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跨界”学习体验增强“跨界”成长意识

(2017-10-18 16:22:01)
标签:

哈尔滨

省德育中心

学习心得

分类: 情感性班集体建设

“跨界”学习体验增强“跨界”成长意识

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   王怀玉

  感谢广东省德育中心的精心安排,为期一周的哈尔滨学习之旅,留给我值得回味和思考的话题很多。这是一次独特之旅,首先这是一个独特的组合,总体上讲,100多人来自全省各地市四个学段,来自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的伙伴儿们,每天一起七点出发,五点返回,晚上自由小沙龙,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一本书。这是一次独特之旅,从南到北,来到冰城,走进哈尔滨航空职业学校、铁岭小学、哈三中、征仪路学校(九年一贯),四所不同学段各具特色的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从多个角度吸引着眼球撞击着心灵。这是一次独特之旅,两地联谊,南北对话,有学校经验介绍、工作室经验分享、主题沙龙、专题讲座,反思总结……多种形式的互动参与,在多维碰撞中生发新认识。这是一次独特之旅,省德育中心六位教授(导师)和百余名学员一起,早出晚归,一同参观一同交流,导师们认真的学习态度,给大家以无言的示范。

  学习结束,回顾这一周的海量信息,脑海里冒出一个词:跨界!

如此深入地跨越学段,走进四个学段学校,感受不同学段的校园文化与育人目标及风格的差异;第一次,与这么多不同学段的伙伴儿一起围绕同一个主题同一个讲座,一起交流,感受着不同视角对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认识。在今天,每个人都需要修炼和提高在海量信息中重构统合各种碎片化信息的能力,本次集中研修,提供了一个重构信息的学习现场,也考验着每个人的甄别和吸纳能力。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学习情境中催生了我对班主任专业成长的某些新思考。

一、     跨界意识提高现场学习力

本次学习现场,五天五个不同现场,从红色之旅到中职、小学、高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如果带着过去的先验性学习思维————能从学习现场中学到什么直接的信息,那无疑会产生思想落差。然而,如果每个人抱着一份向学之心,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感受除平常关注得多的本学段的学校教育之外,用心感受不同学段的风采的话,所得一定不一样。

这种感觉是从走进哈航空职业学校开始的。去之前,我心里确实没有抱特别大的学习期待。我总觉得中职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很大,去参观参观就好。

但当走进校园,礼仪学生阳光优雅的仪态,一段简洁但丰富别致的欢迎仪式,一次次在校园里与举止文明的学生的相遇,一间间充满文化味的教室的信息传递,多个实践教学现场的学习观摩…… 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中职学校、中职学生的认识。

客观地说,中职学生都是中考制度的“弃儿”,是“不爱学习的问题生”。也曾与中职教师朋友们聊过,他们苦于这些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他们担心这类学生对世间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课堂上打瞌睡,课下玩游戏、谈恋爱现象成为常态。我认同这种感觉。而这类孩子对知识渴求度低,对世界漠然的态度,其实在小学和初中都已露出端倪。在中小学,这类孩子,不管在哪个班级,都是让老师头疼,让家长操心(有的甚至是放弃)的孩子。

然而,在哈空职业学校,在孩子们的神态和行动里,看不出这一点!改变这一看法的是从九点那场欢迎仪式上孩子们的精彩表演。孩子们堪称完美的表演,不只是技艺,更是那洋溢在脸上的自信与行动的优雅。

再到校长带我们参观的教室和实践基地,如果说实践基地的操作展示的孩子是优秀代表,那么坐在每一间教室里的孩子们呢?我趁短暂的课间和午休时间,参观了一栋教学楼,没有刻意走进哪一间教室,只从廊道上经过,轻声细语在这里是常态,楼梯间遇见孩子们得体的问好是常态。我迫切需要学习和了解。从该校副校长的学校德育特色介绍以及三位给我们分享班级建设经验的班主任经验分享中,我有所了解。

有伙伴儿说:哈空职业学校是创造了奇迹,让走进这里的孩子获得了新生。我想说:创造契机和让孩子获得心声的“手段”其实是我们熟知的道理:爱和尊重。

所不同的是,这里的老师把爱和尊重化为了具体有效的行动和能量场。

从后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的阳老师的分享中也得到了印证:职业技术学校,大家认为重在技术的学习与传授,实际上更要重视孩子们心灵的唤醒、行为的引导等。从学做人、做事,从对自己燃起信心,到建立信念开始。从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入手,打破教学常规,敢于带着孩子去尝试去实践,引领思维方式的变革。

这些说起来容易践行起来困难的育人观,对中小学教育者何尝不是值得公关的课题呢?

