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卷的索尼NEX-5C微单相机详尽评测

(2010-06-10 01:41:12)
标签:

摄影

手机

iso

感光度

法兰

杂谈

     

作为2010年最重要的数码影像产品之一,NEX-5C不仅仅是索尼下半年的市场突破点所在,更是一个数码影像新时代真正来临的里程碑。从NEX-5C开始,凭借索尼在数码影像行业内的地位与巨大号召力,无反光板结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产品,或者是我们所谓的“EVIL/ILDC/单电/微单”相机正式进入了与传统DSLR、旗舰级消费DC正面角逐的战场。这类相机将不再仅仅是填补市场空白的小众产品,或者是传统DSLR的一种补充,而将作为一种完整的,代表整个数码影像产品某种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产品线进入我们的视野。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46.JPG

 

有关于索尼NEX系列产品的信息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封锁严密,早在今年年初的PMA展上索尼就已经放出了其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的原型。当然,在私底传说中还有过许多相关的故事,比如索尼有好几种可换镜头的机身版本啦,还曾经打算退出过第二代不可换镜头却采用大型感光元件的R2啦,新机身将会采用大热的背照式CMOS等等消息。这些信息从今天来看或许的确并不靠谱,但如果从产品研发历程的角度来观察,这些所谓的“谣言”或者“传说“实际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或许这些传说中的产品正是索尼NEX系列研发中所经历过的环节,只不过它们中有些东西被沿用下来有些则被证明不可行或者尚不可行而暂缓了。

 

对于今天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索尼NEX-5C相机,其实在之前海外发布时我们已经非常透彻的研究了其部件以及产品特性,今天再挑选一些相对重要的东西来老调重弹一下也只是为了提醒大家下面要说的这些东西对于这台相机本身的确是最为重要的——它们确立了这个相机的最终表现。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CMOS_comparison.jpg

 

我们无需再重复APS-C规格的感光元件在尺寸上比传统意义上的“DC"所使用的元件要大多少,比较重要的一点是这块元件虽然还没有能够达到全画幅尺寸,但对比其主要竞争对手也就是奥林巴斯和松下的M4/3联盟的感光元件规格也要大出三分之一左右。更大的感光元件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更容易实现浅景深效果、更纯净的高感光度画质。现在即使是菜鸟级别的数码影像用户也已经明白原来像素并不是相机画质的唯一,而前面这两个要素才是让自己能拍出看起来“很专业”的照片的关键。所以,带有Exmor APS HD CMOS感光元件的NEX-5C有了某种先天优势。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image009.gif

 

比Exmor APS HD CMOS更能显示出索尼这家企业某些时候在技术研发方面“丧心病狂”的还是这仅仅18mm毫米的法兰距!自从各类无反光板可换镜头相机推出以后,类似上面这样的示意图我们就没有少见过。无论是M4/3规格还是三星的NX,大家都用这样的侧面剖面图来展示新设计将会如何如何的简洁、机身厚度将会如何如何的缩减——但我们却真的没有想到索尼能把法兰距缩减到这个地步,它竟然比大家认为的极限——M4/3规格的20mm还要更薄!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70.JPG

 

极限短的法兰距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索尼NEX-5C极致轻薄,真正可以媲美卡片相机的机身厚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我们也听到有很多专业的声音跑出来质疑如此短的法兰距所导致的斜射光线将如何影响镜头的边缘画质。

 

我们这里有两张对比性质的合影。上面那张是NEX-5C与它的大哥之一,堪称入门DSLR经典产品的索尼α350,下面那张则是与M4/3阵营的当家花旦E-PL1合影。新NEX-5C在体积上要比DSLR轻薄许多那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不过它在面对之前最为小巧的可换镜头相机E-PL1时依然能够获得形体上的优势那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86.JPG

 

 

 

很显然,为了在机身上的极端轻薄,索尼NEX-5C采用了很极端的设计。全面采用镁合金材质使得相机在保证足够强度的同时成功的将体重控制在229克(这比许多消费旗舰DC更轻巧),当然这需要付出更高的制造成本;取消了广受好评的SSS机身防震而把防震部件装在到镜头内,这看起来是一个很怪异的设计,这也使得索尼成了在生产可换镜头相机厂商中唯一一个即使用机身防震技术又采用镜头防震技术的企业;机身部件尽可能的缩小,以至于闪光灯需要额外附加安装,镜头卡口上缘居然比机身还要高出一块。。。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50.JPG

 

