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啪》八月号,依然不脱“大毒草”本色
标签:
摄影咔啪毒草画幅本色日本杂谈 |
《咔啪》8月号头上的两篇开篇文章可以算是天上地下的两种极端。《用魔法相机拍出魔力照片》与《尼康D5000 vs 佳能500D》都是由日本方面作者撰写的DSLR相关文章,不过前者介绍的几乎全是旗舰或高端机型,而后面这篇则一下子把门槛降低到入门级别,前后反差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74.jpg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75.jpg
但不可否认,8月号的这两篇文章都相当值得一看。先说前面这个“魔法相机”,这篇文字充分展现了所谓“器材不是万能的,但是面对有些场景没有足够好的器材是万万不能的”这一经典理论。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76.jpg
用大马三抓拍赛马,用尼康D300的51点自动对焦追逐飞行中的鸟类,用无敌兔的超高感光度来描绘夜色中的鲜亮景致,还是全画幅机身+大光圈镜头带来的超浅景深人像等等,无一不是“毒性”极强,对我等器材爱好者杀伤力极大的“猛料”。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77.jpg
这篇集合了多名日本作者完成的“毒文”最大特别并不是机械的介绍某款高端器材性能如何如何强劲,而是直接用照片实例来向你展示为什么只有用这款高端器材才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有意思的是,文章里面还多处用下划线着重指出“利用XX相机的XX特性,中用户可以表现以前想拍却拍不下来的照片”,看着这样的照片和文字,连我也不由觉得想要深入的玩摄影,拥有一个充实的荷包才是王道。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78.jpg
相比之下,有关尼康和佳能两款入门机的对比文,相对就要平易近人一点。毕竟这是大家都能买得起的机器,目前的关注度也很高。我倒不太在意那些诸如翻转屏介绍或者感光度对比之类,觉得倒是后半部分拿着两款入门机和中级产品也就是尼康D90、佳能50D的纵向对比比较有意思。比如试验证明D5000的自动白平衡似乎比早些出品D90更好一点,而佳能500D有一些轻微的曝光稍高(D5000有曝光不足)、佳能50D有整体色调偏品红之类问题,让人觉得日本方面的测试并非象国内评测那样一味说好话,有些内容还是值得细细品味一下的。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81.jpg
除却这两篇文章,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还有高桥宣之等人撰写的拍摄水滴、朝露的文章。我手头也能搞到1:1放大倍率的微距镜头,但是想要拍摄出这篇文章中的水滴特写效果却还远远不够。日本方面动用了三个近摄接圈甚至皮腔来获取极限的微距放大倍率,画面效果的确非常动人!我们常说“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而这组超微距状态下拍摄的画面恰好能够用来诠释这句话。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82.jpg
另外,一篇有关休闲列车的拍摄技巧文章里照片本身倒不是很出奇,但摄影师很大胆的采用后期剪裁构图的方法把照片从原始3:2画幅全部剪成了1:1正方形,感觉马上就有些不一样了。前几天看到有网友在论坛里面讨论奥林巴斯的6:6画幅究竟有没有用的问题,看了这组照片我马上就产生了自己也搞一组类似作品的冲动。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83.jpg
整体而言,《咔啪》8月号虽然依然不脱“大毒草”本色,但好就好在它比以往更主动的采用优秀的照片实力来引发阅读者的摄影冲动。看到这样出色的好照片,你不由的就会想“我也要拍出这样的效果”,接下去你就会进一步想“要拍出这样的照片就得购买XXXX的器材”——于是,在不知不觉中,这本“大毒草”就完美的完成了劝败的放毒工作。个人感觉,撇开杂志后面的几篇软文不论,《咔啪》8月号的整体水平是几个月来最高的一期了。另外,我自己特别喜欢第30页开始由所幸则使用a900相机拍摄的涩谷车站黑白照片。我将会在稍后模仿他的拍摄手法做一组照片出来并另行撰文,敬请各位期待。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80.jpg
最后还要提一下的是,我本人也为《咔啪》8月号的劝败行为贡献了一份力量。从106页开始,我用了4个page的篇幅向大家介绍了宾得K-7以及我用这款相机拍摄的一些样张。从放毒的角度来看,我自认为这篇东西无论图文都还算比较成功,只可惜内容过于偏重器材性能介绍,如果每段还能多加几张高精度的大图片(把页面灌水到8个page好了)的话估计放毒效果会更好一些。 ^_^
http://img.pchome.net/2009/08/04/102885.jp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