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1/mw690/001v2Pb0zy6LNuqxHSO8a&690
在天河之畔,郧西县土门镇境内,有一个叫六官坪的村庄。全村10个组、766户、2902人,有8个组、560户、2200多人集中居住在1200余亩的坪地上,依山傍水,整个村庄被天河所环绕,天惠渠(资料附后)穿村而过,虽紧邻郧漫路,却远离尘世喧嚣。离县城仅7.5公里,从福银高速郧西出口去六官坪仅4.5公里。
http://s10/mw690/001v2Pb0zy6LNvkL9nb69&690
(从谷歌地图上看六官坪)
说起六官坪村名的由来,据当地人介绍,整个村庄坐落在一块大坪地上,为六个丰满的山包所拱卫。目前,那六个山包为一家光伏企业所看中,计划在此建设2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大坪上的1200亩耕地除十堰新合作超市流转了100亩发展大棚菜外,大多为一家一户所耕种。六官坪的人口密度虽然比较大,但每家每户都独门独院,不像邻近的关帝庙村屋连屋、房挨房,开展环境整治,不用大拆大建,只需稍加整饰,就会形成一个比较秀丽的村落。
在郧西县新一轮部门联村帮扶工作中,六官坪村是县农办和县城乡规划设计院的联系村。我们的初步设想是:通过整治环境,绿化庭院,把一家一户通过游步道和水系联结起来,动员农户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宾馆,配套发展采摘园、观光园、体验园及房前屋后植花种果,引入七夕乞巧手工织布、织绵、织绣,把六官坪村打造成郧西县城西郊的“天河水乡”。即将动工建设的土天一级路将把土门镇与县城连为一体,将为六官坪的“天河水乡”之梦的实现提了难提的契机。土天一级路建成后,下高速5分钟可直达六官坪,从县城到六官坪也只需10分钟。目前,郧西旅游前景看好,每逢周末、节假日,县城大小宾馆爆满,县里正在研究如何解决旅游渡峰的问题,拟出台支持农家宾馆发展的政策举措。且不论政策出台与否,仅从旅游发展大势看,六官坪都应抓住这一机遇。六官坪还不应仅仅成为县城的休闲地,还应承接水石门景区开发这一重大机遇。位于天河上游的水石门库将是鄂陕边海拔最高的中型水库(库容4000多万方),明年底大坝建成蓄水后,两河交汇,高峡平湖,将会成为郧西周边最热门的景区。六官坪正地处县城至水石门的重要节点上。
9月3日下午,我们工作队一行正式进村、认门、对接,与村干部一起交流了六官坪的发展设想,深入三、四、五、六组实地察看了村容村貌。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推广土门镇关帝庙村“代表由群众选,项目由代表定,建设由群众投,建后由群众管”的模式,把六官坪的老百姓动员起来,由他们自己动手,建设美丽家园。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在各组之间引入竞争机制,选择一个群众基础最好、群众积极性最高的一个组或一个院,开展环境整治,形成示范效应,再逐步向全村延伸。
万事开头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财力有限,民力无限。我们相信,只要把六官坪的老百姓真正发动起来了,让他们看到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让他们能在家门口增收致富、乐业安居,六官坪的“天河水乡”之梦一定会实现!http://s1/mw690/001v2Pb0zy6LNyFr2rS00&690
http://s16/mw690/001v2Pb0zy6LNyFYu1F0f&690
(穿村而过的天惠渠将为打造“天河水乡”提供源水)
http://s13/mw690/001v2Pb0zy6LNSQrWYAfc&690
http://s8/mw690/001v2Pb0zy6LNyR4XlRe7&690
(独门独院的农舍稍加修整,就会成为宁静、优美的乡村别墅)
http://s9/mw690/001v2Pb0zy6LNyRCK5Wc8&690
随处可见的果树
http://s12/mw690/001v2Pb0zy6LNz9oUEbcb&690
后山上的庙宇,六官坪的文化遗存还不少,特别是对“六官”文化进行发掘和包装,还大有文章可做。
http://s1/mw690/001v2Pb0zy6LNyGIsp240&690
http://s2/mw690/001v2Pb0zy6LNz91SsVc1&690
不错的生态
http://s3/mw690/001v2Pb0zy6LNz9IpICc2&690
水稻熟了
http://s14/mw690/001v2Pb0zy6LNzF9o9n4d&690
美丽的六官坪
附:天惠渠历史资料
天惠渠,原名六官坪渠。渠首位于郧西县城北偏西方向1公里的土门镇油坊岭天河水利工程。
民国十八年(1929),由当地乡绅、代理县长夏小冬倡修并私捐银元800块,县政府共拨款160元资助,另一乡绅方介仁为修此渠卖掉水田4亩,偕当地农民技术员李正军,带领民工施工两年余,修至六官坪上坪头,仅灌田100余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县长柯愈珊发起农民续建此渠,经两年多施工,修至朱家湾,全长4公里,灌田500余亩,更名为复兴堰。民国二十九年(1940)春,复兴堰放水典礼时,县长王开化倡议重修复兴堰,改名天惠渠。民国三十一年,省府拨款66万元分期下拨支持天惠渠重修,并列入大型贷款项目。是年10月1日动工,征土门、城关、观音、双掌、马鞍、安家一带劳力,最多达7000余人。民国三十五年夏,渠道修成21公里至南岭,仅通水一天,沿途塌方阻塞,只有一股细流经过燕子沟渡槽,灌田804余亩。
解放后,县政府把重修天惠渠列入议事日程。1956年2月29日正式开工。1957年3月28日,县内开挖的第一个大隧洞——天惠渠五谷梁隧洞开通。1957年4月7日通水。
天惠渠干渠总长4公里。其中总干渠1条,从渠首至五谷梁长1公里。三支分干渠:东干渠从五谷梁至黄山,西干渠从五谷梁至桥子沟,南干渠从五谷梁至南岭南端,干渠控制面积27平方公里,耕地15000余亩。
1958年4月,利用南于渠水在老虎沟建成县第一个水力发电站。1957年7月,利用天惠渠水源,在原水电站闲置的前池建成县自来水厂。到1984年底,沿渠先后建成电力提灌站7处,装机315千瓦,可取水浇地2000余亩。(后续资料待完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