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印记2024:秦岭周边避暑自驾游追记(6)

标签:
漫川古镇四大古镇朝秦暮楚烟柳画桥旅行见闻 |
漫川关镇古称丰阳关、丰阳川,又称蛮子国。据说古时水旱码头通往各地,商务繁荣,人口稠密,"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北通秦晋,南联吴楚","朝秦暮楚"的典故就源于此地。6月12日,俺们杨裴两家人秦岭周边避暑自驾游来到这里游玩……。
漫川古镇是陕西的“四大古镇”之一。古镇地跨陕鄂两省,素有“朝秦暮楚”之说。古镇有8大文物古迹,此外,还有一柏担二庙等,对于研究明清建筑艺术具有很高价值。保存至今的有“骡帮会馆”、“武昌馆”、“北会馆”、“鸳鸯双戏楼”等古建筑群以及“黄家药铺”、“莲花第”等明清建筑风格的民居,还有那“板铺门”、“蝎子街”、“石子路”无不在叙说着漫川关昔时的繁华和特有的秦风楚韵。
骡帮会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至光绪十三年(1887)竣工,由陕西、山西和河南骡帮共同出资修建。是陕西省现存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会馆。旱码头是骡帮和船帮交易的中心市场。据说,每年的三月三为骡帮交流会,要在鸳鸯戏楼唱大戏;五月端午是船帮会馆交流会,水码头赛龙船,旱码头唱大戏,繁荣商务。商贸流通使南北文化在漫川充分融合,形成了漫川关独特的文化特征。尔今的漫川人既有北方人的剽悍耿直,又有南方人的温婉多情,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巧言善语,孝老爱亲。后生英俊多才,姑娘水灵聪慧,贾平凹称陕西美女在漫川。
鸳鸯戏楼俗称“双戏楼”,是漫川关明清建筑群标志性古建筑。位于漫川关古镇中心。有南式戏楼和北式戏楼两座同向戏楼组成,是中国的一座联璧式双戏楼。南楼为重檐,显得灵秀,北楼为单高挑檐,显得大气。两楼中间用演员休息室巧妙连接。该楼在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砖雕、石雕、木雕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双戏楼隶属骡帮会馆,位于骡帮会馆正对面,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客商文化的娱乐场所。结构严谨精巧,建筑风格罕见,雄伟壮观。1992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侧戏楼称为"秦腔楼"。南侧戏楼又称为"汉阳楼"。
“一柏担二庙”建于明朝年间,位于漫川关的上街北口处,河边有一突兀巨石,其上一棵古柏,苍翠葱郁,盘若飞龙。古柏两侧修建有吕祖庙和鲁班庙,因此而名。庙宇建筑别致,宏伟中显精巧,方寸里见奇观。进庙背依古柏,扶栏远望,美景历历在目。清末秀才阮文山赞曰:"左灵台右凤鸾古柏盖地;前玉带后回龙石柱擎天。"
漫川历史悠久。以地貌广大水域宽阔而得名。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历代均于此设防,为陕鄂豫蜀物资交流重要集散地之一。秦楚分界碑今还尚在。千年历史千年烽火不熄,“丹水之战”的硝烟未尽,秦楚争霸的战火又起。南北朝时百年间,漫川郡县六次更名,每次的变迁无不与战火相连。南宋时,漫川为宋金元反复争夺之迂回战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太平天国革命军曾多次兵事漫川关。民国时期,连年征战,战火连绵,漫川弥漫着金戈铁马的硝烟和尘埃。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下抵达漫川。革命军队经过漫川,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使漫川成为革命老区和红色古镇。
炎炎夏日,一条青石铺筑的小巷,一街两边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一声声柔肠软语的问候,一群群婀娜多姿穿街走巷的青春少女,构成漫川古镇特有的风貌。俺们一行走进古镇,犹如走进唐诗宋词的烟柳画桥,又好似走进了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