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读《百岁人生》:如果人人都能活到一百岁,你将如何重新规划你都人生?

(2020-05-19 08:19:58)
标签:

情感

百年人生

樊登

读书会

分类: 书香碟影
听读《百岁人生》:如果人人都能活到一百岁,你将如何重新规划你都人生?


     昨天天下午下雨,下班直接回家。看看时间还早,想先边整理衣柜边把周末没来得及听的那本书听了。樊登本周末讲的是《百岁人生》,本来在听预告时没太大兴趣。决计速听缘于办公室下午关于退休生活的闲聊话题触动。

复课第二周,深切感觉就是可能是大家分别了四个多月后,闲聊的话题多了一些。比如几个70初的不知谁首先讲到这一届带出头后还有几年站讲台,明年从哪个年级接手比较合适。我算算很是窃喜:明年送走这一届后,我再接两届4-6就可以告别讲台、颐养天年啦。大家都打赌说我不可能六七年后就会“赋闲”在家,一定还有很多其它事情要忙碌的。我没有全然否定。关于退休后的生活我也不止一次畅想过,确实也没有打算在65岁之前全然休息的,只是这个模模糊糊的意念还可能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最关键的是健康的身体这个资本。

突然就有姐妹说我好幸福,退休后不用愁需要做什么就可能有做不完的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她们就不一定了。这时突然有同事说《百年人生》书中讲我们可能要780岁还要外出找工作呢,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们的退休金将来还有没有或者有多少都不确定,在加上通货膨胀,辛辛苦苦攒的那点钱何以维持正常退休后的好几十年生活……

现实真有那么残酷吗?下班前,姐妹们聊得竟然隐隐感受到了唤起了一些焦虑情绪,书到底是如何讲的?这应该是一个严肃的话题,我也想听听书中的科学依据。听完确实有触动,就记录一些要点。

首先介绍一下作者,大家可能就会对本书有更多兴趣吧。本书由英国两位教授合著。一位是伦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 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他还是美国人力资源协会的会员、新加坡政府人力资本咨询委员会成员,被《商业思想家》评为具影响力的15个人物之一,2015年被评为伦敦商学院优秀教师;另一位是伦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他还是牛津大学万灵学院和欧盟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教于哈佛大学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曾任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学顾问,以及英国金融服务局的非执行董事。

这样的两位重量级作者的著述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一个真相:这辈子你很有可能活到100岁。同时又启发我们思考:假如我们能够活到100岁甚至更长,我们之前所定义的三段人生“求学-工作—退休”是不是需要重新审视?尤其是对5560以后的长达450年的人生,是否要做一个新的规划?

这个问题实在太值得思考了。作者的观点及追问并不是空穴来风。书中介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现实,00后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活到100岁。如果这个00后的孩子出生在日本,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活到107岁。虽然这项研究没有针对中国人展开,但是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在逐年递增。在建国初期,中国人均寿命不到40岁,但截止2019年,中国人均寿命已经突破了77岁。因为人均寿命受经济水平、医疗发展、社会保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如果你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地区,你的寿命就很有可能突破平均值、突破100岁。”

如果我们都将活到100岁,长寿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面对这一切变革,我们做人生决定所参照的榜样和我们自身的人生经验都不足以应付这个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人生模式。

 

《百年人生》指出,在人人都能活到100岁的社会,三段式人生必将消逝,多段式人生将会登场。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以往的人生是上学-工作-退休的三段式人生,我们的长辈们大多数过的就是这样的三段式人生。而多段式人生是非常多样的。比如一个人,他22岁之前都在上学,22-30岁在工作,30-32岁又重返学校上学,32岁重新开始工作,40岁抽空谈了个恋爱,50岁从一家公司的高管职位辞职,去环球旅行了10年,60岁开始创业,80岁把公司卖掉,又去环球旅行了5年,90岁重新回学校读了个学位,95岁爱上一个比自己小20岁的人,准备结婚……

这在过去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人生,在未来会变得司空见惯。重庆网报曾报道过一位老人杨旌宏,他在83岁时决定重返校园,每天清晨6点,他就穿戴整齐,开始晨读。抖音上也有一位73岁的白奶奶,每天和年轻人一起健身,心肺耐力指标甚至超过很多年轻人。

 

铁饭碗将不再存在,终身成长是必备技能人活着,就要消费。活到100岁,你能赚够养老金吗?日本作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首当其冲面临着百岁人生引发的经济问题。日本教育研究所所长野尻哲史指出:“假设退休后夫妇两人一起生活到95岁,即使生活费比退休前下降了3成,除养老金以外仍需要约6000万日元(约合350万人民币)来维持生活。”这代表着退休后不工作,单靠养老保险是不够生活的,所以日本政府鼓励人们退休后继续工作。在中国,我们偶尔也会听说退休年龄要延迟的消息。但是即便延迟到70岁退休,距离百岁人生也还有30年。

  ……

   上述是从经济能力上讲,假如我们的退休金不能满足未来几十年的人生的话,我们确实需要从现在考虑如何从现在开始就要练就自己一些“不可替代”性的技能,而不能成为孩子和社会的负担。即便经济方面没有问题,而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呢?健康的身体是最基础的保障,同时家庭生活的幸福感和人际交往的愉悦感,特别是个人价值的自我体现感都会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生命质量。

  看来这真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呢。我也要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更为长远的一些想法了……

  

精 彩 选 段

 

1.延长工作生涯既不吸引人,而且听起来,人生很累。然而,这个结论本质上不吸引人,是因为我们只凭过去推断未来,并假设这一漫长工作生涯的结构将遵循传统的三阶段人生模式。如果我们能够想出更好的创意,摆脱三阶段人生模式,那么这些选择将更有吸引力。(P.65

 

2.寿命更长的时候,身份的界定将更多地依赖于你所做的事情,而不是在你的起点,而你所扮演的角色越多,每一个角色在决定你的身份上所起的作用就越小。(P.136

 

3.所以说,更重要的应该是平衡工作和生活,保证你从亲友那获得的关心和支持是出于他们对你的爱,而非出于大发横财的期许。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无形资产——家庭和朋友,兴趣和激情——是我们终身幸福的最大来源。(P.2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