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依然觉得索尼NEX-5C的机身造型尽管看起来怪异,但依然能够讨得我的欢心。虽然由于尚未取得奥林巴斯独有的两段式镜头设计使得加装了18-55mm OSS套装镜头的NEX-5C在外观上看起来很有点当年F717的神韵,但此时相机的把持在手中的稳定度依然相当出色。这一方面是因为机身+镜头的重量实际很轻巧,所以并不会对单手产生稳定性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机身旁边那个相对“巨大”的手柄设计使得我的手能够非常稳固的单手把持住整个相机。而看起来相对略大一些的套装镜头实际在变焦或者手动对焦时也能够给予使用者细腻且稳固的操作手感——更不要说当我们为NEX-5C换上16mm F2.8饼干镜头后整款相机的体积之小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58.JPG

 

我很高兴索尼并没有在其第一款ILDC身上采取偏专业或者复杂的设计。整个相机机身上并没有太多的按键和拨盘,有一些按键的位置设定或许与过往的索尼产品有一定区别(比如安置在机顶上的回放键以及开关设计),但在实际使用几分钟后用户基本都能快速适应。索尼在NEX-5C上试用了一套全新的菜单结构,按照官方的说法这种人性化的菜单设计能够让即使是菜鸟级别的用户也能快速上手NEX-5C的操作,而与这个操控系统相对应的则是机背右侧的这三个金属圆点以及一个转盘,一切都看起来很简洁。不过,有关于这个操作系统的话题我们还会在后面继续。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55.JPG

 

如果说NEX-5C取消了机身防震机构让许多用户包括我们在内感觉有那么一些些“不爽”的话,那么这块高达92万像素,3寸16:9画幅Xtra Fine 可翻转LCD则在很大程度上赢得了我们的好评。这块据说采用TruBlack纯黑技术的屏幕在合适的光线条件下所展现出来的精美画质的确达到近乎完美的显示效果。说实话,我非常愿意让这块看起来晶莹剔透的高清屏幕回放我所拍摄的画面——尽管明知道它们被导入到电脑后未必还能有这样惊人的画质,但至少此刻的心情是无比美好的。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54.JPG

 

我们之前曾经在评测奥林巴斯与松下的各款M4/3系列相机时候就提出是否有可能让LCD旋转或者翻转起来,毕竟至少对奥林巴斯来说这并不是什么技术或者专利难题。但是,很遗憾,可能是为了减少机身厚度考虑,这两家企业都没有这样的设计。相反的,在极端讲求轻薄的索尼NEX-5C机身上我们却找到了这样一块可以上下翻转的大屏幕,这一点或许可以体现出索尼研发人员的某种设计理念——有些东西可以妥协,有些则不可以。

 

之前有消息说这块屏幕在强烈日光下的表现也相当好,能够清晰看到画面。在经过实际应用后我想说画面的确是可以看清楚的,但色彩啊细节啊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好。好在这块屏幕可以上80度,下45度倾斜,有时候稍微偏转一下角度就能看清屏幕画面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61.JPG

 

有关于NEX-5C机身的其他方面,比如卡口,附送的闪光灯接口(其实就这么一只装着我也不觉得累赘)以及micro的HDMI接口等等实际已经在之前的NEX-5海外发布时做过详细介绍,我们觉得这方面没有太多可讲的东西。相机采用的是一块1080毫安的锂电池,看外电报道说其电力性能一般,但我们实际操作中一次拍摄也能达到300张的样子。这个成绩当然谈不上什么理想,但似乎M4/3的几款机型在电力方面表现也很一般——电子LCD取景当然要比光学取景费电许多,你去让各款新型DSLR使用采用LV方式取景电力也会消耗的极快。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79.JPG

 

当然,无论如何,如果是我们自己购买索尼NEX-5C的话,我们是肯定会多买一块原装或者兼容电池的。至少要能够满足一天拍摄600张照片的最低需求,这一点对我来说也是必须要坚持的理念!

 

 

与索尼NEX-5C一起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两款全新的E卡口镜头,分别是广角镜头E 16mm F2.8(SEL16F28)、套装的标准变焦镜头(支持光学防抖)E18-55mm F3.5-5.6 OSS(SEL1855)。据说马上还将会有一款大变焦镜头(支持光学防抖)E 18-200mm F3.5-6.3 OSS(SEL18200)紧接着推出。

 

应该说,索尼为NEX-5C所搭配的这几款镜头在规格上还是下了一些思量的。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_6763.JPG

 

首先,跟随NEX-5C一起销售的套装镜头E18-55mm F3.5-5.6 OSS尽管在规格上显得平淡无奇,但却肩负着打开E卡口市场,让更多用户了解和喜爱这一个全新镜头卡口规格的重任。这款镜头一方面不能定价太高,但另外一方面索尼又不打算让人们对它产生“廉价套头”的印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枚套装镜头在制造工艺上的确下了不小功夫:大量的金属用料,精湛的制造工艺,与NEX-5C机身卡口相得益彰的造型设计以及在我们后来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良好性能的OSS镜头防震系统。这一切都让这枚主打的E18-55mm F3.5-5.6 OSS套装镜头得到了我们的认可。或许受到其定位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对这枚镜头的画质或者性能要求更高,但至少这枚镜头的确配得上索尼NEX-5C这款很有特色的机身。有关于这个话题,我们之后还有详细讨论。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SEL1855_A-1200.jpg

