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尼赋

标签:
卓尼历史人文风光 |
分类: 辞赋 |

登高远望,山如波峰,壑为浪谷。极目环视,层峦崔嵬,云雾卷舒。天地苍茫兮,日月星辰以光华璀璨。风光无限兮,春夏秋冬而明丽煊艳。先民聪慧睿智,择居风水宝地。承世界屋脊之余脉,领黄土高原之灵气。何谓卓尼,两棵马尾松是名。东接莽莽岷山之地气,西迎悠悠洮水之碧泓。南映皑皑迭山之雪辉,北依巍巍莲峰之隆崇。卓尼毓秀钟灵,苍翠挺拔;中环古郡临潭,齿唇相依。堪称洮砚之乡,藏王故里。
山水形胜,风光旖旎。洮水如练兮,横贯西东;柳绿桃红兮,莺歌燕语。林海莽苍兮,绵延迤逦。万木葳蕤兮,隐天蔽日。车巴沟、卡车沟、大峪沟,沟沟交通;云江峡、康多峡、九巅峡,峡峡迥异。灿若银链串珠,妙似星汉耀熠。三月洮畔,桃花流水展画卷;十月康多,霜叶飞红醉长峡。扎尕梁霞蔚云蒸,雨雪行其里;白石山峭拔霄汉,风云腾青崖。高原春风,萋萋芳草衔珍露;长河落日,浩浩碧波跃金鳞。清泉响亮幽谷,杜鹃笑红山林。平湖百鸟翔集,原野彩蝶翩跹。奇松悬崖兮,修竹绕岭;崖高千仞兮,丹气绕缠。树隐奇禽兮,林藏异兽;地生宝藏兮,蛟龙潜潭。瀑流如练兮,缥缈霞烟。紫气生虹兮,岩岫飘岚。三角石,矗立天地,似雄鸡报晓;九眼泉,冰瀑涌流,如仙女倾诉。洮水流珠,天下奇观;九天石门,吞云吐雾。驭长风以览晓月,驾白鹿以饮神泉。阿角沟如梦如幻,世外桃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斑斓。旗布峡翠绿沉碧,仙女沐浴;尚书林浓密蓊郁,葱茏连绵。踏遍山川君可见?青山滴翠,流水成韵;鹿鸣溪畔,长虹贯天。野鸭戏波,白鹤亮翅;柳丝梳春,秋果摇金。苍山隐隐千秋画,流水悠悠万古琴。美哉,卓尼,山城如画,别具春秋。青山四面环抱,洮河一水中流。城依青山,咀天地之灵秀。水绕城外,蕴文明之元猷。
洮河文化,源远流泓。寺洼齐家马家窑,沧海桑田之见证;古城古堡之重镇,边墙关隘之要冲。溯古源流,秦汉肇启,隶属变迁,游牧农耕。兼容民族之成分,接纳戍边之屯兵。开疆土,逐水草,各得其所,亦牧亦农。藏土习俗,承袭原始之古朴;汉回徙移,留存江淮遗风。历代土司,政教合一,兵马屯田,兵民与共。禅定寺,佛教圣地,安多古刹,遐迩闻名。《大藏经》,佛教经典,卓尼制版,勘印精工。享誉海内外,丰富藏学宫。文脉绵延赓续,英贤层出不穷。杨积庆秉明大义,笃献诚心,红军突破天险;肋巴佛弃教从戎,投身革命,浴血白山黑水;杨复兴正气凌然,审时度势,率部和平起义。山不在高,卓尼身居《中国的西北角》;水不在深,洛克《生活在卓尼喇嘛寺》。
物华天宝,祥瑞氤氲。卓尼三格毛,本土藏族,融汇藏汉民俗之精华,传承洮河文脉之精神。服饰特别,雍容华贵;能歌善舞,雅静温矜。跳《阿加》,唱《善巴》,藏家吉庆之歌舞;巴郎鼓、牛角琴,山村丰收之乡音。更有洮河绿石砚,中华名砚之瑰宝;色呈绿翠之雅嫩,纹涌洮水之波痕。错透镂空以工巧,精雕细琢而倾心。或花草虫鱼,龙飞凤舞;或名胜典故,神话传闻。上贡历代王朝,下藏墨客文人。深居喇嘛崖之水底,享誉东南亚之毗邻。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雉鸡、雪鸡、蓝马鸡,山间珍禽;鬣羚、麝鹿、梅花鹿,林中奇兽。黑熊、雪豹、金钱豹,深山精灵;蕨菜、木耳、羊肚菌,野味珍馐。鹿茸、麝香、冬虫夏草,药中名贵;金矿、银矿、铅锌矿,开掘探求。山林原野,聚宝藏瑰;世间乐土,滋育千秋。
改革开放,成果辉煌。周公吐哺,天下安康。农民解枷归田,农村包产到户;免除农牧税赋,实现教育重光。科教兴县良策,万众同奔康庄。退耕还林,山水清丽涓秀;退牧还草,牛羊布满山岗。科技进村,水电入户;三农反哺,丰衣足粮。牧民定居,改天换地;街道广场,灯火映窗。今日之洮河流域,一座座电站星罗棋布,高峡出平湖;两岸之万亩良田,一道道灌渠纵横交错,梯田五谷香。湖光山色,花明柳暗;游艇逐浪,鱼跃鸟翔。草原丰美,骏马驰骋;雄鹰凌空,民富国强。
发表于《甘南日报》2013.11.
收入《卓尼县政区概览》(2016年甘肃文化出版社)。获首届中国千县赋征文优秀奖
注释;
卓尼:县名。藏语“觉乃”之音变,意为两棵马尾松。
藏王故里:开创西藏策墨林传承制度的摄政王——一世策墨林·阿旺楚臣(1721-1791年),出生于卓尼县洮砚乡下达勿村。二世策墨林·阿旺江白楚臣嘉措(1792-1863年),出生于卓尼县唐尕川村。三世策墨林·阿旺罗桑丹白坚参(1858-1919年),出于卓尼县唐尕川村。四世策墨林·阿旺土登凯珠格勒嘉措(1921-1948年),出生于卓尼县奤盖族村。
寺洼齐家马家窑:即在洮河流域出土的寺洼文化、齐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
戍边之屯兵: 《洮州厅志》记载:“指挥俭事金朝兴,原籍南京纻丝巷人。洪武十一年秋八月同西平侯沐英征洮州。”根据当时朝廷用兵规律,每占领一地,除了留有大批官兵驻守外,其妻儿子女也随之迁去,并征召居民戍边屯田,最终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又据民间传说,明洪武年间,应天府(今南京)有次元宵灯节,纻丝巷有人希望讨得皇上欢心,于是别出心裁,化装成猴子,倒骑于马背上大耍杂技,没想到结果却得罪了朱元璋皇帝,被误解为有意污辱马皇后,一怒之下被统统发配到西北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