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拾光2025:跟着苏妞去旅行之万仙山追记

标签:
挂壁公路影视古村诗画仙山太行美景旅行见闻 |
郭亮挂壁公路又称郭亮洞(万仙山绝壁长廊)始建于1972年,1977年完工,由郭亮村村民独立手工完成。春天到来了!春的信笺悄然送达,郭亮/万仙山正张开怀抱企盼人们赴春日之约。3月13日俺们洛阳52人跟着苏妞走进万仙山景区,在郭亮村品味岁月沉淀、领略“人类奇迹”,从而万仙山春日美景成为相册中珍贵的一页。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人们开始渴望自然的抚慰。当暖阳温柔洒落、春风轻拂脸颊的时候,来一场说走就走的短途旅行,奔赴万仙山景区,解锁独一无二的踏春方式,去观赏久违的郭亮挂壁公路,让身心在春日撒欢,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叹挂壁公路、访影视古村、观诗画仙山、赏太行美景--笔者期望郭亮-万仙山游已经好长时间了!这里是石头的世界,随处可见石墙、石碾、石板路;有著名中华影视第一村,有雄强而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曼妙而优雅的山乡风韵。清幽的山野乡村,可谓典型的南太行的风光代表,乃太行之魂的精中体现。
郭亮挂壁公路是新乡辉县沙窑郭亮村的一条公路,全长1250米,跟随苏妞踏上郭亮挂壁公路,一侧是生机勃勃的春日山林,另一侧是刀削斧劈的悬崖峭壁,崖壁上迎春花含苞待放,金黄花朵与红色岩石相互映衬。在薄雾笼罩下,俺们一行52人跟着导游来到郭亮洞,但见峭壁上凿有间歇的侧开窗,旁边是幽深笔直的峭壁峡谷,透过窗口看下方万丈深渊,令人不寒而栗。漫步其上,欣赏太行山刀劈斧切似的沉积岩绝壁,壮观之景令人赞叹。洞内蜿蜒盘旋,忽明忽暗,洞壁有的整齐平坦,有的则参差不齐,形状各异。站在万丈石壁观郭亮洞,洞外瀑布成网状,洞下潭水碧绿诱人,一派世外桃源之雅景……。
针对郭亮村的村名,当地女导游告诉俺们来自洛阳的52名游客:郭亮村的由来—郭亮村里没有一户姓郭的村民,其由来是由西汉末年郭亮率领的起义军以“悬羊擂鼓”的谋略而在此成功逃脱官府的围剿而得名,后以“中华影视第一村”而闻名。1990年谢晋执导《清凉寺的钟声》将郭亮村作为拍摄基地之后,《走出地平线》、《举起手来》等60多部影视剧在此拍摄,由此郭亮村闻名全国……。
据女导游介绍:郭亮村位于海拔1700米的悬崖上,这座山崖被称作郭亮崖。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近乎绝境。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村民世世代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郭亮村人的祖先是为避难逃入此绝境的。以前,村里出入的道路是一条完全由石块直接在90度石崖上开凿的石阶,称为“天梯”。羊肠陡峭,仅容一人通行,无任何防护措施,非常危险。郭亮村的牛、羊、猪等牲畜多在小犊子时就由村民从“天梯”抱上来的。喂大后若想卖给村外,还得绕上30多里山路才能转下山。平时从"天梯"将山货背到山外,换取一些紧俏的日用品,危险的天梯成为了当时村民们的交通要道
为改变生活面貌,在村支书申明信的号召下,村民下决心要打通一条“生命通道”。由村民自愿组成的“13壮士队”,用不屈信念、坚韧的力量和聪明的智慧,在5年艰苦奋斗中,徒手在悬崖峭壁凿通了一条绝壁长廊,堪称“当代愚公精神”。
郭亮挂壁公路,即“郭亮隧道”(郭亮洞)始建于1972年,于1977年完工。期间村民们共凿出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铁锤4,000个,用自己的热血让天堑变通途。用人工凿出了一条高5米、宽4米、长1300米、斜度25°的隧道。2001年又投资40万元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拓宽和扩修。
郭亮隧道在1976年被外界发现。当年,日本名古屋电视台在此开拍专题片《开拓太行山的人们》,惊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隧道被列为“世界最险要10条路”、“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被誉为"太行隧道之父"。郭亮隧道的美妙之处在于游客可从对面山崖上全方位看到郭亮隧道侧窗的走向,犹如欣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卷。被誉为“太行明珠”。现为国家4A级景区,也是万仙山的一部分景区。
郭亮村依山势坐落于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拥有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如今的这里为国家级传统村落,被誉为“太行明珠”、“华夏奇观”,村内房屋高低错落,参差不齐,村前皇碑岭沟壑起伏,村后莲花山翠峦叠嶂。放眼望去,风光秀丽。石屋、石墙、石板路,到处散发着岁月痕迹;此外仙人指点、骆驼峰、美女峰、轿顶山等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郭亮挂壁公路有着惊险之美!旅行结束返回洛阳的途中,俺的心依然久久难以平静。短短的1250米的隧道,带给俺以极大的震撼:辉煌与平凡、惊险与平淡、荒凉与繁华、神奇与平凡。非常钦佩郭亮隧道的开发者,为让乡亲们能走下山来,在无电力、无机械的状况下全凭手力,历时五年,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开凿出了一条下山通道,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问题,更给摄影人打开了无尽的拍摄空间。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