 

和其他几家可更换镜头生产厂商一样,索尼也打算在一开始就为新系统搭配一枚定焦大光圈饼干头。对于这枚镜头,大家的要求通常是:1、外观轻薄小巧;2、焦段接近标准镜头,应用面较广;3、拥有较大的光圈;4、具有较高的画质(当然是在饼干镜头基础上考量画质问题)。

 

目前来看,M4/3阵营中的松下20mm F1.7镜头无疑是这种设计思路下的最佳产物——在合理体型下的出色大光圈以及高速对焦使得无数奥林巴斯用户也因为它而叛逃到松下门下;奥林巴斯自己的17mm F2.8镜头尽管没有松下兄弟那样广受好评,但由于这枚镜头在轻薄小巧方面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所以也有许多拥戴者。三星方面则有一支30mm F2镜头推出为NX10助力,对于这支镜头我们手头的资料并不齐全,但至少从焦段和光圈规格来看还是符合我们的需求的。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SEL16F28_A-1200.jpg

 

那么,索尼为NEX-5C推出的这支E 16mm F2.8镜头又如何呢?厄,我不得不说相对于已有的三款产品,索尼E 16mm F2.8并没有能够呈现出特别的优势。

 

从体型上来看,尽管的确已经很小巧,但E 16mm F2.8的体型实际与松下20mm F1.7相当——看看人家的光圈大小!如果同样考虑F2.8光圈的话,那么奥林巴斯的饼干头又在体型上取得了优势。另外,索尼这支镜头的16mm焦距(等效25.6mm)也让人感觉略略有些不适应。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广角,其实套装镜头的18mm端也基本能满足需求,而通常我们对于第一枚饼干的焦段需求还是尽可能的靠近50mm标准镜头为好——近可以拍人像特写,远可以风光纪实,而索尼E 16mm F2.8在拍摄题材上的限制有些大了。

 

所以当得知索尼中国没有打算像海外那样同时推出两种镜头套装,而在国内只发行E 18-55mm OSS这一个版本的套头时,我们觉得索尼中国市场部门的各位思路还是很清爽的。这枚镜头对于海外用户来说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国内用户来讲,特别是NEX-5C在国内主要针对的入门级别用户来说可能并不是那样“诱人”。

 

 

由于试用产品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我们暂时还没有来得及对索尼NEX-5C的菜单进行翻拍,不过我们至少还来得及用一段视频来向大家介绍索尼的这涛新菜单结构。而下面这张图片显示的则是索尼在NEX-5C里特别推荐的人性化设计:直接通过转动拨盘即可调整画面的景深大小而用户根本不用了解诸如光圈大小之类的问题。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image017.gif

视频:索尼NEX-5C微单数码相机菜单功能介绍

 

在撰写本文的时候,全球最权威的数码影像评测站点Dpreview已经发布了对NEX-5(即NEX-5C的海外型号)和NEX-3(尚未引进国内)的评测报告。在最终的评价部分,NEX-5在画质、机身制造工艺等项目上都获得了很高的得分,但在操作这个项目上却失分严重,导致NEX-5/3两款机型在Dpreview上的总分不高。

 

实际上,我们认为Dpreveiw在这个问题上对于索尼在NEX上尝试的新系统略显苛刻。是的,这个操作系统在菜单布局上的确不少不符合我们使用习惯的地方。比如相机把包括画质设定、拍摄驱动设定等放在“相机”菜单下面,而诸如iso感光度、白平衡等常用功能又被放在“色彩/明暗”的二级菜单内。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切换相机的感光度设置的话,必须先进入一级菜单,然后在进入对应的二级菜单。在二级菜单内找到iso后还需要按下确定键,然后再通过拨盘来选择你需要的感光度。

 

这个调整感光度的操作需要用户做好几步动作,令人遗憾的是菜单之前的切换速度尤其是最后一步通过拨盘调整感光度前相机还要从菜单界面返回到取景画面,当中还必须要等待一段时间。这种设定让我们在拍摄NEX-5C的不同iso感光度样张时觉得很不耐烦,对于该菜单的好感度直线下降。再加上本机开机速度也比较缓慢,从照片回放进入到取景画面上也有一个渐变的过渡,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繁琐和不耐。

 

