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2009-11-10 23:35:21)
标签:

手机

gf

奥林巴斯

松下

齐藤典

杭州

杂谈

两款最新M4/3机型到达本站

在“乍寒还暖”的日子,我跑去了西子湖畔参加杭博会。按理说,这个会虽然年头久远,但在影响力和参展厂商级别方面都理应比不上北京和上海器材展,不能吸引多少厂商参加。但是,请记得,杭州有一个很特别的国家级机构“国家照相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就好像中国美院其实不在北京也在杭州一样。因此,各大厂商,尤其是身上聚焦目光比较多的,且自资格上还不足以引发检验中心各位老法师完全信任的,且腰包还比较鼓的日系厂商们都很给杭州市面子。

我真的很吃惊于在魔都摄影器材展日益沦落成婚纱展的今天,在美丽的西子湖畔还能顺利举行一个这样规模的展览。尽管它的整体规模比不上帝都的P&E,但至少来的日系厂商真是足够齐全。顺便说一句,当年也有一个S打头的日本企业刚从家电转到数码影像不久,多少有些年少轻狂的感觉,不买杭州的帐。于是某些产品的品质问题被彻底的揭批出来,该企业在那段时间可以说是“被打翻在地,再踩上一万只脚”,最终据说是花费了6亿元人民币的巨款才彻底摆平这个事情。此后就再也没有企业敢与浙江省会叫板,每每有杭博会便齐聚江南,再加上交通便利,这个展览倒也在一定程度上解了魔都人民长久以来看不到像样的器材展的心中痒痒。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84.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我是带着一台奥林巴斯的E-P1跑去杭州的。无它,就是看中E-P1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画质方面应对一下展会报道的图片需求也绰绰有余。不过,等我回来的时候,包里面已经变得鼓鼓囊囊,原因是我把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也都带回来了。

奥林巴斯E-P2这款产品是在杭博会开展前一天全球发布的,原本中国地区也是打算全球统一发布,不过最后时刻奥林巴斯中国还是要给东道主一点面子,索性等到大展第二天开幕后才正式在国内发布本机。关于这款产品,之前在网络上谣言不断,真真假假的信息都有一些,最终发布的产品参数实际的确已经被各种谣言所猜中,只是我并没有看到哪一条谣言能完整无误的揭露E-P2的正确参数。现在我颇为怀疑这种谣言和泄露实际是厂商有意为之,目的便是在产品发布之前吸引潜在用户眼球,省的他们按耐不住“误”投它门。我在去杭州之前已经收到了奥林巴斯中国方面的邀请函,只不过那份邮件里面写的型号“E-N1n”实际是杜撰出来的烟幕弹,害的我看着这个明显不符合奥林巴斯命名规范的型号琢磨了半天,连带着还让自己论坛、博客以及4/3网上的朋友们一起进入误区,真真是抱歉则个!

松下GF1,也就是我们亲切称为“女友一号”的机器实际并不算彻底的新机,只不过松下也紧跟着奥林巴斯的脚步在杭博会上再次“正式”发布了一回。对于这款机型,由于事先大家已经知道了详细参数和性能指标,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神秘感了。只是对于它的那支配套销售的20mm F1.7镜头大家都颇有好感,很渴望看看它在GF1以及奥林巴斯机身上的实际应用效果。我在稍早一些的那篇博客里面谈到两家紧紧挨着举行的发布会的不同特色——奥林巴斯是齐藤典男老大带着模特和媒体们一路走走走,而松下友泽泉大大则是请各位记者“排排坐”,然后连续听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讲演。。。

由于是多家媒体朋友一起拿到了这些新机,所以我估计这两天各位会在网络上看到不少的松下GF1或者奥林巴斯E-P2的评测、试用报告。我从一开始就没有为两款相机做单品评测的打算,没有什么可说的,直接拿来做对比评测才是正道!

奥林巴斯E-P2,名字是否起错了?

