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了,看看我们四年前都在讨论什么?
标签:
手机lcdiptv3gpci-e杂谈 |
今天在整理硬盘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老文件,比如其中有一个名叫“关键词”的TXT文档创建于2005年的1月11日,算是一个“4岁”的老文件了。打开一看,这个文件里面列举了许多2004年IT关键词和相关解释。我回想了一下,这个文档是05年初我们PChome编辑部门做年度回顾和展望时准备的草稿,当时要求各编辑TEAM的主责编各次总结自己产业线的2004年“关键字”,然后汇总成一个专题。
我现在已经想不起这个专题最后是否如期上线,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些代表着2004年IT动向的关键字们倒还真是满有意思的。恩,让我来列举其中几个,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回顾吧。
http://img.pchome.net/2009/02/13/83933.jpg
时光飞逝阿。。。转眼4年过去鸟~
首先应该是数码影像方面的,有三个关键字,分别是:“大屏”、“大容量”和“网易拍”。
在2004年的时候,索尼T1已经发布了,而这款机型所带的2.5英寸LCD屏幕也宣告了卡片机的大屏时代的来临(过往多是1.8寸或者2寸)。在当时的文档里面,我们还举出了徕卡Digilux2这款机型,不过现在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记得它了。直到4年后的今天,2.5英寸屏幕已经是数码相机LCD屏幕中最常见最通用的屏幕尺寸了,我们也已经能够在市场上看到3寸、3.5寸甚至带有触摸功能或者3:2/16:9宽屏的产品出现。追求更大更精美的画面始终是我们所追求的,所以今年数码相机LCD在屏幕面积不断扩大的前提下还在向高分辨率发展。顺便说一句,真希望尼康CP6000的后续机能有一块46万或者92万像素分辨率的LCD;
2004年的大容量是指多少容量?原文是“到了2004年末,512MB已经成为了主流,甚至更多的人开始在使用1GB以上容量的存储卡了。” 这个所谓的大容量概念4年后的今天看起来多少有些可怜,因为1GB的存储卡早就不能满足现在动辄千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存储需要,公司里面但凡搞一次存储卡团购都是4GB起。通常来说,我们拿着旗舰DSLR出门时,机身里至少要塞入8GB以上容量存储卡才会感觉安心。4年来,存储设备的价格一路走低,速度之快幅度之大都让人瞠目结舌——任何和存储相关的东西,无论是存储卡还是硬盘还是内存,容量增长都是几何方式上升。我前几天还发了一篇博客说是要买一块2TB容量的硬盘来保存数码照片呢。。。
网易拍这个东西,并不只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它就是如今“山寨”产品的第一个成功始祖。一款本身质素很平凡(甚至可以说是低劣)的产品,在通过有效的广告包装、明星的宣传(唐国强老师一世英名从此。。。)以及当时看起来很前卫的电视直销方式推广后变成了风靡大江南北,广受消费者“赞誉”的明星产品,这真是让人感叹中国人的钱真是好赚。如今充斥电视荧屏的各种山寨手机(也包括一些采用MTK方案的大牌产品)只不过是网易拍在通信领域的翻版罢了。
在手机方面的关键字有两个,一是“拍照手机”,二是“3G”。
天可怜见!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就说要上3G了,但直到四年后的今天国家才正式发出3G牌照,3G网络的正式运行恐怕最早也要等到今年下半年。。。在我的那个老文档里,我们曾经预测3G正式商用“会是在2005年中TD-SCDMA完成开发之时,最晚要等到2006"年,现在只能说当时的这种预计实在是太乐观了。实际上,3G的普及除了网络建设和终端普及外,最关键一点还是应用。可惜的是,即使到了4年后的今天,我也没有在国内看到多少真正有价值的3G应用。
至于拍照手机,这个东西是在2003年末开始崛起的,最早的产品售价超过5000大元,到04年的时候已经全面普及,大部分的手机产品都带有从30万到200万像素不等的摄像头了——500万像素的实验品也已经发布。在2004年底的时候,我们曾经预测过带有高端摄像头的手机产品会逐步取代入门级别的消费DC。不过4年过去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大家固然常常会用手机摄像头记录下一些生活点滴,但如果真的是想要“拍照”的话数码相机还是必不可少的。毕竟相机在画面品质,光学变焦方面都比手机摄像头好上不少,更何况现在的入门数码相机价格实在是非常低廉(800元就能买到800万像素的产品)了。
http://img.pchome.net/2009/02/13/83932.jpg