我们认为,索尼在NEX-5C(包括NEX-3)上采用的这个新型菜单结构虽然的确很好的照顾了入门用户的需求,比如把不常用的功能整合到若干层菜单下,比如为用户提供了很详细的拍摄说明书,但对于有经验的摄影者而言,这个菜单在结构合理性以及操作效率方面都有一些问题。我觉得索尼应该学习奥林巴斯的做法,即在应用新菜单结构的同时也在系统内保留传统的菜单结构以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状况进行选择,而诸如ISO、白平衡等设定实际不应该放在如此深入的地方,调整步骤也不应该如此繁琐——即使现在是菜鸟用户,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他们也会越来越多的尝试使用这些比较进阶功能的。更何况,对那些已经拥有一定经验的用户而言(毕竟还是有不少专业用户会考虑购买NEX作为辅机),这种菜单结构实在是有些让他们难以接受。

 

另外,我们也对索尼NEX-5C开机速度比较缓慢的问题(2秒左右)表示不解,难道是因为新感光元件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热身”吗?我们通常会使用NEX-5C这样的产品来完成诸如随身扫街之类的工作,而出于省电的目的我们又不会一直让相机处于开机状态,这时候大家对相机的开机速度就有很高要求了。索尼方面必须在这个方面对NEX-5后续机型做出较大的改善才行。

 

 

 

对于我们来说,索尼NEX-5C开了一个很好的新局面,即将过往在传统α DSLR上的一些优秀的功能和在cybershot上有的好功能结合在一个机身上。举例说明:

 

我们曾经拿着索尼α550跑去柬埔寨吴哥窟进行样张的拍摄。在艳阳高照的南方国度,面对着黑漆漆的佛像,摄影师经常会为曝光问题而困扰。如果相机对着天空测光,那么蓝蓝天空下尽是一片黑漆漆全无细节可言的佛头;如果对着佛像测光,那么天空通常又会是惨白一片。所以当时α550里首次出现的连拍两张照片再迅速自动合成一张兼顾高低曝光照片的HDR功能帮我们解决了曝光方面的大问题,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06418.JPG

 

而这个功能也被沿用到索尼NEX-5C机身内,而且性能还更进一步。原来是拍摄两张的HDR现在变成了连拍三张,这样可以让画面的曝光更加精准和均匀,细节还原会比原来更好一些。当然,这个HDR技术依然支持用户手持拍摄而无需动用三脚架。这无疑是广大风光摄影爱好者的福音。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06419.JPG

 

同样的,在α550上首次出现的高达每秒7张连拍的速度优先连拍模式也被沿用到NEX-5C身上。尽管每张照片的曝光与AF都是依据第一张照片的设定,但对于抓拍一些在位置方面没有太大改变的动作,比如请我们美丽的模特MM原地旋转这样的工作,每秒7张的连拍速度足以抓下这动人一瞬的每个细节——MM转的很开心,我们拍的也很happy!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cs.jpg

 

在Cybershot方面,我们最喜爱的功能当然是扫描全景拍摄了。尽管NEX-5C还没有能够实现类似TX7/5那样的智能扫描全景(拼接的每一帧宽度不同),但即使是现在这样的高达2300万像素的全景画面也已经相当震撼人心了。不过,特别需要提醒各位的是,相比消费级别相机中的扫描全景,NEX-5C有一个非常非常巨大的优势。我们曾经尝试着使用消费级别的索尼相机去拍摄夜景全景。但由于此时相机的感光度为自动控制,而超过iso 500以后消费DC的画面噪声就很严重,这直接导致扫描全景的夜景画质难以让人接受。

 

而利用索尼NEX-5C大画幅感光元件的缘故,我们理论上可以轻松的拍摄出画质同样精彩的夜景全景照片了。由于时间有限,我们没有来得及拍摄这类照片,不过这里有一张在室内环境中拍摄的,感光度高达ISO 1600的扫描全景照片。以我们的眼光来看,这样的画质已经完全可以接受了,与消费级别的画质相比实在可以用天差地别来形容。我们希望在未来有机会使用NEX-5C拍摄更多更精彩的扫描全景夜景照片。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一下的是NEX-5C的扫描全景对用户机身转动幅度、速度要求似乎高于消费DC。如果转动机身过快或者速度不均匀就容易导致全景拍摄失败。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建议各位带着一个轻便的摄像机三脚架来尝试拍摄完美的扫描全景。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06873.JPG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6/40/19/DSC06898.JPG

 

在其他功能方面,比如依靠连续拍摄多张高速快门照片而后叠加在一起的手持夜景功能和动作防抖功能无论在实现方式还是实际效果方面都与消费级别相机差异不大,这里就不再赘述。不过我们也想说索尼NEX-5C的快门声音未免动静太大了一些,而在拍摄扫描全景或者叠加照片时“踏踏踏”的快门声真是很难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全文超出本站博客容纳范围,所以请访问:

 http://blog.pchome.net/article/285938.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