奥林巴斯E-P2,我对于这款机器的评价是:“机器做对了,名字起错了”。

没有什么可说的,面对7月份刚刚发布的E-P1,这款黑色的新机无论从哪一点来看都不像是第二代产品。尼康通常喜欢给自己的小改款新机在原有型号后面加一个字母“S”,意思是升级过啦,算新机器了,但很少会有直接为小改款产品起一个全新型号名字的事情出现。如果奥林巴斯能够在这方面学习一下尼康的话,那么我们眼前这台相机就应该叫做“E-P1s”而非现在的E-P2。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41.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我记得奥林巴斯E-P1发布的时候就有网友奇怪的发问,为什么这款相机只有白色和银色两种外壳,黑色版本为什么没有出现?现在回过头去看看,想来奥林巴斯早在开发E-P1时已经想好了这个小改款产品的出现,直接把更能代表专业与高端的“黑色”留给了E-P2。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我们都认为本机与E-P1在外观造型上非常接近,其实也就是同一个模具稍稍做了一点调整就行。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42.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在奥林巴斯E-P1发布后不久,一位在奥林巴斯工作的朋友就在MSN上悄悄的问我对新机有什么不满。记得我当天正好在用E-P1+转接环上50-200镜头,结果发现靠机背LCD取景的话简直无法端稳镜头,于是说特别想要一个EVF取景器。当时那位朋友就开始问我想要什么样造型的取景器,对于画质有什么样的需求,对于价格还有怎样的期待。我很老实的说EVF最好能够屏幕大一点,分辨率高一点(当时想着92万像素就行了),价格么最好能平易近人一点。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77.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事实证明我的回答也代表了普罗大众们的共同心声,于是奥林巴斯把E-P2的热靴位置做的比E-P1高了那么一丁点,在它的正下方加入了一个多功能的数据接口,而新的外置EVF取景器就能插入这个借口与相机连接。如果我记忆不错的话,这种设计最早出现在理光的GX100上,现在松下GF1也有一个类似的数据接口。奥林巴斯的这个接口之所以称为多功能,是因为它除了能够连接EVF取景器传送视频图像外,还能够连接一个另购的mic接口传递音频信号。奥林巴斯的意思是我们这个口真正是“有声有色”,所以是多功能——我看索性叫“多媒体”好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51.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松下GF1所配备的那个外置EVF叫做DMW-LVF1,22万像素,100%的视野范围(废话,EVF当然是100%了)。不过当它遇到奥林巴斯这个丧心病狂的VF-2后就只能一边歇菜去了。奥林巴斯VF-2取景器,可以说是整套E-P2系统的精华所在——其他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像素高了一点——不是我期望的92万像素,而是直接跳到144万去了!

144万是什么概念呢?我觉得用一句话就可以说明情况了:我在白天用它取景的时候,有好几次简直觉得自己是在用E-3的光学取景器而并没有觉得自己实际在看一块EVF。是的,我且不去说它的1.15x放大倍率使得它的实际观感和E-3取景器相同,就说这144万像素带来的极端精细通透的取景画面,用过一次就真的不舍得放下。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61.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松下的那个22万像素的外置EVF是当辅助配件卖的,据说定价在1600样子,还是蛮贵的。奥林巴斯的这个VF-2如果单卖的话,价格肯定会叫人吃不消,不过奥林巴斯方面并没有这种打算。是的,VF-2只会跟随E-P2打包销售——取景器本身并不单卖,同时你也不能买到没有VF-2配件的E-P2机身。所以,这也注定了奥林巴斯E-P2套装价格的昂贵,我在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的。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110.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在其他方面,E-P1和E-P2真的就没有多少外观上的差异了——除了机顶热靴部分稍微变化一些外,其他几乎完全一模一样,电池充电器等等也完全通用。如果纯粹从美观角度来看,我觉得黑色版本的E-P2反而不如白色的E-P1好看。这是我在询问了办公室里面五六位MM以及三四个GG后得出的结论——大家都清一色的选择了白色版本的E-P1。当然,奥林巴斯也没有去给感觉有些丑陋的E-P1机背部分整整容,所以E-P2的机背布局设计依然会让对视觉美敏感的用户们捶胸顿足。

