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星GALAXY Camera:终于等到这一天

(2012-08-30 20:24:28)
标签:

科技

三星

智能手机

尼康

相机

杂谈

三星在今天凌晨发布了多款新品,对我而言,最关注的当然是GALAXY Camera。这样一款产品的出现,既在情理之中又有些让我觉得出乎意料。情理之中是因为:既然连相对保守的尼康都敢于出带有安卓操作系统的数码相机,那么一直走在安卓技术前沿的三星推出类似的产品那只是时间问题;说出乎意料是因为这款产品不但外观轻薄,而且还能拥有超过20倍的光学变焦。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比尼康的配置,三星GALAXY Camera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显得更加强大。虽然我们还没有机会实地试用一下三星GALAXY Camera,但根据最近对于几款三星相机的体验以及处于对三星GALAXY系列的信任,可以相信这款相机在除了电力以外的各个方面都不会让人太失望。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58/70/50/Samsung-Galaxy-camera.jpgCamera:终于等到这一天" />

本文的标题叫“终于等到这一天”,源头是在7-8年前我把PChome手机团队和PDA团队合并在一起时曾经说过,以后手机team会再把GPS和MP3频道合并掉的,甚至有一天会把数码相机频道和数码摄像机频道也合并掉的。如果说尼康S800c似乎向我们隐约揭示了这个时刻的来临的话,那么短短几天后发布的这款三星GALAXY Camera终于彻底踢出了这“临门一脚”。或许在如干时月后,除了专业产品外,我们的确只需要一个以传统移动通信/手机频道为主干包含从音频、视频、静照、个人数字助理、GPS地理服务到在线浏览、在线应用于一体的智能装备频道了——而这个频道所介绍的产品似乎就是我们今天“智能手机”的终极变种。
有人说,功能还是分开了做才好。这个说法的确没有错,但不同的人对于“好”的标准是不同的。为什么明明卡西欧自拍神器的画质看起来和手机差不多但就能收到mm们的追捧?为什么很多人觉得BOSE的降噪耳机音质超级好但耳机发烧友们却嗤之以鼻?为什么我的手机只要能看电子书就足够而手机team评测编辑拿着四核手机依然觉得不够快?这就是不同的人的标准不同而导致的差异。好在,大部分普通消费者无论对于影音还是处理速度的需求都是在一个相对技术发展程度看起来相对“较低”的水准上的,所以当前的一款智能手机就能较好的满足大家的大部分需求,而类似GALAXY Camera则是对于其中某一个部分相对强化而又不会因此舍弃其他功用的典型例子。所以,当未来此类产品在各方面都较现在的智能手机相对强化一些(程度类似GALAXY Camera相对于普通手机摄像头),那么这样的产品的确就是“通杀”性质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58/70/39/201208300902544780.jpgCamera:终于等到这一天" />

那么,什么才是限制现代消费电子类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答案只有一个:电力。

发展到今天,电池问题已经成为几乎所有消费类电子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容量、体积、发热、价格以及充电时间都无法令人满意。很显然,谁将首先解决电池问题(大幅度整体改善),谁就将获得拥有整个市场的潜力。我个人比较看好的方法有: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58/70/39/201208300902546275.jpgCamera:终于等到这一天" />

1、燃料电池。优点是成本低廉,电力充沛,电力准备时间(充电)极短,但缺点是在体积和安全性上无法满足各类随身装备。你可以给笔记本用燃料电池,但让手机上挂一个汽油瓶就太夸张了,而且估计也不准你上飞机;

2、无线充电。好吧,我承认深深的被大刘小说中描绘的景象所打动。如果未来无线充电的普及率和今天wifi的普及率一样高,那每个设备本体电池部分设计自然可以做的极其小巧甚至完全取消。但是,想要实现小说中那样的无线充电就必须要面对极大的能源浪费问题,而且无所不在功率其大的辐射也足以让人谈之色变;

3、各类更新型的电池材料,无论是石墨啊,新一代锂离子铁离子啊,反正从技术角度来看似乎都很有前景,但为什么研究了那么多年还没有成功转化为民用呢?好啊,看起来在这个问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还是静待科学家们上线而求索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