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第五届华赛上的一些获奖作品
标签:
摄影获奖作品金奖第五届华赛西湖杂谈 |
尽管时不时的爆出一些作假的新闻,但是华赛(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依然是可以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摄影赛事。昨天新浪发布了最新一期也就是第五届华赛的获奖作品专题,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是非常值得摄影爱好者认真观看和学习的。
由于奥运和5.12地震,今年得奖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与之有关的主题,新闻人物与肖像类单幅的金奖给了芭蕾女孩,基本没有什么悬念。虽然有过画幅究竟是横还是竖的争议,也有过关于女孩脚尖是否有摆拍嫌疑的八卦,但是这张照片正是达到了震撼人心但又哀而不伤的境界。小女孩怀抱里的芭比娃娃是绝对的点睛,也构成了这幅惨淡画面中的唯一亮色。

其他一些作品中,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有《总统之路》(肖像类组照铜奖)、经济科技类组照的金奖《实验动物》。尤其是实验动物,我原本以为这是单幅作品,但没有想到这实际是作为组照而获奖的。但整组照片的确唯有这张被选择出现在专题首页的画面最为震撼。

另外,体育类组照的金奖,由David Burenett拍摄的《2008北京奥运会》是一组特别有意思的作品。这组照片的最大特色是全部采用移轴镜头拍摄,所以画面中获得了那种特有的“模型”感,看起来非常新奇。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作品爱好者平时拍摄一张两张并不稀奇,但是作为一个冲杀在奥运比赛报道第一线的摄影记者敢于全部采用这种镜头和表现方式来拍摄奥运,这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周密的前期考虑了。虽然得金奖多少和主题以及表现方式的新颖有点关联,但这组作品的获奖,的确是启发了我们这些普通爱好者重新审视那些已经被自己拍滥的场景。


还有一个得奖作品也同样很有意思,那是傅拥军先生的自然和环保类组照金奖作品《西湖边的一棵树》。我很早就看过这张小伙子在西湖旁玩倒立的画面,当时只是觉得有趣,但绝没有想到这样的作品能够得华赛金奖。但是,点击以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组真正只有依靠“组照”形式才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好作品。以一棵在西湖旁的树经历的春夏秋冬为主题,完美的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

一个固定的镜头,一个固定的拍摄对象却反映了一个城市不同季节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与精神面貌,的确非常令人赞赏。我记得自己以前也看过一本《金门大桥》的画集,画面是通过一台固定机位固定视角的相机拍摄了金门大桥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不同气候中的形象来展现,看起来与傅先生的这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画面中略少了“人”这个变化的元素。
总体而言,这次的华赛专题还是非常值得我们看一看的。专题地址是:
http://news.sina.com.cn/z/chipp09/index.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