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拾光2025:寻味广东春节追记(18)

标签:
韩文公祠杜诗韩笔历代敬仰文化传承旅行见闻 |
潮州韩文公祠位于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双旌石”下,是中国现存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座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祠宇。它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蛇年春节的大年初八,俺和阿娇同志乘车慕名到此一游。
韩愈乃“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成为“杜诗韩笔”;苏轼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代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为中国文学的再度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记得40年前俺在大学就读汉语言文学专业时,就对这位大学问家非常敬仰,颇有兴趣。
韩文公祠即韩愈纪念馆,位于潮州城东笔架山麓,唐代的819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因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以戴罪之身,在潮七个多月,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潮人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山下的鳄溪改称韩江。宋时通判陈尧佐的倡导下建立韩祠。苏轼为此写下《潮州韩文公庙碑记》,称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遂成天下定论。以唐朝文学家韩愈谥号"文",人称"韩昌黎",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时999年,南宋时的1189年才迁到现在的地方,算起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韩文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倚山临水,环境清幽。祠堂现有三层殿阁,其祠门上有石匾,书“韩文公之祠”,正殿有韩愈的塑像。正门是胡耀邦题写的匾额,进入正殿蹬道,使人步步仰视韩愈塑像前进,令人肃然起敬。
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时《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橡木。于是“韩祠橡木”成了“潮州八景”之一。
潮州文化发展史上,韩愈确实有过独特的不可低估的贡献,江山易姓为韩的事实,就是韩愈在潮人心中崇高威望的最好证明。一座名胜抑或一个地方,不是因为历史尘埃的厚重而显得深厚,而是有可供研读的历史的文化遗留下来,有历史的巨人定格某一时代的精神,追根溯源就是有时代的精神影响一代代人的思想,成其所谓的古、名。潮州就是这样,有韩愈入潮八月,从而加深了潮州文化的底蕴。
这次潮州韩文公祠之旅,俺的最大感受是孤臣羁旅,独占江山。正是韩愈精神影响潮州的千年文化,促进潮州淳朴民风的形成,受到历代景仰和后世的标榜,潮州江山易姓为韩,充分证明:一座建筑物,一个名胜景点,或者一座名城,让人们留恋的不是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因探求文化的根源,从中找到人格的精神以及文化的精神,去告慰故去的精神的传承者,激励后来的精神发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