松下GF1,期待度极高的女友一号

我们影像事业部的总监胡斌DD曾经说过一个笑话——“松下GF1这个机器绝对不能推荐给家里已经有老婆或者有女朋友的用户了,谁让它的名字叫‘女友一号’啊,难道你小子还打算有‘女友二号’、‘女友三号’不成?!”笑话是有点冷,不过这款产品很受M4/3用户关注倒也是事实。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15.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松下是和奥林巴斯一起开发的M4/3系统,我个人曾经猜测在这次转变当中很可能松下的态度更为积极一点。因为松下本身在4/3系统上作的并不成功,所以也就没有再下太大精力到这个系统的后续开发上,这也造成了松下过往“包袱”比较少的优势。所以,在看到采用“较大面积感光元件便携高画质相机”在未来可能会有较好前景的情况下,松下很果断的就投入到M4/3的开发中去——相比之下奥林巴斯还有整体架构已经比较齐全的“E系统”镜头群、机身群,想要转身就有点困难,因此他们只能两条腿走路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24.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松下在GF1之前有过两款M4/3产品。G1和GH1的造型都是类DSLR式样的,在体积方面并没有多少明显优势,只是那两款产品的出现让大家对于M4/3系统的成像质量以及反差对焦系统的工作效率有了很大的信心。GF1公布时奥林巴斯方面也已经有了E-P1,所以大家难免会把这两款相机放在一起做比较。从规格上来看,GF1的优势是直接支持外置EVF、机身内置闪光灯,而奥林巴斯的优势则在于有强大的机身防震系统,所以一时瑜亮。

只不过GF1发布后国内迟迟不见上市,结果现在E-P2也出来——虽然奥林巴斯依然不带内闪,但它在外置EVF上的得分实在太多,再加上机身防震这种传统优势,所以如果只论规格的话肯定是奥林巴斯占优。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39.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松下这次给我的GF1实际是一套套装产品。盒子里面除了GF1主机外,还有一枚LUMIX G 20mm / F1.7 ASPH饼干镜头组成套装。对于这支镜头,我想用一句上海话来形容,那就是“哈嗲!(太棒了)”。不过有关这支镜头的情况,我打算另外开一篇文章来叙述,这篇对比评测中就先不为它付诸太多笔墨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26.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从外观上来看,松下“女友一号”的样子也非常漂亮。虽然我个人更喜欢乳白色的奥林巴斯E-P1,但手上这台酒红色的GF1在外观上也显得很精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体现了日系数码相机外观时尚,制造工艺精湛的特征。虽然在装上套装镜头后,整套相机要比著名的LX3看起来大上整整两圈,但总体也并没有一点累赘臃肿之感。另外,对于我简直不忍心放出来的E-P1/E-P2机背画面,松下“女友一号”的背影实在是漂亮太多。值得一提的是,本机的LCD屏幕虽然和奥林巴斯产品一样同为3英寸,但却是采用了3:2画幅。另外,该屏幕的分辨率为46万,从规格上也比奥林巴斯的23万更高一筹。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91035.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奥林巴斯E-P1/E-P2采用的电池为1150毫安的BLS1,松下机身里则是一块厚度更大的1250毫安DMW-BLB13GK,两款电池在寿命方面都不太能令人满意(300张对380张)。虽然松下依靠更大的体积以及更大的电量获得略多一点的拍摄张数,但对于我来说无论是哪款产品都有必要再购买一块电池备用才行。

此外,松下方面给出的资料是GF1机身重量285克,奥林巴斯E-P2光机身是335克,考虑到两款相机在体积上相差无几,这点重量差异可能是因为奥林巴斯机身上所用的金属件更多一点的关系。

总体来看,光论外观且不看屁股的话,白色E-P1肯定要比E-P2和GF1都显得好看(我个人意见)。E-P2和GF1则各有拥戴者,比如我在论坛的几个朋友喜欢E-P2带着VF-2取景器的准专业外观,而好友YJP则更喜欢时尚感强烈一些的GF1。

