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孙女自降生以来,就和我们夫妻生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故事,有时我会随笔记下,童言无忌吗,觉得很有意思。我有时翻出来读给她听,我问她,还记不记得呀?她也觉得很招笑的。
哄外孙女吃药:小孩子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毛病难免发生,大人们常为吃药发愁。这孩子吃药太费劲,每次都很费口舌假以相劝,并置备蜂蜜做药引子,左哄右哄,磨叽好长时间。我有时不耐烦了,便以发脾气来相胁,主张捏鼻子灌,逼迫她无奈喝下,她每每仿佛在委屈中完成这一过程。不过,现在大些了,吃药略有主动感,对此我们全家都很高兴。这不,上周开了点调脾胃的小中药,好在并不十分苦,她喝得还好些,不像以前那么费劲了。这次,我们夸她了,大概以后吃药不会那么费劲了吧。写完这段文字,读给她听,她随便冒出一句:李小悦吃药,超难。于是,我夸她,这语言组织的真到位。
往事重提:有一天,我就着花生米喝酒,她也跟着吃几粒。我想起她小时候的故事,对他说,我给你嚼花生米的事儿,你记得不?她笑了。你小时候总说:姥爷给我嚼花米。那时后嘴对嘴喂你,你咋不嫌乎我埋汰呢?现在,我嘴唇沾过的东西你都不吃,嗑瓜子都不能用嘴了,用手指头捏开才肯吃,开始嫌乎我了。她说,那时我不是小吗,不懂事。我说,啥叫嫌乎?她只是笑而不答。
外孙女管我:我经常看电视,有时不够专注,特别是中间插播广告出现时,便拿起手机看一会。外孙经常管我说:姥爷,你是看手机呀,还是看电视啊?一心不可二用。我说,我两不耽误。他说,那样不行,要不你把手机关了,你要不关,我就把电视给你关了。
外孙女向我借东西:有一次,幼儿园让孩子们回家后,每人画一幅画,然后交给老师。我外孙女画完了,对我说:
姥爷:我想借你的印章用一下好吗,我说,可以。我打开的印章盒,你自己选吧,她说,我就用一下闲章就行,于是她选了一枚,沾一下印泥钤上。我一看,还真象那么回事儿,盖的位置也对。这大概是我平时搞书法,写出后有时也要盖上章,我盖章时她在一旁看,就学着我的做法办了。看来,耳濡目染熏陶的作用还是良好的。
外孙女吃饺子:小孩子好奇,我家每每吃饺子,外孙女都要求给她包几个麦穗形状的,被她称作花饺子,或小耗子。有一次,我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面还是那块面,馅还是那箸馅。她记住了,有一天又包饺子,她说:今天包啥样的都行。为什么呢?她说你不是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吗?
老板请打包:前天是周末,外孙女要跟他妈妈爸爸回家住两宿,明天还要去爷爷家。吃完晚饭后,她姥姥说,把剩下的东西带回去,再拿点新做的面包、红薯,你家不咋开伙,明天早上当早餐,就对付对对付吧。小悦说:行吧,老板,请打包。于是,她姥姥就给装好了。我觉得挺可笑,随口说出的:老板,请打包大概是在饭店听说的,用在这了,天恰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