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单、单电。。。——后DSLR时代降临!

标签:
科技莫师汉堡奥林巴斯新产品索尼杂谈 |
今天帮奥林巴斯做了一个简单的小专题,主要目的其实是奥林巴斯正式对外宣布他们的M4/3产品也将采用“微单”这个名字来取代过去的“微型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同时,奥林巴斯也想利用这个机会重申自己和松下才是微单相机的创始者,而索尼只是这个大潮中的后起之秀。我个人实际也比较赞同索尼有关“微单”和“单电”的命名,尽管可能还有一些争议,但凭借索尼强大的宣传攻势这两个名字渐渐已经成为业内共识。正好今天有朋友在MSN上问我如何看待单电和微单,索性就在这里写几句吧:
——————————————————
尽管在今年Photokina上依然有尼康、佳能、宾得甚至索尼等企业依然孜孜不倦的在发布数码单反相机(DSLR)新品,但毫无疑问,2010年的Photokina上DSLR新机的出现并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传统意义上的DSLR正在经受来自微单和单电的强有力挑战。我们曾经期望能够早日实现的“全民单反”时代似乎还不曾彻底来临就已经开始走向一个新的阶段,我姑且把它称为“后DSLR时代”。
后DSLR时代的产品有这样几个特征:
1、新产品普遍抛弃传统单镜头反光板设计,整体结构力求简化和电子化,机身小型化;
2、新产品普遍采用大型感光元件以求得和传统DSLR相等或相近的画质水平;
3、新产品依托电子技术在操作便利性、机身性能、最终成像质量等方面打破传统光学技术的桎梏;
4、新产品普遍定位在入门到中端级别,重视高清视频拍摄能力;
5、新产品可能将会为非传统DSLR大厂带来可观的盈利和发展机会。
http://img.blog.pchome.net/album/00/00/12/69/0e1c1d326fcc488b4ded7c38d4619015.jpg
专题地址: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200983.html
事实上,无论是我们所说的微单产品、单电产品还是类似适马DPx、徕卡X1以及刚刚发布的富士X100,它们都符合以上这几项特征,而这类产品的出现实际将取得消费者和厂商双赢的结果。对于消费者而言,微单和单电类产品一方面解决了以往“体积小”和“画质高”不可兼得的弊病,同时也给予自己更大的品牌型号选择自由度;对于厂商而言,它们有的避免了与C,N这类在传统DSLR领域实力超强企业的正面竞争(索尼),有的打破了机身提供方在技术上的壁垒(三星与宾得、富士与尼康),有的则为自己可能已经相对弱势的产品规格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奥林巴斯/松下)。可以说,整个数码影像行业内除了极个别企业外,大部分厂商都开始考虑通过走单电、微单或者大型感光元件+固定镜头的方式来试图开辟自己的新战场。
然而,后DSLR时代涌现的这些新产品实际也将面临一些挑战:
1、产品使用的镜头卡口、传感器规格差距较大,相互兼容性差,容易造成消费者无所适从;
2、各厂商对应新品的镜头群组规模尚小,缺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镜头产品(唯松下20mm F1.7算是例外);
3、佳能和尼康不会坐视其他厂商利用为微单、单电做大,一旦这两家企业杀入该领域,凭借其强大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实力,将会对现有厂商带来巨大冲击;
4、本身技术上相对DSLR的一些缺陷(逐步克服中):AF对焦速度问题、取景器精度、电池续航能力。。。
5、传统DSLR产品突然性的性能大幅度提升(如适马SD1)和逐渐明朗的整体中高端化趋向。
无论如何,我们在2010年的秋季能够迎来这样一个“后DSLR时代”总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虽然我们面临的选择更多,或许有时候会叫人产生“不知道选哪一个才好”的矛盾,但这种因为“选择太多”而产生的困扰总比千篇一律,要么C要么N二选一的单调局面要有趣的多。这让我想起了当年印在“莫师汉堡”的包装纸上的一句宣传语,原文不记得了,大意是:我们的纸包装汉堡内拥有如此丰富的馅料和美味酱汁,以至于你都无法决定应该从哪里下嘴咬下第一口。而这种因为太多选择而带来的复杂感觉实际也是莫师汉堡带给你的一种特殊快感。
最后,我要说句实话:作为一个数码影像相关行业的媒体从业人员,我和我同事面临的是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丰富新品资源,我们需要做的是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评测、试用和组织各位进行线下的外拍活动。尽管肯定会觉得很累,但是我们面对工作却很有干劲和激情。
我当然是乐见这池子水被那么多种不同概念、不同形式的新产品“搅浑”的——正所谓“浑水才好摸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