对于奥林巴斯E-P2,什么是我们特别关注的

在快速谈完机身问题后,我们本来是应该进入菜单和画质阶段的。不过,我觉得还有一些东西需要向大家交代,这也就是这两款相机的各自卖点。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105.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总是一脸严肃的奥林巴斯中国总经理齐藤典男先生在两位香车美女的簇拥下终于手捧E-P2,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老人家的微笑是有原因的,主要请看下图。

奥林巴斯好像并不太避讳发布会现场媒体记者们在下面窃窃私语,猜测所谓C社、N社究竟是那些品牌(据说C社A产品是500D,B产品是无敌兔),只要看看E-P1身为一款“非主流”定位的产品能够获得如此销量佳绩,这已经能够让一直身处二线品牌的奥林巴斯相机各位同仁神清气爽一下了。据说E-P1在国内卖的也相当火爆,帝都魔都花都卖场里常常宣告售罄缺货,这其中固然有产能不足的因素存在,但E-P1的确在上市后获得了成功这一点也是毋庸质疑的。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38.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那么,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奥林巴斯自然要趁热打铁推出符合用户需要(主要指EVF)的新产品来满足市场了——即使这个新品的升级幅度实在小了一点,与它的命名方式多少有些脱节。。。奥林巴斯在发布会现场热情的宣告E-P2对比E-P1有3大进化3大升级,我个人对这些东西只能报以“姑且听之”的态度,任你把这些小改进吹嘘的天花乱坠,E-P1s就是E-P1s。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57.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在这六个项目中,多功能接口(EVF或者录音mic)的确算的上重大改进,但你把从宾得那边学过来的“小模型”以及“正负逆冲”数字滤镜改名叫做“立体效果”和“负片冲印效果”也能算是什么了不起的进化?至于高清影片手动曝光功能,HDMI遥控控制(就是在电视屏幕上遥控器控制翻页)这种新功能充其量不过是一次固件升级就能搞定的事情。

我个人比较重视自动追踪对焦也就是AF tracking和新加入的i-ENHANCE色彩模式。前者有利于拍摄运动物体,后者则是一种相对比较有用的色彩模式——既能让主体鲜艳又能最大幅度的保证画面背景物体的细节不会因为色彩饱和度对比度过高而被丢失或者整体画面色彩失真。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51.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另外,有关外置EVF取景器的部分我就不再重复。反正在发布会现场上,奥林巴斯还放出了比这张图片更“不厚道”的对比图片,这个的确是他们牛x,所以高调点也是可以理解的。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45.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很遗憾,奥林巴斯在本次杭博会上并没有能够为我们带来新款的M4/3镜头。下面谈到的两款新镜头都将会延迟到明年1月份才出现。不过,目前在望梅止渴阶段看看两款新镜头的指标参数也颇让人心动。

当年奥林巴斯在E系统上发布了相对廉价的超广角镜头9-18后大家都很期待能把这支镜头M4/3化。现在奥林巴斯果然不负众望,给出了一个无论在体积和重量上都进一步小型化轻量化的M4/3版9-18,的确让我有口水狂流的冲动——谁叫我是那支9-18的忠实拥戴呢?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59.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14-150一头走天下这支镜头在光圈上略微欠缺了一点,但考虑到同样超轻巧的设计,用来搭配带有EVF的E-P2显然能够组成一套非常便携的旅行摄影套装。只可惜,奥林巴斯依然没有能够对外发布一款大光圈的M4/3镜头,甚至连象广受好评的50 F2这样产品的M4/3版也不曾出现,这不得不让人更加期待松下那支20mm F1.7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60.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这是奥林巴斯M.ZD镜头未来发展的MAP图,从图片上来看似乎有鱼眼(估计是8毫米),一个定焦的超广角(焦段看起来并不是特别广,希望光圈大点),一个100毫米左右的微距头。个人感觉焦段还没有能够完成有效的覆盖,但考虑到M4/3产品线本身的特性,我倒也并不会苛求太多。只是,奥林巴斯实在是很有必要开发出一款大光圈的M.ZD镜头——这已经是我今天第二次提出这个需求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61.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对于松下GF1,什么是我们特别关注的

