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就修辞格的语用理据 邵兆莹 英本0502

(2008-05-11 00:41:29)
标签:

杂谈

移就修辞格的语用理据*

摘 要:移就是英语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它的基本特点是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即形容词的修饰对象

或移物于人,或移物于物。移就修辞离不开具体交际环境和语境,同时它又是一种会话含义的体现。本文从预设、

合作原则、言语行为、关联理论的角度,通过例子分析说明了英语移就修辞格的语用理据。

关键词:移就;语用理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说

移就(Transferred Epithet)是一种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格,也

是一种超乎常规的语言变异现象。根据A Dictionary of Liter-

ary Terms的解释,它是指“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the epi-

thet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appropriate noun to modify another to

which it does not really belong”。其表现形式为两种:移物于人

或移物于物,也就是说,把表人的思想、行为、性格的词语移用

到事物上,或者把用来描述甲事物的修饰语移来描写相关的

乙事物。如“He was left outside in thepitiless cold”,“pitiless”

本是用来描写人的性格的,此处却用来修饰“cold”,既突出了

天气寒冷刺骨这一特征,又表现了遭人冷遇后的凄凉、痛楚和

无助。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形容词的修饰对象发生转移,使得

真正逻辑中的被修饰语或存在于语境之中,或游离于语境之

外,甚至偶尔难以确定。从逻辑上来看,这种超常规搭配看似

违反常理,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却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且还有

很强的艺术魅力。为了更深刻的了解移就修辞格以及它的语

用理据,本文从预设、合作原则、言语行为、关联理论的角度对

移就修辞格进行语用推导和例析,以发现其内在的语用规律,

加强对其认知能力。

二、语用理据分析

1.预设与移就修辞

“预设”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它有逻辑———

语义前提和逻辑———语用前提之分。前者,顾名思义,是从

逻辑———语义的角度进行分析,涉及话语的命题关系,多种

逻辑关系,话语中词语意义或结构意义的影响(词语或结构

可构成前提触发语)等。后者指跳出逻辑———语义分析的框

架,将预设放到特定的语境中来研究。这种预设受语境影响

较大。当然,这两种预设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无论是在逻

辑———语义预设还是语用预设中,交际双方共有的背景知识

都被摆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正是由于这种共知性,发话

人有时会有意无意地设置悬念,通过对预设否定或与预设相

冲,使逻辑上看似不合情理的话语出现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

境中,引起读者联想。移就正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揭示

事物的内在含义,通过预设,将含蓄的意义、深沉的感情别致

地表达出来,起到了出人意外、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

(1) He crashed down on aprotesting chair.

例(1)中protesting意思是“抗议的”,椅子会抗议?预设

相冲在此句中表现尤为明显。但是凭着说话人和听话人双

方共有的生活经验,不难把“抗议”这种脑海里慷慨激昂的声

音与椅子不堪重负而发出的吱吱嘎嘎联系起来,从而起到意

外的修辞效果。

(2)“Don’t worry, son, we’ll show them a few

tricks,”Darrow had whispered throwing areassuring arm

round my shoulder as we were waiting for the court to open..

(张汉熙,2000:166)

这是震撼全世界的关于人类祖先是否是猴子的一场审

判。开庭前作者的律师安慰他时的一个动作,reassuring在

结构、形式上修饰arm,形成悬念,同时也构成了理解的难点;

然而通过预设联想,读者不难看出reassuring在语义上修饰

动词throw,即throwing an arm round my shoulder in a reas-

suring manner。正是由于这种转移修饰,使得律师对打赢这

场官司的信心跃然纸上。

2.合作原则与移就修辞

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的“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最初是针对言语(主要是口语)交际提

出的。在此,我们不妨把文学作品看成是读者潜在的对话

人,用合作原则的理论来分析移就辞格。格赖斯认为人们想

要成功的进行交际,必须遵守合作原则,即交际双方应该朝

着既定的目标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力求最有效地传达信息。

格氏又将这一大原则具体化分为四条准则:数量准则(Quan-

tity maxim)、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方式准则(Manner maxim)。(1)数量准则要求在交

