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谈教师(家长)如何做到尊重学生(孩子)

(2009-10-11 16:24:51)
标签:

教育

情感

尊重

倾听

交流

成年人

教师

细节

杂谈

分类: 课题思考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他人不尊重儿童,儿童也不会尊重他人。一个充满关爱的班集体,需要一个和蔼亲切、尊重儿童且清楚自己权威的教师。”身为教师,耳边总会传来对学生(哪个班哪些学生)是否尊重老师的评价,事实上作为老师我当然也喜欢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任。我相信有太多的同行都明白教师应尊重儿童,比如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情感需要、尊重差异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这些专业话语充斥于各类会议、讲座和教育文献之中。但是在与学生相处中,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有时不是我们有意要伤害他们,甚至伤害了学生我们自己还不认为伤害了他们(这种情形不单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成人与孩子之间很常见,再如父母与子女).仔细归纳了一下,我认为我们成人很容易在“说话方式”和“倾听态度”两个方面无意间忽视对孩子尊重的表达。

    首先看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说话方式如果我们愿意反思,我们会发现成年人对孩子谈话与对成年人谈话会有很大的不同。很少有教师和父母以霸道的、粗鲁的口吻对朋友或熟人说话,却常常无意间以这样的方式与孩子说话。且看这些句子我们是不是很耳熟:

“去做作业去,不做完这一页,不许睡觉。”

“你上课总是爱在下面做小动作。“

“还不睡觉去。”

“不许在房间(教室)里打闹。”

“你是一个多么好的小孩。”

“不许挑食。”

“别缠着我,烦不烦啊。”

“你真缠人,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啊。”

“你必须等我回来,不能乱跑。”

……

     这些话或许在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曾经听到父母或老师说过。也许我们自己曾对孩子们说过。如果我现在说这些话对行为有消极影响时,大家是否觉得吃惊甚至表示怀疑,只要大家试着把这些话看作是别人对自己说的,你就会有所感觉的。为什么我们成年人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因为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比较强,他们对于这些简单批评和说教命令式的语言听着不舒服,感到反感并且敢于表露出来。因此,如果想让孩子听从我们所说的,就要避免采用导致他们拒绝倾听的方式对他们说话

    为什么孩子(成人)不愿意总是被告知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呢?因为这些指导表达出对他人想法和能力的不尊重。当你告诉别人在一个情景中必须要的每件事情时,你也告诉了他们你认为他们不能自己想出来。有人称之为“解决问题型信息”。这样的不尊重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而且也阻碍了他们想自律方向的成长。当我们替孩子解决问题时,孩子们就学会了不相信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法。你正在无形中建立一种不健康的依赖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不动脑子一味听从安排的习惯,同时长期在这种语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也会延承这种语气和方式与他人说话,形成恶性循环。没有在言语上得到尊重的人他说话也易于冒失不会尊重别人。(忽略了孩子情绪感受就导致他们忽略他人的感受)

————因此,与孩子真正平等的交流、关注孩子的情绪感受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不妨从改变说话的方式入手,以“我感觉(建议、认为、想)……”的方式传递感受而不是简单的评判。遇到问题要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去处理问题的结果(比如规定上课不迟到,而某个孩子总是迟到,小浩的故事),这样你会避免激进伤害。我们不是经常抱怨为什么都交代了都讲了孩子还犯错吗?或许问题就在我们的说话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要注意成人说话方式的榜样示范作用(举例:爱斯基摩人的“永远不生气”的启示)。你说的话孩子们愿意听且听进去了还有什么不能落实的呢?

 

第二,在孩子面前要真正做一个好听众。

   以前我写过关于“积极的倾听“的小文。我在想孩子们有时不听成人说话的原因之一是不是我们成人并没有真正听他们说话呢?

   回想一下,我们做教师或做父母似乎常常以否定的态度回应孩子的问题。我自己深有感触。有时我们会认为他们说的话无足轻重快速否决;有时我们因为太忙无暇顾及,只是敷衍甚至只说不听或尽量快速结束谈话。当孩子们提出问题后,我们都认为应该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没有设身处地引导孩子一起探讨解决,这样我们不仅没有倾听孩子说话的意图(有时孩子说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说什么就是表示一下与你的亲近),更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培养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能力。

   对于孩子,即使我们认真听清了她的问题,我们常常也习惯于评判,比如“这是你的错”“你没有道理”“你太小孩子气了”,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有时表扬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表达评判的方式。

 

  ———— 要求孩子学会倾听,成人首先要学会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好听众。要有耐心,在孩子和你交谈时我们要做到安静地注意听他们所说的话,只加上最低限度的评论“是这样吗?”或者“真有趣”。有时还可以追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个的?”“你愿意谈谈它吗?”这些回应体现了你对孩子的想法的接纳和尊重。当然,有时还需要建设性的引导多角度看待问题。要是当时实在很忙,或者心情不好时,你可以提出改个时间再交流,这样暂时不听比敷衍性的听更好。

 

   无论是说话方式还是倾听态度,都无时无刻不贯穿在成人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之中。这些看似琐细,但是对一个人的尊重恰恰就是表现在这些细节之中,培养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也就是从这些细节上开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