前面已经说到,松下GF1并不是什么首次公开的神秘机型,大家对于它的整体参数已经比较了解。不过在杭州的发布会上,松下的研发人员依然巨细靡遗的为在场的媒体记者们以及杭博会的观众们详细介绍了GF1的各种特性。我觉得比较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点: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23.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首先是目标定位。奥林巴斯在给E-P1定位时候首先是做单反辅机、后来才发现原来这个机器做主力机用的人也不少。松下定位则很明确,首先就是从卡片机升上来的时尚用户,之后才是单反用户的辅机。这两种定位上的差异也反映了奥林巴斯与松下这两个企业在产品开发上的一些理念差异。好在,最后两家企业都殊途同归了。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08.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松下GF1的维纳斯引擎已经升级到了双CPU的HD版本。松下方面宣称本机有非凡无比的降噪性能,我在发布会现场就对此表示怀疑,倒是高清晰的AVCHD lite录像的确能够有效发挥双CPU的编码能力。这一点要比奥林巴斯每段7分钟且容量更大的视频文件感觉要好一些。另外,请留心,本机用的超声波除尘系统看起来很像是奥林巴斯给的技术——反正人家宾得K-7也用过这套系统了。奥林巴斯在CCD/CMOS除尘上的功力的确是非同凡响!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10.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下面这张图片请特别关注!

松下宣布GF1的对比度AF(反差AF对焦)速度仅为0.3秒,比过往产品提升了三倍的性能!而在精度方面,则比相位对焦(DSLR普遍采用的方式,非LV)高了2倍。这个东西可以说是松下的一个杀手锏,而我也会在后面的实际使用中来验证松下的这种说法。尤其是在对比奥林巴斯E-P2时,松下的AF速度是否更快,精度是否更高。由于这种对比单纯使用文字+图片的形式很难完整的表现出来,因此我拍摄了一段演示视频来向大家展示松下与奥林巴斯M4/3机型的AF差异。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11.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接着是镜头,这支20mm F1.7实在是太可爱了,我深深的产生了“为什么它不是奥林巴斯M.ZD”的邪恶念头。这支镜头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已经把奥林巴斯稍早一些发布的17mm F2.8死死的压在身下——焦段不是问题,光圈实在是差距太大了!前面我已经说过,有关这支镜头,真的有必要另外开一篇文章来详细叙述我对它的喜爱之情,这里先暂时再忍忍。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12.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另外,这支打着徕卡标的微距头感觉也很吸引人的样子。这支接近“百微”规格的防震大光圈微距头,应该是目前第一款M4/3规格的微距头,用它来组建一套小巧的微距拍摄组合似乎也是很诱人的想法。我会尽快向松下方面争取拿到这支镜头,给大家带来纯M4/3的微观世界。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43/16/59/PB063213.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松下的镜头MAP图,由于松下在这方面走的比奥林巴斯还早一些,所以镜头群看起来更加丰满一点。除了两枚新镜头外,大家普遍比较关心那支7-14的超广角,只是从重量和体积方面好像还是奥林巴斯即将推出的9-18更加便携一点。现在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奥林巴斯和松下都在开发M4/3镜头群,只是松下镜头上的O.I.S防震系统放到奥林巴斯机身上是不起作用的,而松下自己也并不是每一款镜头都带有光学防抖系统,这一点对松下来说并不合算。

http://img.pchome.net/2009/11/10/114537.jpg上篇" TITLE="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对比评测 上篇" />

好,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有关奥林巴斯E-P2与松下GF1的对比评测先到这里告一段落。我将在下一篇中为大家带来两款相机在画质以及实际样张拍摄中体会到的机身差异,最后还要为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应该如何在这两款相机中作出选择并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M4/3的未来。

在撰写此文时,我们也已经收到了来自理光公司的GRX官方发布新闻稿。由此看来,这个高画质的便携相机的市场竞争又将再起波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