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拾光2025:寻味广东春节追记(4)

标签:
中山纪念堂标志性建筑宫殿式建筑游览之胜地旅行见闻 |
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是历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朝汗台。自北向南依次为:越秀山的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中山纪念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成为广州城市的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观标志,蛇年春节的大年初二,俺和阿娇同志来到位于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参观……。
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而位于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原是1921年孙中山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1922年陈炯明叛变时被炮火夷为平地。1928年由李济深组织筹建,1929年动工,经陈济棠在经费上鼎力支持,终于1931年10月落成,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由著名设计师吕彦直设计完成。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其建筑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4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俺们一迈进中山纪念堂大厅,但见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中山纪念堂的金顶呈椭圆形,直径最大处有4米。这么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据说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顶之外,"天下为公"字匾、总理遗嘱、建国大纲、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的。
中山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出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据介绍,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了这一特质。纪念堂飞檐飘卷,所使用的琉璃瓦制作精致美观。这与南京中山陵颇有不同。中山陵上所使用的,是钢制的瓦,以期能永久。然而中山纪念堂选用了孙中山生前最喜爱的宝蓝色琉璃瓦作为了主色调,而檐角的云水花纹、斗拱上的装饰图案、檐头的钟形铁马,梁上的"d"字图形,也都极富民族特色,不能不说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它见证了广州诸多历史大事。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曾7次拨巨款对纪念堂进行修葺和周围环境的维护,使这里变得更为幽静、舒适,目前已经成为中外人士游览之胜地。空中俯视,纪念堂呈外突的伞型结构,青砖蓝瓦蓝象征着孙中山当年设计的青天白日,实在令人瞩目。传说曾有风水先生杜撰了一个故事:中山纪念堂就像一个张牙的虎头,背后的越秀山则是虎身,山顶的纪念碑是高竖的虎尾,这只匍伏的大虎正对着临江的白羊,于是人们怕羊城不祥,便在虎后装了一粒宝珠……。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