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洮砚诗赋铭文辑录
(2014-02-15 08:31:23)
标签:
青史刘光裕大声陋室陕西 |
分类: 诗歌 |
从唐代起,就有文人的诗词歌赋,或记载,或赞颂洮砚,使洮砚千百年来以其优良的品质、特征、色泽、地位,以及收藏价值,闪耀在文苑砚林,堪称中国名砚。因此,这些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即是洮砚历史地位和价值的很好佐证,又是人们研究洮砚、传承洮砚,使洮砚文化发扬光大的珍贵文献资料。这里辑录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仅是为了抛砖引玉,以便使更多的人们发掘和研究洮砚文化,使这一中华文房珍宝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唐•柳公权的《论砚》云:
“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
宋•米
“通远军觅石砚,石理涩可砺刃,绿色如朝衣,深者亦可爱。久则水波间有墨点,土人谓之‘湔墨’(湔作溅)。有紫石,甚奇妙,而考者与墨斗,而漫其者渗墨。无光其中者甚佳,在洮河绿石上,自朝庭开熙河始为中国有。赤紫石色玫玉,为砚发墨过于绿者,而不匀净又有墨者,戎人以砺刀,而铁色光肥,亦可做砚而坚不发墨”。
宋•苏东坡《鲁直所惠洮河石砚铭》:
洗之砺,发金铁。
郡洮岷,至中国。弃矛剑,参笔墨。
岁丙寅,斗南北。归予者,黄鲁直。
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有诗云:
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
宋•黄庭坚《以团茶、洮河绿石砚赠无咎、文潜》
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
请书元祐开皇极,第八思齐访落诗。
宋•黄庭坚《以古诗谢王仲至惠洮河砺石、黄玉印材》:
磨砻顽顿印此心,佳人诗赠意坚密。
佳人鬓雕文字工,藏书万卷胸次同。
日临天闲豢真龙,新诗得意挟雷风。
我贫无句当二物,看公倒海取明月。
宋•晁补之《赠戴嗣良》长诗:
东坡喜为出好砺,洮鸭绿石如坚铜。
从公请砺归作砚,闻公尝谏求边功。
宋•晁说之《晁以道砚铭》:
惟矩也有隅,惟深也有潴,策勋于文书。惟重也不反侧,惟温也文明之泽,君子以媲德。西在临洮,其所从来远矣!毁璞而求之,成圆器者鲜矣!藏器待时,勿急勿迟,勿抵勿坠,勿盗勿诲。
宋•晁无咎《砚林集》中有诗并铭:
铭曰:洮之崖,端之谷,匪山石,唯水玉。不可得兼,一可足温。然可爱,目鸲鹆,何以易之,鸭头绿。
宋•张孝祥《李周翰所藏洮石铭》:
出河西之结录,(疑为绿),荐中洲之隐君,盖未始用吾力也,不必发于硎,若夫抵节砺行,不见其颖,则所以表一世而无群者耶。
宋•张
洮河之石利剑矛,磨刀日解十二牛。
千年虎地困沙砾,一日见宝来中州。
黄子文章妙天下,独驾八马森幢旒。
平生笔墨万金值,奇谋利翰盈箧收。
谁持此砚参几案,风澜近乎寒生秋。
抱持投我弃不惜,副以请诗帛加璧。
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
宋•洪咨夔《洗砚诗》:
自洗洮州绿,闲题柿叶红。
一尘空水月,百念老霜风。
钝菊凄犹蕾,颠桃艳己丛。
干流千万变,谁实主鸿濛。
宋•陆
玉屑名笺来濯锦,风漪奇石出临洮。
诗后原注曰:“张季良寄洮砚,何元立寄蜀纸”。
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
“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今有绿石名为洮者,多是澧石之表,或长沙山谷石,澧石润而光,不受墨,堪作砥砺耳。”
宋•范大成《石湖嘲峡石》诗中有句云:
金代•雷
[注]作者雷渊,字希颜,金代浑源人,官至翰林修撰。缇,桔红色。
金代•元好问《元遗山诗集笺注》卷三《赋泽人郭唐臣所藏山谷洮石砚》:
旧闻鹦鹉曾化石,不数鸊鹈能莹刀。
县官岁费六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
玄云肤寸天下偏,璧水直上文星高。
辞翰今谁江夏笔!
