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晚原本打算写一篇关于某品牌高端无线耳机的试用文,但可能是因为我设置方面的原因,抑或是公司同事给我的产品包装内缺少配件,总之是一直没有能够得到我想要听到的声音。无奈何,只能临时改变方向,写一点其他的东西以替代。
就在微博中寻找灵感的时候,我看到一位朋友给我的留言,打开一看,原来是电影《泰坦尼克号3D》的抢票活动。只不过我看到这条留言未免实在太晚,当晚首映的数百张票早已经被抢完。好在我如今已经不太能够熬夜看电影,一过11点半就睡眼朦胧,所以这等零点的首映热闹不去看也罢。
但是,即使如此,对于《泰坦尼克号3D》依然是很希望能够去影院重温一次的。倒不为了IMAX 3D效果,只是想能够真真切切的重新寻找一下当年对于这部电影的感觉。时光网上有一片很有意思的怀旧文,标题是《14年前的那场全民围观的大事件》,说的正是当年此片在中国上映时所掀起的狂潮。文章找到了不少当年的图文资料,内容详实,不禁又让我回忆起自己的那段青葱岁月。http://news.mtime.com/2012/03/22/1484865-2.html
正如文章所说,我最早知道冰海沉船的故事,是早在卡梅隆老大的这部电影巨制前许多年了。电视台也曾经播放过那部61年的黑白片,但可能对我而言印象更深刻的是那篇英文课文《Miss Evans》。我已经背不出当年那段课文,但发黄书页上的那张钢笔插画上,的确就有TITANIC的字样。令人奇怪的是,当时书中只说是一艘新船的处女航,却并没有提到船的名称。我却因为已经知道了冰海沉船的故事,所以还曾经在自习课上给同事们复述过那个故事——包含在船下沉时依旧演奏的乐队,这不禁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真正从容的绅士派头。
我曾经有机会和某位如今不知去向的MM去影院看这部片子,尽管对于还是学生的我而言,两张电影票的价格未免太过昂贵。但现在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最终我没有能够和她先在影院中看到这部电影,而是依靠盗版碟完成了对于这部巨片的首次观赏。好像在1998年电影国内上映后不久,国内就有三张VCD构成的大碟版《泰坦尼克号》面世。我们学校午间电视台的某位仁兄,义无反顾的自己掏了钱包买了这部电影趁着学生们吃午饭的时间在闭路电视上放盗版VCD。于是,难得中午学校操场上没有多少男生去打篮球,喜欢叽叽喳喳聊天的女生们也开始默不作声的仰着头看教室一角的电视机。有不少学生已经去影院看过,但依然几乎带着虔诚的表情仰望着闭路电视上并不算太清晰的VCD画面,随着情节的转换而时喜时悲。由于片子太长,电影还得分两天(午间休息时)才能放完。第一天时大家倒还兴高采烈,看到电视台仁兄用快进方式跳过Jack给Rose画像时还破口大骂,结果第二天放到结尾时,教室里便气氛格外凝重起来,还有的女生坐在那边偷偷啜泣,总之是哀鸿一片。等下午电影放完上课时,年轻的女老师进教室时眼圈也是红红的,原来老师们也在办公室里看完了整部电影。我相信,当时教室里的每一个男生都在考虑是否能做到YOU JUMP,I JUMP;女生们则开始幻想能够邂逅一个不用太有钱但必须又帅又有才华且愿意为她付出生命的白马王子。
此后我依稀记得自己抓着公映的最后尾巴,还是陪着妹子去了一次影院。但或许是因为两个人都已经在学校里看过的关系,MM反而倒没有第一次看时那样哭的梨花带雨,而我也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研究影片的视觉效果方面。好吧,我承认当时泡MM的经验不足,陪妹纸去看这种电影,我居然还有心思考虑从即将翻覆的船上掉下去的究竟是真人还是CG,所以之后和MM的关系最终无疾而终也算是咎由自取了。
接下去,转眼就是14年的时光飞一般的过去。自己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多少曲折变幻,人生道路又向前行进了一大段,而自己的发际线也终于不甘但又无法阻挡的向后褪去,一如当年那位带着婆娑泪眼陪着我在教室里看完电影的女孩一样不知所终。所以,当今天《泰坦尼克号》借着3D的名义重新起航,我在网上号召公司的年轻人们一起去团看这部片子,为的是让那帮普遍在85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们了解下他们的前辈当年谈恋爱时看得是什么样的片子。现在回想起来,能够在当年对男女感情刚有一些清晰认识时便能遇上这样的片子,还真是幸运。错过1998年在国内上映的《泰坦尼克号》,又接着错失痞子蔡《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孩子们,与我们的确已经是两个时代的人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