际中,应该提供恰当详细程度的信息量,不能多也不宜少。

*收稿日期:2007-06-10

作者简介:杨淑侠(1965-),女,陕西澄县人,副教授。第5期杨淑侠:移就修辞格的语用理据

(2)质量准则要求不说假话和没有根据的话。(3)关联准则

要求交际双方必须围绕共同的话题,不应该说不相关的话。

(4)方式准则要求说话时要简明扼要,力避含混、歧义或晦

涩。如果人们都能严格遵守合作原则,那么所要传达的信息

就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传递或接受,人们之间就可以避免种

种误解和冲突。然而,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并不存在如此

理想的效果。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是对

客观世界的抽象,语言系统中的实体要素本身带有较大的模

糊性,这种模糊性在具体的语境中间,往往会导致话语信息

理解上的多种可能性。这多种可能性,既会给言语交际造成

误解,也可能给言语交际增加情趣。或许正是认识到这种利

弊二重性,在实际交际的时候,人们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同时,

又故意灵活地违反某些准则,从而满足信息传达的需要,以

便尽可能减少误解而增加情趣,进而达到预想的交际目的。

笔者认为,移就正是人们在交际的时候,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的某些原则而使用的一种语用策略。

1)违反数量准则:

(3) I suggest too that you avoid the big swamp in the

southeast corner of the island. We call itDeath swamp.

(Richard Connel: The Most Dangerous Game)

例(3)中death本意是指沼泽地会给人们带来不幸,这里

却转移过来修饰swamp,这样不但文字清新简洁,而且还带

有几分幽默色彩。作者有意回避给出足量的信息,以期读者

产生联想:一旦陷入沼泽,即使拼命挣扎,最后也必然丧命。

2)违反质量准则:

(4) All thatsleepless nightI replayed the moment those

black gloves came up to the car window. (大学英语精读二

册,unit 7)

此句中sleepless本来是用来描述有灵的人的,却移来修

饰无灵的night,按照合作原则下的质的准则,它属于发话人

说出了明知是不真实的、缺乏根据的话,但正是由于此处修

饰语的故意移位,使读者联想到遭劫者心有余悸的不安心

情。

3)违反关联准则:

(5 ) One teacher writes that instead of drowning

students’composition incritical red ink,the teacher will get

far more constructive results by finding one or two things

which have been done better than last time, and commenting

favorably on them.. (大学英语精读二册,unit 10)

理解此句时,我们不妨把文学作品看成是读者潜在的对

话人,也就是说,发话人在此有目的地使用了一些互不相干

的词,形式上看似令人费解,实则加强句子意思,引起读者思

考。具体体现在通过修饰转移,把在语义上本来修饰drow-

ning的critical转嫁去修饰red ink。

4)违反方式准则:

(6) Rushing throngs, blinded by the darkness and

smoke, rushed up on a street and down the next trampling

the fallen in acrazy fruitless dashtoward safety. (Robert

Silverbury:Pompeii)

Crazy在形式上是修饰dash,但在语义上是修饰

throngs,fruitless虽然修饰dash,由于信息缺省或信息障碍

却语义含混、晦涩。这种故意营造信息缺省或信息障碍,能

使信息的接受者无法轻松顺畅地获得信息,从而诱发接受者

在信息接受的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信息短缺或信息障碍

的地方,促使接受者努力思考,从而达到突出句子重点的目

的,表现出火山爆发时,人们四处奔逃时的疯狂、徒劳场景。

3.言语行为理论与移就修辞

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他有

著名理论“言语行为三分说”,即以言指事(locutionary act)、

以言行事(illocutionary act)、以言成事(perlocutionary act)。

以言指事,或称“言之发”,指说出有意义的话的行为;以言行

事,或称“示言外之力”,指所说的话本身所实施的行为;以言

成事,或称“收言后之果”,指所说的话给听话人的思想或行

动带来的影响。后来他的学生塞尔继承、修正、发展和完善

了他的学术观点,提出了著名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这个理

论成功地解释了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出于某种目的总是要拐

弯抹角地表达意思或间接地发出某种指令等语言现象。要

理解这样的话语,交际双方必须具备共知信息(背景知识),

交际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受话人要能透过话语的字

面意思,理解发话人间接表达的隐含意思。这就需要一定的

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受话人只要具备了这两种能力,在语

境的作用下,理解移就修辞这种间接表达不成问题。

(7) When I’m having trouble with a story and think a-

bout giving up, or when I start to feel sorry for myself and

think things should be easier for me, I roll a piece of paper

into that cranky old machine, and type, word bypainful

word, just the way mother did. (Gerald Moore: The day

Mother Cried)

