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记忆2023:洛宁避暑休闲游追记之四

标签:
非遗文化洛书标志文明渊源宇宙魔方旅行见闻 |
“洛出书处”位于洛宁县城西20公里的长水镇,河洛文化之源--洛书就出在这里。该处现有洛书之标志--刻有“洛出书处”四个大字的汉魏时期和清雍正二年的两通遗存大碑遗存。俺们杨牛两家5人在符院长引领下慕名到此一游,观赏非遗文化,品味奇特“神水”……。
“洛书”不仅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它与洛宁境内的“仓颉造字台”、“伶伦制管”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并称为“中华文明之源”“文字之源”、“音乐之源”。“一画开天地,一点定九州。”洛书用九个数字,排列组合为一个正方形。其纵、横、斜每条直线上的3个数字之和均等于15。9个自然数的组合,形成了华夏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九宫图。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构成中国天文、历法、地理、建筑、农业、商业、医药等各个学科的最初起源。
《易经》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河图”与“洛书”,系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神秘图案,数千年来被认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洛书”被认定中华文明的开端。其奇妙结构和无穷变化令中外数学家为之叹服。“洛书”为组合数学的鼻祖,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等多领域,长期以来已成为我国古代都城建制的规划模式。“洛书”的产生,奠定了中华文化初基,是中华民族原始文明的渊源。
“河图洛书”乃河洛文化的滥觞,是中国古代的两幅神秘图案,是远古时代的人们按照星象排出的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被誉为“宇宙魔方”。 专家学者认为:“洛书”出于洛宁县西长水村的洛河上。如今在洛河岸边村庄里有两通记有“洛出书处”古碑,一是“洛出书处”汉魏古碑,碑高2.1米,上圆下方,碑额刻有圭首图案,碑后为洛神庙;一是清雍正二年河南府尹张汉在西长水村所题的“洛出书处”碑。这两通古碑现成为“洛书出洛宁”的重要实物证据。
从地理位置上看,洛宁西长水村距离孟津“河出图”处80公里,同属河洛文化的中心地带,所以“洛书出洛宁”是必然的,它与孟津“河出图”共同构成了流传千年的“河图洛书”传说。2014年12月洛阳市的河图洛书传说正式入选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友俊生夫妇告诉我们:“洛出书处”石碑现任义务守护人符少武可陪同前往观赏。于是俺们自驾“小奔”跟着符少武的老年代步车,前往西长水村参观。年逾花甲的符少武已从父亲符建林手中接过义务守碑“接力棒”。他向俺们认真讲述了其父子义务保护和传承“洛出书处”遗迹和文化的经历,讲解了“洛书”其中涉及的部分数学知识,让俺们一行人耳目一新,长了知识、开了眼界,对河洛文化形成有了全新的认识。俺们看到目前洛宁县斥巨资建成的“洛书文化展示中心”正在装修,不久将让更多游客深入了解河洛文化的起源和形成……。
“神水”--井水冲鸡蛋、即冲即喝。在井边把鸡蛋磕进碗里,用筷子搅匀,后把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倒进碗里,就成了一碗鸡蛋茶,喝起来还没有蛋腥味!这水非滚烫的热水,而是冰凉的井水!这是俺们一行在洛宁县长水乡西街村目睹的奇怪事,扑朔迷离的自然与科学疑团颇让俺们以及慕名来此研学的游客为之惊奇与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