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有梅郎识姓名

(2024-02-22 08:46:08)
  名人多有轶事,轶事益彰名人,名人的轶事不失为美谈佳话。近日,读到一则齐白石的轶事,先生饱尝世味炎凉,人情冷暖的感受,令人唏嘘。然细细想来倒也司空见惯,不足为奇。
  上世纪二十年代,齐白石先生客寄京华,以卖画篆刻谋生,声名尚未显达,朋友圈亦很有限。有一次,应朋友之邀前去作客,他如约而至。由于主人忙于场面,应接不暇,疏于细节。白石先生年长而又穿着朴素,其貌不伟,就像一个乡间野老,遂坐在一个角落,无人与之搭讪,颇有些许遭冷落之感。正怅然间,梅兰芳先生走进来,主人家人及客人们如众星捧月般寒暄不已,礼遇名人的场面与白石先生形成鲜明对比。不料,梅先生环顾一下,一眼瞥见坐在角落的齐白石先生,即刻走过去躬礼,口称老师。众人见梅兰芳如此恭敬,方知这老者绝非泛泛之辈。梅先生假以介绍,于是乎,众多名流刮目相看,免生如熟,顿显亲切,恭维见谅之声,如觥声交碰,不绝于耳。
   事后,白石先生虽未耿耿于怀,然却记在心里。为感念梅兰芳的“救驾”深情,他特意画了一幅画送给梅兰芳,名为《雪中送炭图》,并题诗示意:记得前朝李太平,衣冠华贵动公卿。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这则轶事说明社会知名度是有效应的,衣帽取人也是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才有的。慕其名者,必尊之,不识之者不可怪之,谄媚者另之,一人尊则众人从之也是常理,一人恶之则众人恶之,则不一定也。后来的白石先生,连毛主席、周总理都奉为上宾,席间斟酒夹菜,其名焉不扬耳!谁还能不尊重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