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索尼a6000和推荐《十六卡口标头A7R兼容性测试》

标签:
it |
索尼今天在北京发布了一款新微单产品,a6000(国内官方型号ILCE-6000L)。之前我在博客上已经谈到本机在AF速度上应该很令人期待,而今天我们前方记者发回的消息来看,索尼这次好像没有吹牛。虽然尚不能确定其AF速度是否真的超越了M43的记录,但现场体验的确证实这货AF速度很快很准。好友@美图摄影日记-张千里
发布了一篇博客,其中有关AF表现和连拍表现的视频惊到我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3b266c0102e6ov.html
作为一款混合式对焦产品(同时有相位和反差对焦),AF速度快是应该的,但能够如此准确的抓住焦点和单次AF,在APS-C画幅无反机身上还是首次看到。这样的AF性能,已经完全可以超过入门甚至中级DSLR的相位对焦表现,如果这个技术被普遍的运用到索尼的其他机型上,相信对于提升索尼在数码影像领域的地位又将会是一大助力。另外,我过去一直嘲笑索尼单电(固定半透明反光板)相机的连拍速度虽然很快,但连拍张数很少,属于那种只有爆发力而没有耐力的选手,但现在看a6000能够以11fps连续拍摄3-4秒时间(视频内),似乎内置的缓存容量也有不小的提升,耐力也算上来了。

当然,索尼a6000其他一些参数看起来也都还可以,虽然没有达到旗舰机型的水准但作为我们默认的NEX-6后续应该说都可以让人接受。有关那块带有低通滤镜的2430w有效像素的CMOS(采用了和A7R一样的无间隙以及边缘透镜倾斜技术)加上bionz X处理器的画质会怎样,虽然我现在抱乐观态度但实际表现还是要等测试机到手后才能确定。不过,这个机器真正让我惊吓一把的是它今天上午官网报出的“乌龙定价”。由于我们前方记者@龚志萍 在专访现场传回消息说新机定价预计在4K且今天开放预订,结果我马上去索尼中国官网看售价。由于当时网页还没有直接对外,我就靠修改URL地址上产品型号的方式简单的“猜到”了a6000的产品页面。可能是因为还在调试的关系,当时页面上显示的价格是机身仅要35xx元,双镜头套装更是仅有50xx元。这个价格当时把我吓得外焦里嫩(炸春卷),如果这是真的,那市场上所有其他同类产品,不不不,是所有数码影像产品价格都要经历一场地震,大家都不用活了!事实证明,我当时一时手快看到的价格只是未上线时的临时页面,稍后不久索尼就正式放出了官方价格。目前a6000的单机身价格为4599。应该说,这个价格实际也是很厚道的,因为它和当年索尼NEX-5T的上市价差距不大,但实际它却是更高一级产品NEX-6的后续机型。而且按照我们的经验,索尼产品在正式上市一段后实际售价是会要比网页上的官方定价更低一些的,所以我们很有理由相信这款机身的确能把定价降到4K元,考虑到它出色的性能,整体性价比真的很高。
————————
在春节期间,由于我不幸被肺炎击倒在床上,昏沉之间没有来得及看太多微博。当时,好友@姜磊oliverjiang 老师开始了他近年来少见的产品测试连载《十六卡口标头A7R兼容测试》,而我是在节后身体基本痊愈后才开始重新认真拜读。顾名思义,这次长达18篇文章(包括一篇引子、16篇测试和一篇番外问答)的大部头连载记录了他将各个年代、各个品牌、各种卡口的标准镜头通过转接环连接到索尼目前微单旗舰A7R上的测试经历和结果。单单从这个选题以及内容规模上来看就已经很震撼人心了,特别是现在随着索尼A7/A7R价格的不断走低,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成为全画幅微单的用户。再加上索尼目前FE卡口镜头群规模还小,而索尼微单又有超短法兰距18mm/良好的手动对焦辅助功能等先天优势,所以也有很多朋友想要了解将老镜头转接到A7R上进行临时过渡或者重现光彩的可行性。

但是,如果仅仅枯燥的数据对比和类似拍摄白墙的测试内容,我当然不会向大家如此热情的推荐这个系列文章。@姜磊oliverjiang 老师不但拥有丰富的产品知识和实践经验,更是能够用极其精彩幽默的文字将这么多品牌这么多型号的标头们的历史掌故借着每一篇评测向大家娓娓道来。所以,这个系列与其是一大篇产品横评报告,还不如说是一部胶片/前数码时代可换镜头相机的发展简史。正好像我所爱看的高晓松的《晓说》那样,这些文字用“正史的里子,野史的范儿”让你在阅读评测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影像器材发展以及厂商品牌变迁的那些事儿,可读性极强也很具有参考价值。我在读这些评测的时候,常常为@姜磊oliverjiang 老师幽默形象的文字逗的乐不可支,又往往一边看一边同步检索相应的产品资料,越看越是佩服这些影像器材的老玩家们丰富的阅历。更重要的是,尽管是真正意义上的老玩家,但@姜磊oliverjiang 老师并没有那些所谓“老法师”的酸腐劲儿,他不但正确指出目前在A7R机身上表现最佳的标头依旧是索尼最新的FE卡口镜头,同时也指出迷信老镜头比新镜头更好的错误与危害。在他今天发布的最后一篇有关A7R转接QA的番外篇中,比较系统明确的点出了他对于A7/A7R玩转接的态度。我个人觉得,即使是不玩转接甚至是不玩索尼全画幅微单的用户,只要你对数码影像产品发展有兴趣,读一下这篇文字也会对丰富你的产品认知有莫大好处。
好了,话不多说。请各位读者移步@姜磊oliverjiang 老师的新浪博客,开始通读这组既有趣又实用的《十六卡口标头A7R兼容性测试》吧!
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007375805
作为一款混合式对焦产品(同时有相位和反差对焦),AF速度快是应该的,但能够如此准确的抓住焦点和单次AF,在APS-C画幅无反机身上还是首次看到。这样的AF性能,已经完全可以超过入门甚至中级DSLR的相位对焦表现,如果这个技术被普遍的运用到索尼的其他机型上,相信对于提升索尼在数码影像领域的地位又将会是一大助力。另外,我过去一直嘲笑索尼单电(固定半透明反光板)相机的连拍速度虽然很快,但连拍张数很少,属于那种只有爆发力而没有耐力的选手,但现在看a6000能够以11fps连续拍摄3-4秒时间(视频内),似乎内置的缓存容量也有不小的提升,耐力也算上来了。

