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的职业自觉、专业成长的自主性从哪里来?

(2009-08-28 21:22:55)
标签:

教育反思

专业成长

教育随笔

杂谈

分类: 语文教学

    昨天,朋友说他最近在探讨怎样激发教师的职业内在动力,因为从身边无数实例中感觉到教师职业倦怠的严重性和普遍性。这不由得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以我一位十分要好的同龄朋友若涵一段教育生活经历为案例来尝试剖析一下:

    若涵是一个比较要强的女性,或许是她的生活和情感经历比较坎坷的馈赠。生活中她一直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自己想要到达的地方。这不,几年前,她带着一系列光环了——全国优秀辅导员、省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三八红旗手、十大杰出青年等等她终于从一个小县城走到了一个大城市,落户进编,成为沿海一名正编教师。很多熟悉她的人包括我一直佩服她的勇气和毅力。因为起初(90年代初)她只是作为一名代课教师进入教师队伍,但她确实热爱教育,喜欢学生,她想一直在教育这条路上走下去。于是她付出了成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不仅很快成长为教学骨干,还自修了几个文凭,获得省市教学竞赛奖和教学成果奖,发表数篇文章……大约是拼了10年上下吧,终于转正进编,也才逐步积累了上述那些光环。这些对于一个起点很低且在一个地处偏远的一所普通学校工作的她而言,这一切都来之不易。这些光环背后付出的艰辛我们不说,只看她当年在当地承担课题分管学校科研自己所出的科研成果以及经常外出所做的经验交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确在思考。由于我们是好友,我看过她很多教育笔记,02年以前她没有买电脑之前,用笔记本记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柜子里摆放的一叠一叠,后来有了电脑就存电子稿一年约20余万字的教育随笔,她同时还是一位比较称职的家庭主妇,好妈妈,这些学习笔记都是她挤出时间写出来的。

   大概是因为过去身体过于透支,到了南方之后,她发现自己身体不太好,脊椎颈椎都查出有问题,视力也明显下降。很多朋友也劝她该歇歇了。她自己也担心自己未老先衰。但是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性格、长时间形成的办事作风应该是很难一时间改掉的。可就我这位曾经很要强的女友在工作的定位上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她表现的很低调。只完成份内的安排的事,不愿意主动争取什么机会也不会主动承担什么课题或讲课任务。由于她的基础比较好,朋友也比较多,以前科研圈子朋友经常邀请她参与一些课题研究探讨什么的活动,她都显得十分被动。她有一年半一篇论文也没有写,她悄悄告诉我甚至一些教学计划和总结都不愿意认真写,都是出于应付完成任务式的。有时她也茫然,问我她自己这是怎么啦?我告诉她或许经历的太多,到了一个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期吧?她摇摇头说也似乎不是。感觉一下子没了方向。过去她的每一年每一步的人生目标非常明确,她就是按照过去设定的目标走到了滨海的。现在似乎达到了过去设定的目标之后,不知道还要怎么往前走。何况她觉得身边高人太多,年轻人更多,自己已经人到中年,缺少了很多年轻时的轻狂与锐气,只想默默的过日子。我说你努力一下是很容易把工作做的更好县城个人特色的呀,因为我知道她在科研方面无论是从方法还是从理论抑或实践甚至是管理她都是有积累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应该形成一些自己的东西。她说不知道为什么不想争取也不想增加常规工作以外的事情。事实上,我知道她并没有停歇下来。她告诉我她觉得自己过去读书的面太窄,生活太单调,她现在想读读自己想读的“闲书”,学着做女人,活的更像一个女人一些。我也不好说,因为这些都没有错,但是如果她真的这样有意放松下来,她只能走向平庸,当然她也知道,她就说现在只想做个普普通通工作称职的老师就好。

    一次她告诉我她和她的导师之间产生了矛盾,因为导师逼她写论文,申报课题,论文写写倒没有关系,申报课题实在麻烦,到处盖章要找人,不想做,被批评为是只想做个拿高工资混日子的庸人。她又觉得委屈。她说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对得起那点工资,更没有混日子,她不想做课题但也还是在读书学习没停滞。但是导师说你这样漫无目的进步不快对不起自己。她茫然了。直到现在,她早已适应了新环境,工作驾轻就熟,但是在科研上还是不怎么特别热情,全然没有过去那种闯劲与拼劲。

    她还算是一个善于自我反思的人。我看过她一篇剖析自己的文章,说“原以为自己活的很潇洒,生活态度很积极,对工作定位很明确且不功利,不看重外在评价。实际上也不全是这样。过去她工作热情高出了自己有明确的努力目标以外,感觉外部环境很好,处处都有支持自己的人,再因为制度健全(很多制度还是自己制定的),每一学期都会依照制度努力做事。一是要带头,二是有奔头。如今的环境里虽然提倡教师做科研,重视教师业务培训,但是到头来做了与没做的也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在大家都不热衷做研究的环境里,你感觉孤掌难鸣外,你做的出头有人还揣度你的用意。看来自己依然深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左右行为。感觉自己也真庸俗,世俗。”

   从她这些心迹和行为上,我总结出几点:

     一个人如果拥有职业自觉,追求专业成长,她必须能够享受到教育的成功感。不管这种成功感从哪里来的。可以是自己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的达成,也可以得到制度上的承认与奖励(不是说物质奖励),就是能够在工作中获得一种价值认可感。这点很重要。

    一般的个人的职业自觉都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群体氛围的濡染。在一个人失去了明确的追求目标缺少远大理想的时候,外部环境更重要。人都是有惰性的。需要外部环境的刺激。因此搭建一个平台有利于个人展示才华的平台,对个人自觉追求进步是必要的。

    人,要有理想。活着,要有目标。没有了目标,外部环境再好,也成不了事。

    教育者,要修炼一个宁静的心境,同时还要保持一份向上的热情,生活态度积极。做事就会格外努力,遇事会更加乐观,不至于小麻烦就产生阻力而退缩。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最好有一个团队。没有团队,至少有可以引领你与你对话的朋友,否则一旦陷入盲区很容易妥协放弃。

    以上是从朋友身上得到的启示。我感觉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簇或者是一点火星,是燃烧还是熄灭,靠的是你如何选择风向,关键的时候要借风,必要的时候还要学会“避风”。总之,点燃还是得靠自己。

    不成熟。一点感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