例(7)中painful字面上修饰word,实际上暗含出一位母

亲身无绝技而又不得不养家的艰难的处境和痛苦心情。试

想一下,一位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为了谋生养家,历尽艰辛

学会打字,直至最终自学成才当了记者,其中的艰辛自不必

说。而正是这一点,才使儿子以母亲为榜样,克服困难,努力

奋斗。

(8) TheGrape of Wrath

这是美国作家John Steinbeck著名小说的书名。“愤怒

的”本应用来形容那些受骗去西部当采摘工的移民,此处却

用来形容“葡萄”。从而它更形象地表现主题,烘托气氛,渲

染意境,表达感情。

4.关联理论与移就修辞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以合作原则的关系准则为基础

发展而来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从交际和认知的角

度为认知语用学研究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关联理论认为,

人们进行交际,遵循的是关联原则。即在一定的语境下,受

话人要正确理解发话人的交际意图,就必须寻找发话人的话

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性,然后再根据关联性进行合理的演绎

推理。“人们进行推理并不是要证明某交际活动是否具有关

联性,而是要找到这种内在的关联性和获得最佳的关联效

果”(曲卫国,1993),这一点说明了人们在付出努力以前已知

道对方的话语有着必然的关联性。关联性是个相对的概念,

它由推理过程中付出的努力(processing effort)和所得到的

语境效果(contextual effect)这两个因素所决定。语境效果包

143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

括三种类型:即推导出语境隐含意义;加强或证实已有的假

设;消除矛盾的假设。为了寻找最佳关联,受话人必须具备

并能够激活推理所需的背景知识,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和推

理能力,以能够在付出有效的努力理解话语之后获得足够的

语境效果。

(9) Their piercing whiteness is of brief duration. Soon

the marshmallow rims flatten to anvil tops, and the clouds re-

veal their darker nature. They impose themselves before the

late-afternoon sun, and the day darkens early. Then a gust

of wind whips the dust along the road, chill warning of what

is to come.

这段文字是用来描述暴风雨来临之前,西边天空云彩所

发生的变化。chill warning运用了移就辞格,把劲风之后的

凉意转移过来修饰它所预示的一切,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和推

理,从而对行将发生的一切提供了必需的铺垫。理解此句话

时,我们可以试着结合自己的个人体验,合理运用推理,寻找

最佳关联:“云彩那夺目的白色,稍瞬即逝。顷刻间,葵花状

的云边变得像铁砧一样平展,云层也露出了阴暗的本色。它

们强行遮住西斜的红日,使天色早早地暗了下来。接着,劲

风骤起,尘土飞扬。天气变得冷飕飕的,预示着即将发生的

一切。”

三、结语

移就是一种语言变异的方式,它新颖、简练、生动、形象,

而且它的运用也可以从预设、合作原则、言语行为、关联理论

那里找到语用理据。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移就作为一种修辞

格,它或是通过故意设置理解障碍突显其位,或是通过构成

语言表面逻辑矛盾增加其内在魅力,或是通过其隐含意义引

发作者思考。移就似乎是信手拈来,实际是精心设计,它一

方面以其精美结构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同时又具有审美价

值和怡情作用。英语学习中,要正确理解、欣赏此种修辞格,

受话人/读者除了要培养自己对语言的敏感性,还要扩大背

景知识,适当地掌握较扎实的语用学知识和理论,提高自己

的认知和推理能力,以能更好地欣赏丰富多彩的语言,同时

使自己的措辞更具有艺术性,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