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杭州花家山庄和终身难忘的培训

(2011-01-16 21:07:30)
标签:

杭州

巴拉巴拉

项目

酒店

绳圈

杂谈

好吧,尽管随着一次冷空气的侵袭无论是杭州还是上海的天气都放晴了,但我们这次公司的培训会议也临近尾声。原先打算趁着今天会议结束后还有一两个小时能够去西湖边拍摄点什么,无奈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还是没有能够成行。因此,在吃过午饭等待大巴把我们送回上海的一点时间里,我至少可以在所住的酒店里随意走上几步拍摄一点蔡司24mm F2的样张。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247d510f2240e9b8edef3e0d6cb57aa9.jpg

我们所住的酒店叫做“杭州花家山庄”,从地图上看还是蛮靠近西湖的。酒店据说是按照四星级标准建造的度假式酒店,至少在我们入住的这几天看起来生意的确不错。在百度百科上可以找到酒店的介绍,整个酒店占地14公顷,不过实际只有三幢别墅式样的小楼,其他面积全都是绿化。尽管已经是严冬时节,不过整个酒店里依然绿树成荫,碧水环绕,从窗口向外望去果然颇能让我这样每天生活工作在都市中的人感到心旷神怡。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c17590c579a9883139be23b32d828f2e.jpg

据说酒店还曾经招待过金庸先生,他老人家还留下“青山滴翠湖水碧,绝幽山庄名花家”的诗句。不过我倒是在所住的三号楼背后找到了传说中的“东坡亭”,里面伫立着“全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苏东坡古代石雕像”——厄,有几个同事的房间窗口就正对这座雕像,要不是有个亭子盖着晚上隔窗望去还真是有些瘆人。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8d92ebc8a727284205e44f19df9ee160.jpg

公司的这次培训实际加起来总共是两天时间,一天半时间是年度总结会议,还有半天则是培训。我在前天的博客中说这个培训端的是“滴滴血泪”并非虚言。原本此类培训总是培训师在台上巴拉巴拉,我们在台下听讲或者按照要求参加什么什么团体活动之类。我之前还以为这次培训也是这样的套路,但是不想当天晚上培训的最后一个项目真正叫人终身难忘。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4390244753f7d34339945962b24cb6a4.jpg

项目很简单,就是“跳长绳”,只不过规则比较苛刻:1、全体人员都要顺利跳过长绳,不得出现失误;2、长绳每悠三下过一个人,而这个人必须在悠第二下时跳过去,早和晚都不行;3、每过四个人,就必须换一组摇绳的人;4、以长绳的延长线为界,跳过的人和没有跳过的人必须分列两边不得相互走动;4、所有人在参与过程中不许讲话;5、以上任何一个项目出错,则全队重头开始跳,直到严格遵守上面所有规则并所有人都跳过去才算OK。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47ec909e1e97fd030eb06b257bd28259.jpg

这个规则可真是要了命了!

首先,且不论公司参加培训的60个同事中至少有一小半像我这样从来没有跳过长绳,就算是跳绳的高手也未必能保证每次都肯定能不出任何差错的跳过去吧?其次,就算跳过去了,还有那么多严苛的规定,不说话倒也罢了,万一摇绳子的兄弟漏算了一个人,或者起跳的时候算错了一个节拍,那么不管前面已经跳过去多少人,就算是已经过了59个人,最后一个人出错那也要全部重头再来!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342c61fde2d8b6fb1a1a31f935c984f9.jpg

我一开始死活不相信这个项目真的就是那么机械的执行,所以拉了一帮人在后面反复动脑子出主意,妄图在规则方面找到什么漏洞以某种变通(其实就是偷懒或者投机取巧)的方式应付这个培训。但是在整整一个小时的白费精力后,我终于明白这个项目真的没有什么花招可言,就是必须得老老实实的跳过去。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bc84c1433a34b66b3f2f01e3371e9847.jpg

随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先是发现如果不对我这种运动白痴做特训,那么无论前面那些跳绳高手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所以我和几个同样不会跳绳的同事被安排在队伍的前列。这样,在一次次失败和重新开始后,我们会得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练习机会来掌握跳长绳的技巧;然后则是研究换人的策略,将水平特别高的同事排在5的倍数位置上,因为他们将会遇到换摇绳人的那个节点。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他们的高超技巧来应对换人时可能出现的摇绳节奏和高度变化;其次,是有专门同事在绳子两侧用肢体语言的方式默默引导完成跳跃的同事按照最佳角度切入绳圈和完成后快速离开绳圈范围以给下一个同事留出空间。

以上逐条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是在培训师一次次无情的宣告“团队重新开始”声中,在我们真正如雨点般洒下的汗水中痛苦摸索出来的。其中艰辛真是没有亲身经历的人所无法想象的,有好几次重新开始都是因为不经意间的走动错误,或者算错节拍,甚至只不过是询问了一下能否去洗手间而被迫产生的,甚至还有明明只剩下最后几个人,却因为某个同事一个失神而全部前功尽弃的情况。

不过,在跳了整整两个小时后(此时已经过了半夜零点),我们并没有像原想想象中那样恼羞成怒的放弃或者赖着不动,而是所有人都坚信眼前进行的这一次一定能够成功。即使出现问题重来,大家也都保持着坚定的信念,用掌声和眼神相互鼓励对方,重新回到起点再次开始。最终,在连续跳了整整2小时53分钟(!!!)后,连同我在内的60名同事全部严格按照规则完成了这个跳长绳的项目。尽管现在我依然觉得腿酸腰疼,但是我真的从一开始笨拙的双脚跳+连滚带爬慢慢进化成后来相对轻盈的越过——我竟然在这个晚上学会了跳长绳这种我过去以为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学会的项目!

正如培训师所言,这个项目的难点其实并不是体力或者跳绳技巧,而真正的难点是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必胜的信念以及对正在进行的这个项目有全身心的投入——只要有哪怕一点点的注意力分散或者怀疑,就很可能导致出错,而出错的代价就是整个团队陪着你“重新开始”。而我们60个人最终能够成功的、真正完美的完成掉这个项目,也正是因为在那一次我们每个人都怀着必胜的信念对项目全情投入了。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624c936eb2a6aa80927c996bab9e89bc.jpg

我对于培训师所说的他经历过该项目最长的完成时间超过7小时(60人以上大型团队)的话将信将疑。不过,我对他在这个培训项目开始时所说“接下来的这个项目将会让你终身难忘”这一句实在是120%的信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