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2023:一路西南行散记(二)

标签:
泸定桥大渡河桥头堡惊天地旅行见闻 |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又称铁索桥,乃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泸定桥两岸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古建筑。该桥始建于清 (1705年),建成于1706年。康熙帝御笔题写"泸定桥",这次川西行,俺们杨裴刘三家人结伴到此一游。
按照原定的计划,俺们杨、裴、刘3家人结伴来到川西后,走向稻城亚丁的第一站就是看一看大名鼎鼎的“泸定桥”。一路同行的旅游达人忠道兄可谓地道而称职的领队+导游+司机+摄影师。热心而义气的他数月前还组织50位同学来这里游玩过,所以,无论车辆行进、景点选择、住宿安排、摄影角度等,这位老大哥都事无巨细,安排得井井有条。
车行川西的路上,俺们3家人都非常激动,因为年龄相差无几,面对即将参观的红色旅游景点,大家不由想起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其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无疑指的就是“泸定桥”。
到了,终于到了泸定桥!这里正是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天险的地方。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经泸定,当时的国民党企图借大渡河天险让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石达开率四万之众,在大渡河岸与清军对峙,强渡大渡河失败.上演了一幕历史性的悲剧,四万之众无一生还,全军覆没)时隔72年 ,蒋介石曾电勉国民党驻大渡河南北各军,说大渡河的天险,是太平天国石达开覆灭之地,共军断难飞渡,当时同情中国革命的中外人士都十分担心红军会不会走石达开的道路,悲剧会不会上演?历史的事实做了最好回答。
泸定桥全长103米,宽3米,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自清朝以来,泸定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让这座桥闻名中外。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了桥头的守卫。中国工农红军 “飞夺泸定桥”的壮举,从此,泸定桥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
俺们一行来到泸定桥景区,见两岸桥头堡为清式木结构古建筑,穿过桥头堡,看到泸定桥的桥身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底链9根,扶手4根,每根铁链由熟铁手工打造的铁环相扣,据说总重量达21吨多。底链上满铺木板,扶手与底链间用小铁链相连接,这样13根链即为一个整体,而桥台则为固定的地龙桩和卧龙桩的基础。河对面,山坡上古建筑就是历史悠久的观音阁(寺庙)。在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它是 “飞夺泸定桥点指挥部”和炮台、机枪阵地,正是在它的掩护下,红军22位勇士从13根铁索上奋勇爬过,从而,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让朱德、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梦想。
据介绍,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文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公园,还有聂荣臻撰的碑文。因天降小雨,俺们一行人仅仅顺着泸定桥的两岸溜达了一圈。
几十年过去了,桥头的熊熊大火、还有那桥上的枪林弹雨都已经不复存在,此时雨雾泸定,犹若仙境,只有千百年来滔滔不绝的大渡河水,还有大山半腰的红军战士巨型雕像在向人们诉说着红军的英勇,向游客诉说着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那、泣鬼神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