比较喜欢使用50mm F1.4的大光圈配合ISO2000以上的高感度来进行灵活的夜景手持拍摄。特别是佛罗伦萨市政厅广场前那些众多的大理石雕像(其中甚至有著名的大卫雕像复制品)格外适合用手持方式从多角度进行拍摄,不知道大家对此感觉如何?
此外,需要小小炫耀一下的是画面倒数第二张那个看起来金碧辉煌的室内是我们今晚晚餐的所在地,很高大上吧?!我比较罕见的在室内使用了三脚架进行拍摄,为的是能够用最低的感光度和最细腻额的中小光圈+超广角来记录这个漂亮的场景。额,其实今晚吃的口味真心一般(我还是不喜欢西餐),但据说这个建筑以前曾经是拿破仑的姐妹的寓所,现在弄出来做商业开发的原因是类似这样的历史遗迹在意大利特别是佛罗伦萨这种城市里一抓一大把,政府实在无力所有都管理包养起来做博物馆啥的,所以只能请有些单位自寻出路了...
(图片暂时无法上传大图,稍后补上)
导游先把我们拉到一座小山上俯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整个老城区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全景,然后简单午餐后便直奔主题——那个有着醒目红色穹顶的圣母百花教堂。我以前以为世界上的大教堂大抵都和巴黎圣母院差不多,然后这次见了米兰大教堂后觉得估计那样子也算到头了。没有想到,今天还能看到一个外观看起来更加气势逼人,让人叹为观止的巨大教堂。这座被列为世界第三或者第四的大教堂外观采用很特殊的白、红、绿色大理石制造,且外建筑轮廓非常硬朗,在明朗的日照下显得轮廓分明,视觉锐度极高。我甚至有几次不得不在回放照片后检查机身参数,难道是我启用了什么过分的锐化功能才导致画面看起来如此反差惊人?稍后些,又跑去旁边的佛罗伦萨市政厅和乌菲齐宫博物馆(内部不许摄影),一路上都有特地请来的专业讲解人员陪同,虽然也只能是快速的浏览一遍,但总比毫无头绪的傻看一通要强。
坦率的说,看完这些东西然后漫步在翡冷翠的街头,心中有些郁郁,原因是民族自豪感在这里受到一些小挫折。尽管过去咱喜欢夸耀我们五千年文明如何如何了得,国家历史遗迹如何如何众多,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前的文物比比皆是,大可以嘲笑一下类似美国这样没有多少年月的新贵国家。但跑到佛罗伦萨一看,好像我们自己的灿烂古代文明就遇到对手了。比如圣母百花大教堂始建于1296年,建成于1436年,也就是我们国家的元明时期。历经数百年沧桑,这座宏伟的建筑依然完好的保存在世,并不断让后人感叹前人的高超建筑技艺。但与此同时我们国家以土木为主要建材的大型建筑还有多少遗存下来呢?再看看人家穹顶上的《末日审判》或者是乌菲齐宫里的《维纳斯的诞生》和《春之女神》,十四世纪中叶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开始谈科学谈艺术谈人性的解放,将人作为中心。我们那个时候已经存天理灭人欲许久了吧?所以说,虽然我们国家在这个时代也有很伟大灿烂的文明,但在海的那边的那边看起来也的确不是茹毛饮血蛮荒一片。所谓“人类群星闪耀时”,无论东西方俱是如此,言必“我天朝上国”的确没有道理。

扯远了,还是回到拍照上来。今天在应用器材方面尽可能的发挥镜头和机身本身的性能,当然也少不了诸如三脚架的辅助。白天的教堂外观啥的自然不用多说,长焦广角各有千秋,当然到了室内还是1635 F2.8这种镜头更有用武之地。到了傍晚去湖边拍摄火烧云,先是将相机调整到比较少用的“黄昏”色彩模式,接着将动态DRO手动设置在相对比较高的位置用来同时确保高光和暗部的细节。当然了,为了能够直接出片(虽然我额外也拍摄了RAW),我又毫无保留的将画面色彩饱和度提升到最高,所以各位当你们为后面几张色彩绚丽的画面而啧啧时,请记得这并非是后期PS结果而是索尼A7的机身jpeg直出。到了晚间,虽然有三脚架加持,但有时候我却比较喜欢使用50mm F1.4的大光圈配合ISO2000以上的高感度来进行灵活的夜景手持拍摄。特别是佛罗伦萨市政厅广场前那些众多的大理石雕像(其中甚至有著名的大卫雕像复制品)格外适合用手持方式从多角度进行拍摄,不知道大家对此感觉如何?
此外,需要小小炫耀一下的是画面倒数第二张那个看起来金碧辉煌的室内是我们今晚晚餐的所在地,很高大上吧?!我比较罕见的在室内使用了三脚架进行拍摄,为的是能够用最低的感光度和最细腻额的中小光圈+超广角来记录这个漂亮的场景。额,其实今晚吃的口味真心一般(我还是不喜欢西餐),但据说这个建筑以前曾经是拿破仑的姐妹的寓所,现在弄出来做商业开发的原因是类似这样的历史遗迹在意大利特别是佛罗伦萨这种城市里一抓一大把,政府实在无力所有都管理包养起来做博物馆啥的,所以只能请有些单位自寻出路了...
(图片暂时无法上传大图,稍后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