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流水无波
流水无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448
  • 关注人气:38,3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教我们做父母?

(2010-03-07 16:15:10)
标签:

育儿

家庭教育

指导大纲

分类: 家庭教育

              谁教我们做父母?

   近日家访,自然和家长谈到家庭教育问题。与很多家长交流之后,我愈发感到我们年轻的父母做家长不容易。我也是母亲,在和家长交流过程中也会家长一起分享自己作为母亲的苦恼、困惑、体会和方法。很佩服部分很有方法的家长,对孩子成长时机、习惯养成以及未来规划都有明晰的思路和计划,给孩子创造了一个优越、和谐的成长环境。凡是家庭教育有方的孩子,在班级在同龄人中都是佼佼者(不管哪一方面,总是他的优势)。而更多的年轻家长一如当年的我一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错失了某些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如刚上学时没有养成合理作息的时间,做事不拖拉、善始善终的习惯……导致如今一直在改正坏习惯上费神,家长辛苦孩子也辛苦。

   事实上,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中有很多盲点。从小长大,很多人生经验都是凭着自己跌打滚爬打拼中摸索积累,不乏被撞得头破血流的教训。虽然我们知道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特殊经历,但是人生、生活总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总有一些关键的步骤。很多人都是从懵懂的年少,走进朦胧的爱情,再到憧憬中的婚姻,一直到措手不及的为人父母……没有谁给一点先验性经验。也许,当年,对爱情、婚姻,家长还会以他们的标准给一些建议,但是为人父母即使父母愿意分享,甚至直接参与我们孩子的抚养,可是时代的变迁,孩子的个性差异都让我们感到做父母的不容易。

   我在想:谁在教我们做父母?我已经是一个高中生的母亲,在没有做好母亲准备的情况下就做了母亲,做了母亲之后不知道从哪里学习,只好求助于市面上的一些期刊杂志或教子经式的书本。面对那些林林总总的育儿书,辨别就是一大难题。像我这个年龄的父母,一定都熟悉在2000年前后风靡中国图书市场的《哈弗女孩刘亦婷》一书,我曾经就是此书的追捧者,不仅我如此,当时我的忘年交又是恩师的地级市的优秀语文教研员也视此书为珍宝,此书正是她送给我的。当时她已经做了外婆,她告诉我自己将用书上的一切方法去培养自己的小外孙……可见,由于缺少比较,教子书的稀缺,导致我们盲目追从。我想盲目跟随某些炒作的教子书去培养自己孩子的现象直到今天一定还没有杜绝,或许愈演愈烈吧?因为缺少正规的渠道去教做父母。现在养育方面已不是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面对学龄期的孩子的教育责任和方法。

   我在大中小城市都生活过,知道各地家庭教育、家长学校似乎都喊得很响,但是各个地方的实效性近乎一致的低。前几天认真阅读了2010226日由全国妇联、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想看一看有什么实质性的措施,全额心生失望。文件在《大纲》的适用范围上这样写“适用于各级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和相关职能部门、社会团体、宣传媒体等组织对新婚夫妇、孕妇、18岁以下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行为。”国人都清楚“相关部门”的意义。只要涉及到相关部门,落实常成空,或者成了牟利手段。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如何做好孩子的老师,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长环境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老经验不管用了,新经验还没总结出来,许多父母又不会或者没有精力下功夫,孩子的教育能不出问题吗?

   我们知道做家长需要学习,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我们也明白成就孩子真正的幸福,首先要懂得孩子的需要,孩子内心的快乐才是成功;我们也承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把时间多分给孩子……可是“认识”与“落实”总是有距离。也许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就是成功的开始。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父母也是在吸取教训中变聪明的。我自己就有很多体会。可是,我们谁都知道这些都是亡羊补牢的工作,而且改变一个坏习惯比培养一个好习惯要难得多。有时时机错过就是一辈子的错过。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孩子的成长不能等,我们只能在潜心摸索、不断学习与纠偏中与儿同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