题下原注曰:砚有铭云:“王将军为国开临洮,有司岁馈,可会者,六百钜万,其于中国得用者,此砚材也。”砚作璧水样。
金代•冯延登《古今图书集成》砚部艺文《洮石砚》:
鹦鹉洲前抱石归,琢来犹自带清辉。
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元云吐翠微。
明•高濂《燕闲清赏笺》:
洮河绿石色绿微蓝,其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出陕西(其时洮州属陕西辖制),河深甚难得也。
明•高濂《燕闲清赏笺》题《洮河绿石砚》:
明•董其昌《筠轩清密录》:
青州红丝石一,洮河绿石二、端溪石三。歙州石四、鹱屯石五,皆石也。
明•董其昌《筠轩清密录》:
端石之亚,又洮河绿石。
明•李日华赞洮砚诗:
于阗之诗,洮去不远。
玉之支庶,散布流衍。
千波所淘,万沙作辗。
霜斫无声,与云有渰。
每一启奁,白虹在槛。
明•吴景旭《宫辞——西溪丛语》《辨砚诗》:
有诗赞道:
延英引对绿衣郎,红砚宣毫各好床,
天子下帘亲自问,宫人手里过茶汤。
明•吴景旭《宫辞》:
洮水来西倾,钟灵产绿沉。
肌如蕉叶嫩,色比栗亭深。
从今怀寸璧,助我老来吟。
明•曹昭《格古要论》:
尝闻洮河绿石,色绿如兰,其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出陕西临洮府大河深水中,甚难得也。
清《四库全书》:
洮石砚,出洮州卫,通志宋苏轼为之铭。洮河之珍,砚中神品。
清•沈青崖:
吾家诗祖黄鲁直,好奇亟称洮河石;
吾友临洮旧使君,赠我一片寒山云;
金星雪浪魂暗惊,恍惚喷沫声相闻;
欲书元佑开皇极,愧我健笔非苏门。
清•沈青崖《洮砚诗》:
洮水来西嵹,钟灵产绿沉。
孰云用武国,偏有右文心。
湍濑疑浮磬,菜光类耀金。
肌如蕉叶嫩,色比栗亭深。
鳞迹传骊窟,波纹宝墨林。
从今怀寸璧,助我老来吟。
清•朱彝尊咏洮砚诗:
清•吴士玉咏洮砚诗《漪绮含风洮州珉》:
松花江水鸭头绿,宝气熊熊学绿玉。
翠蛟飞涎喷津足,谁探珠宫斫鳞室。
片璧截来光眩目,元公长啸诗兴新。
宝物落手如有神,漪漪含风洮州珉。
玉堂洗出蛮溪春,书房惊起歙州龙。
拂拭试近亲玉案,青青圆荷跳珠乱。
易水松肪剡溪蔓,擘破碧烟初染翰。
波涛惊翻扫电光,欻穿溟泽接混茫。
清•吴镇《马衔山玉篇》载:
清•黄宗羲咏洮砚诗:
古来砚材取不一,海外羌中姿求索。
今人唯知端歙耳,闻见无奈太近窄。
水岩火眼既难逢,龙尾罗纹亦闲出。
遂使顽石堆几案,仅以阶础相甲乙。
犹之取士止科举,号嘎雷同染万笔。
鸡舞瓮中九万里,鼠穴乘车夸逐日!
吾家诗祖黄鲁直,好奇亟称洮河石。
既以上之苏子瞻,复与晃张同拂拭。
欲使苏门之文章,大声挟洮争之力。
吾友临洮旧使君,赠我一片寒山云。
金星雪浪魂暗惊,恍惚喷沬声相闻。
欲书元祐开皇极,愧我健笔非苏门。
清•钱谦益《洮河石砚歌》:
本朝舆图轶秦汉,洮河今为图西岸。
肃慎苦矢恒来庭,丁零牛羊可并案。
洮河之研玉比坚,逾羌绝寒来幽燕。
广厦细旃曾贮此,抱罕西倾在眼前。
白山小奴游魂久,传烽渐近登津口。
高丽茧纸但职责,鼍肌岛石烦戍守。
老夫捧砚自踌躇,拂拭还君三叹余。
岂知飞檄磨崖手,牍背相随狱史书。
清•乾隆御笔钦题《西清砚谱•佛手柑形洮砚铭》:
清•张鉴则以诗赞洮砚为举国之首:
我闻德寿日写经,一百九砚同繁星。
采来宁向洮河绿,琢出浑似端溪青。
清•汪元綗《题梨云书屋》:
注:汪元綗,江苏常州人,康熙二十八年任岷州抚民厅主薄。
清《四库全书》载:
“洮石砚,出洮州卫,通志宋苏轼为之铭。洮河之珍,砚中神品”。
六、近、现、当代
民国韩军一《甘肃洮砚志》云:
又云:“崖石之文理佳者,如薄云散开,缥缈天际。或花纹微细,隐约浮出。或有水波莹回,似川流一脉。或色沉绿,通体纯洁无痕,莹润可观。或水气浮津,金星点缀,石嫩如膏,按之温软而不滑者。凡此数类,皆津润涓洁。绿颜如茵,虽暑之盛至,贮水犹不耗,发墨庶乎有光”。
民国《西北论衡》载:“临潭城北喇嘛崖,属杨复兴土司之拉卜什旗(老噢什旗)管辖,产有水成岩之洮砚石,为国内文房鉴赏玩品。石带绿色,质含水分,注墨于内,经久不涸。”邑人有诗云:
鹦鹉佳色自洮来,压倒端溪生面开,
取出绿波犹带水,女娲留得补天材。
诗人
郭培元《论洮砚》:
一潭净水碧如玉,借得春风写春风。
洮砚由来名显赫,骚人墨客赞声频。
玲珑剔透润如玉,典雅豪华姿动人。
九九青龙迎庆典,方方民族凝爱心。
堪称世上奇珍宝,实用美观永保存。
山山蕴石石无名,绿玉潜洮水有灵。
细琢精雕成至宝,豪江一曲陇原情。
陇原洮砚工艺精,千古绝技久传闻。
中华民族大团结,九九归一献奇珍。
去汲香江芳清水,好研朱墨写春晖。
洮州之砚,自古一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
玉口呈祥,金珠巨龙。凤鸣九州,国运昌通。
孝感天地,浮雕镂空。花容富贵,娇艳彩虹。
亭台楼谢,鸟语花红。山光水色,褶褶其中。
洪波涌起,且看刀工。悠哉游哉。歌心咏志。
储墨不耗,凌冬不寒。色香如故,墨韵流转。
绿如洮水,润似和田。波痕涟漪,黄标金灿。
俏色天成,铜钉墨点。流光溢彩,柔嫩可錾。
镂空悬雕,气势壮观。精刻细镂,神灵活现。
腾龙舞凤,修竹幽兰。八仙庆寿,松鹤延年。
风华雪月,神州江山。巧夺天工,古朴雅典。
翰墨书香,文脉流传。家藏洮砚,陋室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