 再说赫赫有名的哈三中,黑龙江最好的高中,骄人的成绩,固然与优质生源有关,但与他们重视社团活动及对每个学生的深度全面了解与关注,引导制定个性化的身心发展目标分不开,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分不开。很感动哈三中那场别致的文化沙龙。古筝声声袅袅,来自身着一袭白裙的美丽女教师,而这个温婉的女子,竟然是一位体育教师。沙龙会场的温馨,精致到送茶的托盘……无不展示这所学校的独特魅力和卓越追求。

还有铁岭小学的精致细致美,征仪路学校的顶层设计美,都展示了各自因地制宜的文化追求。

很珍惜这样一次参观之旅,不同学段昭示的不同追求,不同校园里师生们不同神韵,多元收获。最深的一点就是:教育的长程意识。每个阶段,作为教师,作为班主任,我们是否在把握当下孩子们的成长需求的同时,把目光放远放宽,从课堂回溯到课下,从具体表现走向表现背后,更深层的走近孩子、了解孩子,让每个阶段的孩子都能呈现出她可能呈现的最美状态?需要我们打开视野打开心,广泛吸纳,反躬自省。

 

二、跨界意识助你发掘学习资源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也是在与他人与世界的互动中实现更好的“自我认知”。

在强调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今天,在学习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我认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专业成长的重要一环,而能否跨界生长是一个很有哲学价值的时代命题,标志着学科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工作者转变为学科育人的专业工作者,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开放的视野,需要更新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本次参观学习中,听到最多的就是课程特色、学科建设,德育融通等话题,这些都离不开跨界学习意识的修为。

我的理解是,遇见的人,到过的地方和经历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宝贵的学习资源。

一周呆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当地的风土人情理应全面了解。而本次我没有太多时间实地参观,但很幸运,往返机场途中及平时外出遇见的几位的士司机都是健谈且有自己思想的人。从他们那里,我不仅了解了哈尔滨当地美食和民风,还有包括当地的教育情况,他们对子女教育的看法,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等等,都给我很大触动。

生活中有无限巧合。本次学习还见到了三年前在同一个会场相遇的梁好老师,曾经一起作为演讲选手,而今作为哈三中政教主任,因为这段特殊际遇,有了一个小型南北两地老师的聚餐,俨然一场别开生面的南北文化小沙龙。梁老师所在学校的四名德育干部,我和广东另外两名(初中、高中)省工作室主持人,还有两位教授,一个特殊的组合,成就了一场特殊的文化盛宴。

聚餐中,与黑龙江教育学院王慧婷教授的交流让我收获了太多。当日下午王教授的“走向育人的风格之路——名优班主任专业成长个案解析”报告,她对名优班主任的成长历程剖析,对于我们这一行人而言很有指导意义。带着白天的思考晚上继续交流,从工作到生活,从个人到团队,从南方到北方,从新认识的朋友到共同的老朋友……女人之间的话题总是那么新鲜而多元,何况是和一位睿智而有思想的教育专家之间的交流呢?

和慧婷教授的交流中,从她如何研究一线教师,如何引领当地专业发展的具体做法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追求的高校专家是如何督促个人的专业精进的。从她对南北教育比较分析及我们共同朋友不同的学术特点的分析中,让我对当下的某些认识更立体,也更多维。

尤其有意思的是,她是通过我的一篇读后感去揣摩我的经历。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我们从文字中遇见后再彼此相见。女人间的惺惺相惜来之不易。不曾想,在这里遇见了!后续有断断续续的交流,我相信这才是个开始。

席间,李教授对广东另外两位工作室主持人的经历介绍,对我们专业成长的真诚建议,梁好老师近几年成长经历的分享,梁老师同事的育儿经,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其实,本次会议中遇见的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独特经历,太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

比如班委们的精诚协作。由于我个人处于特殊忙乱期。班委其它伙伴儿们主动分担了很多事务性工作,怀珍的全盘统筹,才子费老师每天的美篇报道,小邱老师的鞍前马后,美拍+神笔手的小林同学,更有闺蜜情谊的忠荣和焕娣,各种关心和体贴,温暖了那一路时光,丰富了人生体验。

同行的教授,在互动中的谦逊与睿智,是最直接的榜样。

这一行,单说这些遇见和相处,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在学习资源开放的今天,或许听一场类似的报告,走进一些名优学校的机会有很多,但是像这次这样,有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经历,则是不可多得。 

 在这次学习分享中,有幸也作为分享者之一,在铁岭小学工作室建设专场上分享和学习。梳理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同时从其它工作室建设中也得到很多启发,开阔了眼界。

尼采说,眼界即边界。教师的跨界生长,其实就是希望从契科夫所写的套中人那里摆脱禁锢自己的,让自己变得通明、圆融和纯粹。

在广纳博取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洞见和坚守,我想,这是思维的修炼,这是作为中年的自己今后专业成长必然的路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7年10月24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