当然,索尼a6000其他一些参数看起来也都还可以,虽然没有达到旗舰机型的水准但作为我们默认的NEX-6后续应该说都可以让人接受。有关那块带有低通滤镜的2430w有效像素的CMOS(采用了和A7R一样的无间隙以及边缘透镜倾斜技术)加上bionz X处理器的画质会怎样,虽然我现在抱乐观态度但实际表现还是要等测试机到手后才能确定。不过,这个机器真正让我惊吓一把的是它今天上午官网报出的“乌龙定价”。由于我们前方记者@龚志萍 在专访现场传回消息说新机定价预计在4K且今天开放预订,结果我马上去索尼中国官网看售价。由于当时网页还没有直接对外,我就靠修改URL地址上产品型号的方式简单的“猜到”了a6000的产品页面。可能是因为还在调试的关系,当时页面上显示的价格是机身仅要35xx元,双镜头套装更是仅有50xx元。这个价格当时把我吓得外焦里嫩(炸春卷),如果这是真的,那市场上所有其他同类产品,不不不,是所有数码影像产品价格都要经历一场地震,大家都不用活了!事实证明,我当时一时手快看到的价格只是未上线时的临时页面,稍后不久索尼就正式放出了官方价格。目前a6000的单机身价格为4599。应该说,这个价格实际也是很厚道的,因为它和当年索尼NEX-5T的上市价差距不大,但实际它却是更高一级产品NEX-6的后续机型。而且按照我们的经验,索尼产品在正式上市一段后实际售价是会要比网页上的官方定价更低一些的,所以我们很有理由相信这款机身的确能把定价降到4K元,考虑到它出色的性能,整体性价比真的很高。
————————
在春节期间,由于我不幸被肺炎击倒在床上,昏沉之间没有来得及看太多微博。当时,好友@姜磊oliverjiang 老师开始了他近年来少见的产品测试连载《十六卡口标头A7R兼容测试》,而我是在节后身体基本痊愈后才开始重新认真拜读。顾名思义,这次长达18篇文章(包括一篇引子、16篇测试和一篇番外问答)的大部头连载记录了他将各个年代、各个品牌、各种卡口的标准镜头通过转接环连接到索尼目前微单旗舰A7R上的测试经历和结果。单单从这个选题以及内容规模上来看就已经很震撼人心了,特别是现在随着索尼A7/A7R价格的不断走低,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成为全画幅微单的用户。再加上索尼目前FE卡口镜头群规模还小,而索尼微单又有超短法兰距18mm/良好的手动对焦辅助功能等先天优势,所以也有很多朋友想要了解将老镜头转接到A7R上进行临时过渡或者重现光彩的可行性。

但是,如果仅仅枯燥的数据对比和类似拍摄白墙的测试内容,我当然不会向大家如此热情的推荐这个系列文章。@姜磊oliverjiang 老师不但拥有丰富的产品知识和实践经验,更是能够用极其精彩幽默的文字将这么多品牌这么多型号的标头们的历史掌故借着每一篇评测向大家娓娓道来。所以,这个系列与其是一大篇产品横评报告,还不如说是一部胶片/前数码时代可换镜头相机的发展简史。正好像我所爱看的高晓松的《晓说》那样,这些文字用“正史的里子,野史的范儿”让你在阅读评测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影像器材发展以及厂商品牌变迁的那些事儿,可读性极强也很具有参考价值。我在读这些评测的时候,常常为@姜磊oliverjiang 老师幽默形象的文字逗的乐不可支,又往往一边看一边同步检索相应的产品资料,越看越是佩服这些影像器材的老玩家们丰富的阅历。更重要的是,尽管是真正意义上的老玩家,但@姜磊oliverjiang 老师并没有那些所谓“老法师”的酸腐劲儿,他不但正确指出目前在A7R机身上表现最佳的标头依旧是索尼最新的FE卡口镜头,同时也指出迷信老镜头比新镜头更好的错误与危害。在他今天发布的最后一篇有关A7R转接QA的番外篇中,比较系统明确的点出了他对于A7/A7R玩转接的态度。我个人觉得,即使是不玩转接甚至是不玩索尼全画幅微单的用户,只要你对数码影像产品发展有兴趣,读一下这篇文字也会对丰富你的产品认知有莫大好处。
好了,话不多说。请各位读者移步@姜磊oliverjiang 老师的新浪博客,开始通读这组既有趣又实用的《十六卡口标头A7R兼容性测试》吧!
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007375805
后一篇:出差与博客内容更新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