找到一张2003年底朋友拍摄的我的照片。还在PChome虹桥路办公室,比现在更胖,当然头发也多了许多。。。
家电部门当时也给了我两个关键字,一个是“网络电视”,另一个是“高清”。
可能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都憧憬过有一天家里装的IPTV不但能够传送高清晰的画面到家里,用户还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想看的东西。不过这个热潮很快就消退下去了,因为我们最终发现家里的IPTV画面并不比以往的闭路电视清晰多少,而视频VOD价格高内容少,实际并不怎么实用。现在IPTV虽然依旧在上海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不断改造,但它唯一带给消费者的有效应用也就是可以重看错过播放时间的节目了。
至于“高清”这个词,即使到2009年,依然是我们家电频道的首要关键字。如果说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还在讨论是否应该购买720p或者1080p的平板电视,那么在今天这个问题已经随着全高清平板电视(不管是LCD还是PDP)的全面普及而风流云散。我们当年也同时在讨论蓝光和HDDVD谁将成为下代标准,到底什么时候才能买到便宜的高清碟,但是现在呢?我们似乎觉得还是靠一台“动物机(BT或者电驴)”从网络上下载一些HDTV REMUX或是小尺寸的HDre比较现实。当然了,有高清电视的家庭通常还会考虑买一台不再三红的XBOX360或是PS3。。。总之,不管怎样,高清这个概念已经被大部分年轻消费者所理解和接受,而高清化的进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里面还将不断的延续下去,这个关键词依旧会拥有很大的活力。
和消费数码类产品相关的关键字还有几个,它们有的已经成为历史名词,有的虽然在当年显得很前卫很火,但如今已经是很平凡很普通的东西了。
比如“MP3”也是2004年的关键词,但这个词只不过昙花一现便迅速被“代工贴牌”、“行业洗牌”所替代。我们不否认在2004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很好的MP3产品(刚刚全面战胜MD),但很快MP3行业也因为国内厂商一窝蜂的代工贴牌以及南方的山寨产品所彻底毁掉。当时一些看起来很有前景的MP3品牌/厂商最后不得不黯然收摊或者改做其他更新、或者更有钱景的东西。而MP3这个词随后也就被大家抛在脑后,因为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只能播放音频文件的产品了,带有视频播放功能的MP4正蓄势待发。
至于“洗牌”,厄,今年好像也流行这个关键字。只不过当年的洗牌是因为行业过渡饱和,而今年的洗牌是因为金融危机。。。
我对DIY硬件产品和移动办公类产品的熟悉程度不如消费数码,但是2004年选出的几个关键字比如“无线”、“LAN party”、“新规格(主要指DIY行业的一些新总线技术如PCI-E)”、“DVD刻录机”和“AMD 64位处理器”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尽管LAN party这个玩意始终没有能够在国内热起来,但至少网吧行业并没有如我们以往预计的那样大幅度萎缩甚至消亡。而现在要是买一款笔记本不带无线网卡或者买一个手机却没有蓝牙功能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至于PCI-E阿、DVD刻录机阿或是AMD/INTEL的什么新的处理器阿,我相信你们的台式电脑和我一样或多或少都装过用过这些玩意——恩,我的处理器还是双/三/四核的呢!在硬件DIY产业还有一些关键字比如“缩水代工”、“SE版”、“主板的第二品牌”,如今看起来都是一些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了,我在这里就不再多说。
是的,从这篇“老”文档建立到今天虽然只过了短短四年,但这四年对于IT行业来说这已经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了。这段时间长到足以让某些尖端的产品和理念成为大众化的普及品,同时也让一些不怎么完美和具有长久生命力的东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逐渐消失在IT的历史长河中。我今天一边回顾着2004年的IT关键字,一边与大家津津乐道如今的热门产品和技术,但谁有知道四年后(甚至不用四年)的我们又将如何来看我们今天谈到的这些东西呢?
说不定到那个时候,我会在一篇新博客里面嘲笑自己:
“看,我在09年的时候真是目光短浅阿,居然只想有一块2TB的硬盘便满足了...
——要知道现在就连我手机里的存储卡都有4TB大阿!”
^_^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