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在车上听新闻报道,本市某私立学校高中一女生,因觉得学习很累,活着没什么意思,周末就从16层的高楼上跳下……实际上类似新闻已经不是新闻了。但是由于发生在身边难免生发更多感慨。此刻,刚批改完一叠试卷,一篇作文又唤起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本次作文是写“朋友情”的内容。其中一名男孩写与自己好朋友的谈话经历。大意就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后,自己的成绩还算不错但也没有得到家长表扬,正在失落时好友来找他到楼顶聊天,好友红肿着眼睛问他:“你认为孩子在家长眼里是什么?”“是分数!”朋友没等他回答自己就大声说出来,同时讲述了刚刚回到家因为语文69分而遭到父亲责骂的情形,好友说:“我爸爸只看到我的语文69分,怎么看不到我的数学94.5分呢?他就只看到我的短处,其他都视而不见。他说我学习轻松,他自己学学试一试……”最后,好友说自己也感觉考差了对不起父母。我真想从这里向前走下去……我的这名学生赶紧安慰好友,而安慰的话更让我震惊,“不是这样的!上次我英语考了68分,我也是叫你到这个地方,我当时也有你这样的想法,很自卑,真不想活了。你不是像大哥哥一样安慰我一次考试分数不能代表全部吗?……你还记得我们说过我们是好朋友,永远不分离……我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够考好!”说完,这两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子汉”竟然抱头痛哭起来……
读到这里,我的心沉甸甸的无法再批改下去。为什么?为什么如今学习成了孩子们不堪忍受的生命之重了呢?
是作业负担过重吗?某种程度上讲,的确是这样。我也是一名高中生的母亲,不仅见证了孩子备战中考时埋头题海时的辛劳,而今每个周末看着女儿也只能埋在作业堆里,用孩子的话说:“她的快乐已经挥霍完了”,记得11月份一次我外出回来,晚上女儿偎在我身边说着说着竟然哭起来了,起初我以为是撒娇,后来慢慢聊天之中得知在我出差的那个晚上,她作业写到很晚又听同学说了她期中的物理成绩不太理想也哭了很久。我安慰她说刚刚走进高中,又上美术班,暂时某科成绩不理想也没有关系的,孩子说自己也这样安慰自己,但有时有一种莫名的压抑,就想哭。我说想哭就哭吧,哭出来会好受一点……
我了解过很多高中生的作业的确不少。但我认为课业量大一方面来自学校过重的课业负担和不科学的管理,只重分数忽视孩子心理因素外,更主要根源则来自家庭,来自家长过高的期望,不当的方式,错误的手段。家教知识的缺乏给中小学生带来了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压力,导致学生以逃学、厌学、撒谎、攻击、自杀或违法犯罪来解脱。上述作文中的故事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家长在家额外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等,过多占用了孩子的休息与玩耍时间,不断没有补成绩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厌学情绪也是原因之一。
就学生而言,一定范围内,学生的负担与其身体素质、主观体验、智力水平、能力大小相关联。身体素质好,对学科感兴趣,智力水平高的学生负担就轻;反之,则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完成同一学习任务,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效率不尽相同,体现在个体身上的负担也就有区别。可见,学生的课业负担不仅表现为学习量的多少,而且表现为主观体验的差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像我女儿,她本是个比较开朗的女孩儿。而我在学习上也没有给她很大压力。但她也会这样,主要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在意自己同伴眼中和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我国三成中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一些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休学、退学、甚至出走自杀。浙江金华徐力杀母虽是极端事例,除了法制观、道德观差外,心理压力过大,心理素质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减负呼声高涨。我在想何为减负?怎样减负?是不是简单的减少作业量就叫减负了呢?诚然,减负中教师的精讲巧练很重要,但是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更重要。成人要善于与孩子沟通,减轻孩子们的精神负担,端正他们的认识才是第一要务。尤其要着力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勤奋学习、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之明白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水。现在的孩子吃苦耐挫能力太差。总想不经过努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一旦现实与理想产生差距的时候,往往易于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像文章开头那名跳楼的女孩儿,即便她挺过了在校作业压力,这种畏难情绪将来走上社会她也还会遇到这样那样她感觉不开心的事情,是不是又有第二、第三个跳楼的诱因出现呢?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但不应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为什么现在的学习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心目中变成了一种负担与烦恼,变成了让孩子精神痛苦、索然无味、令人生厌的过程了呢?真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及时付诸于行动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