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上与人争辩“小杨生煎”想到的。。。
标签:
美食上海小杨生煎生煎包城隍庙小吃杂谈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昨天一位在北京的好友转发微博,内容是:“媲美小杨生煎的城隍小吃生煎包隐藏在XXX超市中。10元6个的价格,虽是超市出品但品质也不缩水。薄皮大馅肉鲜第一口咬要注意,汁水太丰富,小心溅一脸”。我当时就很不客气的回复说这种打着城隍庙小吃幌子的玩意实在是有损“上海传统小吃”的声誉,要大家对它鄙视之。
我那位北京朋友当然很奇怪,问为什么会这么一说。于是我向她解释这种所谓的“城隍生煎”或者“小杨生煎”与真正传统的上海本地生煎其实是有明显差异的。这些实际主要用来糊弄外地来沪朋友的“新式生煎”最大特色就是皮薄、汤汁特别特别丰富,简直和南京的汤包有的一比。而真正的上海生煎包则特别讲究皮质有一定的厚度,而且要靠师傅对于火候的掌握,最终做到外面酥脆,里层则依然香软诱人。而且上海生煎包素来有“把外壳吃完,里面的肉馅带回去还能煮一锅肉丸子汤”的标准,也就是说肉馅必须紧实鲜香。而在这种正宗的上海生煎包内,汤汁其实并不会太多。
http://img.club.pchome.net/upload/club/other/2012/2/25/pics_chunjuan_1330167679.jpg
后来自己冷静下来想想,我可能对“小杨生煎”或者“城隍生煎”的态度可能有些过激了。
事实上,以前位于吴江路的小杨生煎总店门口始终能看见顾客们排着长长的队伍就为了能买到一客火热出炉的“小杨生煎”,里面既有慕名而来的外地客人,也有许多是上海本地顾客。虽然说,小杨生煎与正宗的上海生煎的确有很大差异,但皮薄馅大且汤水足,吃起来虽然有些油腻,但也不失为一种很有特色的吃食。而且那长长的等候队伍,也证明了这种口味实际是受到大家欢迎的——尽管它并非是正宗的上海生煎口味,尽管它在制作工艺方面要比传统技法简化很多(汤汁多的原因是馅料里拼命放肉皮冻)。
再深入的想一想,或许之所以每次从北京来上海出差的同事们都指明要我们带他们去吃小杨生煎,其实并不是真的太在乎这玩意是否是极其道地的上海本地口味,而只是觉得口味不错,而且平时在北京不太容易吃到罢了。说实在的,要是我真的请他们去大壶春(正宗上海口味生煎名店)吃那种“皮厚汤少”的传统生煎,或许他们会觉得这味道还不如小杨生煎好吃呢。所以,我之前完全没有必要在微博上对“小杨生煎”或那些所谓“城隍生煎”嗤之以鼻,只要告诉外地朋友那玩意的口味并不能代表正宗的上海传统口味即可。
http://img.club.pchome.net/upload/club/other/2012/2/25/pics_chunjuan_1330167741.jpg
现在想来,就好像北京的朋友们肯定也会对KFC里提供的“老北京鸡肉卷”表示不屑一样,那种把炸鸡肉块用面饼裹着与葱白和甜酱一起下嘴的东西谁会相信那是真正的老北京小吃?不过,大家还是对它能够接受甚至喜爱,不在乎它的名字,只在乎它的口味。
所以,这个话题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1、有些东西并不是一定要最传统最纯粹才会受欢迎,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消费者口味变化并及时作出调整的东西也能取得成功;2、不要把自己的喜好或者感受强加给别人。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别人未必觉得有多好,甚至还有反作用。因为你和别人的境遇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对事物的看法和需求也各不相同。如果真的是想为别人好,那只有设法从别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帮他找到他真正喜欢和想要的东西。
咦?这道理不就前几天我给soomal数码多的文章做补充,谈应该如何帮朋友推荐微单时用过的吗?
——————————————————

外一则:昨天晚上看到我以前曾经热情推荐过的 @讯飞语音输入法 推出了PC测试版。之前这个国内最强悍的语音输入法一直只在移动终端上出现,如今算是正式踏入传统PC领域。我昨天给电脑装上麦克风,简单试用了一下,感觉效果不错。如果你的普通话比较标准,而且对智能手机上的讯飞输入法也比较了解的话,建议去其官方论坛 http://t.cn/zOP3tBl 下载个PC版本的试用玩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