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索尼NEX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标签:
手机卡口机身索尼卡卡中国杂谈 |
我知道各位一定对NEX系有很多问题,但和大家一样在没有看到真机前我们也只能靠已经有的一些官方资料和海外评测来推断NEX-3和NEX-5的产品性能。我觉得下面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会是大家普遍关心的:
一、体积
在NEX两款新机发布后可以看到不少网友对于其机身、镜头体积问题发出了质疑,尤其是对看起来相对较薄的机身上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套装镜头后的整体形象感觉“诡异”,在没有看到NEX实物之前,我们也只能通过各类图片和视频来大致了解这两款产品的体积。个人觉得NEX-5加上16mm 2.8头的体积应该与佳能G系列相仿,属于比较容易携带的,而加上18-55套装头后外观的确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的F717。不过在看了官方的机身视频介绍以及一些海外站点的对比图片后,我觉得所谓“镜头大”的感觉应该是由于“机身小”而引发的。既然我们能够接受M4/3的体积,那么NEX系的体积也应该能够接受——至少是16mm 2.8那个组合。
二、镜头
当然,这枚套装镜头由于缺乏类似奥林巴斯那种两段式的设计,因此在便携性方面的确不能让人信服——机身好不容易弄回来的体积优势被这枚套装镜头所消耗,所以索尼想要在未来进一步扩大E卡口的用户接受度,似乎很有必要大力开发各类饼干或者向奥林巴斯学习。
另外,大家可以看到除了16饼干外两款镜头都带有OSS的镜头防震,但我仔细看了机身图片和视频后似乎并没有在镜头上找到防震开关。这表明NEX的防震必须使用机身来控制防震开关。
在光圈方面,网友“O记员工之一”也已经提到了,在APS-C基础上实现体积小光圈又很大的镜头难度惊人。从参数上来看,即使是16 2.8的体积也已经与松下20 F1.7相当,而APS-C如果想要实现F1.7势必导致镜头还要再粗壮一圈——这样的镜头也就谈不上饼干了;
三、画质
画质这个问题分两方面来说。如果是说高感光度特性,浅景深什么的,那么托APS-C的福,估计至少ISO 1600不成问题,整体感觉应该会比M4/3最好水平再高一档;但是由于NEX的法兰距竟然已经缩到18mm,这让我实在有些担心镜头的边缘画质问题。看到一些海外评测对于18-55套头的画质似乎没有多少好话,不知道最终上市的成品机效果会是如何——索尼应大力的研发机身内的图像校正技术,修也要把边缘画质修上来!
四、对焦
按照目前看到的海外测试说,工程样机的对焦速度似乎介于奥林巴斯和松下之间,这个成绩只能说能够满足我的需求但没有惊喜。有人说索尼的DSLR的LV速度就很快,但请记得那个LV的速度依然是依靠相位AF元件得到的而非对比AF元件,索尼没有能在这个问题上放一个卫星多少让我有些遗憾。另外,有网友指责A卡口到E卡口上没有AF,这个我觉得倒也没有太大关系:
一方面A卡口虽然好镜头也不少,但放到NEX上怎么看都好像是加了一个异型的镜头尾盖;另一方面想来索尼也会为E卡不断推出新镜头(毕竟还要用到DV上呢,前景看起来不错),早晚规格会够用的。关于A卡口镜头过来没有防抖的问题,我也只能表示遗憾了。
五、价格
从海外报价来看,不管是NEX-5还是NEX-3的定价都是比较适宜的。NEX-5单镜头的价格应该肯定在4600元左右而体积略大一点并缺少全高清视频功能的NEX-3价格还能再便宜几百块。我个人倒是对索尼中国的产品定价没有什么可担心的,α系的产品在C,N的压力下一向走比较性价比的路线,只希望这次索尼中国能够对NEX也同样手下留情了。
另外还有一些杂项,其实只要认真看官网介绍问题就不大(推荐各位E文或者日文不太好的朋友可以去索尼台湾官网上看看)。比如背后屏幕不是触摸的、比如操作应该会很傻瓜类似消费机而非但凡、比如全景拍摄时快门是“卡卡卡卡”连续释放的、比如闪光灯的确不是内建的但是索尼会在卖给你的套装里免费送一个而且你还能一直固定在机身上等等。
在昨天NEX正式发布前,我对于这两款产品的热情的确是非常高涨的,不过在之后读了官方介绍以及海外评测后,我必须承认自己的热情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为了追求机身极端的轻薄而舍弃了机身防震是我对NEX系列最大的失望,而同时16mm套装的轻巧以及那块可翻转的92万像素屏幕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的抱怨。
或许各位很难想到,我对于这两款产品最大的渴望其实并不在于机身能有多小巧,价格能够有多便宜,而是我很想尝试用NEX搭配一个摄像机三角架然后去世博园区拍摄一组漂亮的全景照片!
是的,自从试用了TX5/HX5C等产品后我就为索尼的全景扫描拍摄功能所着迷,而且为了能够获得最好的全景拍摄效果我不惜动用摄像机三角架来确保拍摄时的匀速转动机身。但是,受到消费DC感光元件性能的天生限制,我一直没有能够用索尼的消费DC拍摄出纯净的全景夜景,而NEX的出现似乎终于能够满足我的这个期望了。不过,索尼说的支持3D是什么意思?我还是没有搞明白。
总之,这个机器对于已有的几款EVIL(或许说ILDC?)的威胁是明显的,而对于消费大众的吸引力也是明摆着的。现在的问题就是索尼中国什么时候才会召开这款产品的发布会,什么时候才能公布国内销售价格,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看到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