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索尼RX10和a7、a7r的一些细节信息

(2013-10-30 23:09:32)
标签:

it

刚刚从公司加班回来,本来想倒头就睡了,不过最后还是决定把博客写一下。

 

下午去了一次索尼,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索尼影像组的朋友们想就之前秋季发布会上露面的几款新品做一点深度解读。首先是索尼RX10,这也是我近期最关注的产品——现场索尼方面为它加装了外置mic、LCD监视器,带有降噪功能的反听耳机,整个架势看起来很足,颇有一点准专业视频拍摄用机的感觉。考虑到最近讨论RX10的超采样视频以及它的镜头优势,此物的确很有希望成为松下GH系列的强有力对手——在高清视频拍摄方面一显身手。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16_1000/215314.jpg 

索尼给RX10的定位是卡片机升级和单反机用户备机的中间段,最大卖点是全程F2.8的大变焦头。我看到这14片11组镜片里居然有7片是各类非球面镜(有一片还是AA),感觉很神奇。要知道,这种镜片组合简直用奢华来形容,难道是索尼拥有了什么黑科技?结果日方的设计人员回答说:1、黑科技是没有的,但的确索尼在非球面镜技术上有所突破;2、所用镜片并不是我想象中有树脂镜片,居然都是光学玻璃材质,因此这个镜头成本很高;3、由于整个机器绝大部分体积都给镜头占去了,实际RX10的焦平面极其靠后几乎紧贴机背;4、镜头采用了新的步进马达技术,使得对焦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体积也缩减了。当然,索尼表示他们是先定镜头性能规格和尺寸,然后再来具体设计的,最终真的能搞成...说明索尼其实还真是有些黑科技的。

 

a7和a7r方面传来一个信息,原来好像a7的那块CMOS也有边缘微镜片非垂直排列的设计,且这种设计以前也出现在索尼其他APS-C机型上。用索尼日方设计师的说法,a7r使用的无缝隙CMOS技术才是首次应用在索尼机身上的新技术,所以特地拿出来和微镜片非垂直技术并列在一起说说。这是一个和之前得到的信息有很大差异的情报,我还将继续探究一下。至于半透镜和A卡口,索尼方面明确表示a7r和a7并非是性能的终极态势,在目前来看还是要用A99这样的设计来对抗C/N的旗舰DSLR,所以在短时期内我们似乎无需担心这两者的消失。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16_1000/215315.jpg


在消费级别方面,索尼坦诚由于手机的侵袭以及消费者的需求,传统消费DC要么做成超长焦要么能在卡片机身内也集成20x以上的光变,否则的确是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为了画质,1英寸的元件尺寸恐怕也是必须的。按照他们的说法,似乎如果在消费DC领域没有什么突然的技术突破的话,那么CyberShot的未来就只能是黑卡级别产品(高端大底不可换镜头)的天下了。另外,我问了有关未来索尼是否会有BIONZ X和BIONZ两个级别处理器并行的问题,对方表示还没有想好。所以现在还不能确定的说,类似a3000这种入门机的后续到底是用BIONZ还是BIONZ X。当然,现在这个X是有点自我标榜的意思在内的,因为它的确比过往的BIONZ性能提升很大,不加个“X”不足以表现它的伟(xuan)大(yao)。索尼在现场毫无顾忌的用尼康D800E和佳能5D3为对手做了不少对比,小小的给5D3挑刺说“高ISO表现好是因为像素低”、“直出JPEG物体边缘有锐化沟边痕迹”;尼康D800E“高感还是不行”、“极小光圈像素衍射现象明显”等等。从现场对比图来看,a7r的表现的确是超牛的,这更让我期待能够早日看到索尼给我们送来实际测试样机。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216_1000/215316.jpg

——————

另外,我们下午也得到了富士X-E2的测试样机,估计明天早上各位就能看到我们的快速评测报告(带有同事们在陆家嘴绿地拍摄的大量样张)。我个人看了一下真机,感觉机身响应速度提升了。此外,一直被我诟病容易误触打开的开关拨杆被弄的很紧,这样从包里拿出来放进去误触开机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同样变的手感很紧的是曝光补偿拨盘,有点生硬。但看在它愉快的把曝光补偿范围从±2提升到±3,我立即就心平气和下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