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战记》,感觉要比预想的好
标签:
杰夫·布里吉斯徐家汇创战记柯达影院盗梦空间杂谈 |
昨晚还是跑去徐家汇柯达影院把《创:战记 Tron:Legacy》(奇怪,这个名字翻译是怎么回事?难道legacy不是遗产的意思吗?)给看了,由于之前在网络上看过不少几乎一面倒的影评,所以本身并没有对片子有太高期望。事实证明,与“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相反,如果看片子前本身就没有对片子有太高期望,那么结果可能倒是还蛮欢乐的。看《黎明踏浪号》如是,看《创:战记》同样如此。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8bf5f8f2507d1c3433003625e9dce113.jpg
作为一部迪士尼出品的电影,我们真的不用对《创:战记》的剧情深刻性或者复杂性有怎样的期望。这部电影虽然彰显了迪士尼加大进入真人电影市场力度的野心,但是剧情依然只需要完成两个目标:1、和1982年的版本有延续性 2、让普罗大众(分级为PG)都能轻松看懂且不要像《盗梦空间》那样留下满肚子疑问。应该说,据说是从皮克萨调来的编剧的确达到了这两个目标。当然,还是会有人说看不太懂,线路太多。。。这个一方面可能需要略微了解一下Tron 1982年版本,一方面也可能要对一些用词比如“grid”的用法以及Tron的历史有点了解。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38423dbd6696f1a542d3aaebf8f43a147.jpg
1982版海报
毫无疑问,本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影音效果,这部片子如果不能在影院大屏幕和环绕声系统上欣赏的确是难以感受其效果的。让我诧异的是,本片居然没有能够得到第83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的提名,难道是因为整整2个小时的霓虹灯+亚克力玻璃的风格太容易让人视觉疲劳吗?天可怜见,为了能够让这部在28年后才推出的续作能够延续第一部的视觉效果风格,“数字领域”公司能够把当年那种看起来8bit的画面风格进化到如今的效果实在已经是太太太用心了。大家肯定会对影片中拖着固态眩光的摩托大战场景记忆深刻,当然我个人会更喜欢影片结尾时候的打飞机大战。在本文中对比贴出了一些新老影片的画面对比(上新下旧),在今天看起来1982年版本的Tron的视觉效果的确很寒碜了,听演职人员说即使是2010年版本的拍摄流程示意图效果也要比1982年版本更炫目一些。。。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3eeb6ae0ed83153dd7a357c027663ff07.jpg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358d8bd28bf1e647ca937ac7fd73583c4.jpg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363b4ad8bbc10ee7aa6b3ed1ec483031a.jpg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329185fcc2f1a20e80c43abdc4b33a5df.jpg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3f16ad790fba798e1458d4c2b8ac09fc6.jpg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23c49cbf1728bbdf844925ed50527d670.jpg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21db51cac14dfa4c5493a18db22fd3574.jpg
《创:战记》的另一个视效卖点在于完全用虚拟技术制作出来的反一号克鲁(Clu),该角色的外貌是用CG制作出来三十岁的凯文弗林(杰夫·布里吉斯饰,上部主角)的形象。如果在以前我没有看过《本杰明 巴顿奇事》那么我或许还会大惊小怪一下,不过如今对于这种效果已经完全有心理准备了。当然,至于以后电影工业会因此再进一步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就可以想象了——任何人都可以利用这种基于动作捕捉和视频合成的虚拟技术而化身某个名演员来进行表演。至于由此是否会衍生出一系列肖像版权相关的法律问题,这就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了。配图:上面为杰夫·布里吉斯在电影中的真实形象(62岁),下图为电脑合成的反一号CLU的形象(30岁时的杰夫·布里吉斯脸孔)。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2aee9004fd532e996deea2f9be6994825.jpg
http://img.album.pchome.net/00/00/12/69/1296444052a56384fadd4c1154db2096d63a218dd4.jpg
当然,和很多对《创:战记》抱有好感的同好一样,如果说本片略显单调的视觉效果还未能彻底征服我们的话,那么对Daft Punk操刀的,结合电子乐和交响乐的《创:战记》原声那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我一直对柯达影院的音响效果非常喜爱,而昨晚在4号厅里当银幕上镜头一转,骑着自行车的小萨姆(男一号)变成骑着杜卡迪的萨姆在夜晚街道上飙车时,配合的电子乐低频节奏能够在几秒钟内激发起你的肾上腺素,让人忍不住要喊bravo!看到网络上对于这部原声评价用的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大气”,不,应该是“霸气”!如此充满蓬勃力度和巨大张力的电影配乐又能突然转换成无限舒展的柔版,接着在几秒内又重新积蓄起能量,再次投入到一个动感十足的片段。在我印象中,能够如此打动我的豪放派电影配乐(需要和<辛德勒名单的>婉约派区别下)过去只有汉斯季默的《埃及王子》和《勇闯夺命岛》了。在最近看过的片子中,似乎唯有《盗梦空间》的预告片配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样的效果。
http://image-7.verycd.com/154f396100f9303da6a34fe369b193de39764(600x)/thumb.jpg
在我心中,虽然《创:战记》在整体上肯定无法达到《盗梦空间》这样的高度,但是如果仅仅因为影音效果出众而剧情简单(老套)就拍砖这是一部“大烂片”实在有些过苛了。这部迪士尼投资了3亿美刀的片子估计无论在本土还是全球票房都无法赚到什么了,但是我觉得作为一名科技宅或者准极客,接受并喜爱上这部电影应该是不难的。而由《创:战记》重新掀起的霓虹视觉效果以及复古电子乐风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依然会被时尚界和科技界反复提及和引用的。
——————————
额外附加一篇强文+视频:来自时光网Trailer Time的独家策划《虚实结合,真假莫辩--21部大片VFX绘景魔术逐帧现形》
http://i.mtime.com/movietrailers/blog/2411641/
看过以后,你“还敢相信你的眼睛吗”?
——————————
再附:有关我个人的iOS和android体验,这几天会动笔写的。大家稍安勿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