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白泉水润廉心

(2023-09-10 09:20:49)

          坐标在浙东绍兴越王殿下面的一眼泉池,古时候的存在感可谓无人知晓。自从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发现,并将其命名为清白泉而始入世眼。范公的深邃用意,昭示着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志向襟抱与忧乐情怀,以清白定位人格,洁身自好,清高自守,绝不同流合污,或许兼有警省后人的镜鉴寓意。

绍兴这座有着两千五百余年建城史的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多元,早被冠以名士之乡美誉。这眼小泉,千年来律动着越东地脉中的一股款款清流滋润着越东地域文化的一抹澄澈灵魂。那里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人文风物,历史文化底蕴真的很厚重、很迷人,令人目不暇接,难怪人们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曾去过绍兴,逗留时间不长,感触却是很多。辞别那里,一种难以割舍的滋味从心头泛起留恋之余,只得期许再来了,以补未尽之兴。归来后,脑际中很长时间都萦绕着绍兴,眷恋的很。梳理旅行日志,翻阅典籍,回味目之所遇,耳之所闻,心之所感,仿佛有说不完的话题。然而,我确乎忽略了这个不起眼的小泉,想来是不无遗憾的。遗憾归遗憾,然对这眼泉还是产生了兴趣,稽考一番,从地域文化的遗风中不难嗅出些许况味来,寻觅那里廉吏文化的过往今昔,心路历程,发现这眼小泉别有文化内涵。怎一个清白二字了得泉之清白,本于自然,人格清白,本于修养教化。清白的泉水滋润下土地,厚植官德廉心,必能绽放出绚丽花朵。于是,便产生了颇想写一写的切望。

  从哪里谈起呢?冥想深思,姑且就从清白泉引子吧,那是绍兴官宦文化的一种地域现象,一种自觉意识警示。提起清白泉便油然想起先秦的一首《沧浪歌》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首清新而悠扬的短歌,其实反映的是一位渔夫和楚国大夫屈原的一番对白,有人将其谱成古琴曲而传之后世。渔夫们踏着青浪和着天籁而歌唱,反映着人与自然的契合与达观。渔夫的江湖智慧与屈原大夫忧国忧民情怀仿佛在与心灵对接碰撞。屈原以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呼号,竭力濯洗昭示自我清白。渔夫则更近本色,内心的澄澈如沧浪之水一般清纯。这一清一浊的表达,实在高妙,清的蕴含奚必说,浊的意蕴就深了。清可濯,浊亦可濯,智慧境界就藏在这里面。清白圣洁,毋庸玷污,这是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另一种委婉表达,一种心灵的境界升华。可以说屈原的独白与渔夫的歌唱都是内蕴底色的呈现。

泉水是受污染的清流,清白是的底色。清白泉为绍兴历史文化注入的精神寄托,也是对水文化的内蕴诠释,引申为官吏人格化的象征。水是滋润万物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神奇力量最能从根脉中毓化生命。不管是参天大树,还是无名小草,没有水就没有绿色,万物的生机就没有了。

绍兴地域文化鲜明而久远,文脉根盘,久负盛名,名人辈出,辐射力极强,自然也包括廉洁文化。古来绍兴多师爷,早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亦或符号,并留有遗风。遗风袭染久之,就形成了地域文化特征。那里清官廉吏也多,演绎出许多佳话故事,想必也少不了那眼清白泉水滋润吧。然而,将泉水赋予清白二字,并与官吏比附,便有了超出自然之外的文化蕴涵。这清白二字之于官身太重要了,成为人格孚誉的最佳褒奖。为官在世做到清白不容易,倘使能像鸟类爱惜羽毛那样视名誉,坚守清白,亦可光宗耀祖,光前裕后,必当是后有嘉了。

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具有水一般的润泽感染与穿透力。绍兴是文化亲和力极强的城市,族谱文化传承久负盛名,其积极意义就是留好样与子孙,留好口碑百姓,留芳名于史乘祸莫惨于欲利,行莫耻于辱先清白不仅关乎自身形象褒贬,更关乎祖宗十八代人格定位。官宦自身誉与家族郡望名声永远联系在一起,没有比被人唾弃更可耻的行为了,没有比辱没祖先更无颜面的了。绍兴名人家教传统根深蒂固,成为名人家族兴旺发达的秘笈。家教、家规、家风是谱牒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名门望族的精神觊觎,应该加以传承和倡导。从名贤名人族谱看,凡名门望族都有自已的家教、家风、家规,都有本族的鲜明特色。绍兴名人家教的共性是: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忠孝节仪,崇德向善”;“修身立志,爱家爱国不可谓不厚重而优良

绍兴名人之家做官之后,清官廉吏很多。仅《绍兴清官清吏》一书,收录在绍兴当过官和绍兴人在外当过官的清官清吏达80人,其中52名为绍兴籍人。这些清官大都来自绍兴名门望族,都秉承自己的家教,以贤守道,保持节气,清俭持家,严以律己。绍兴古时清官清吏多,与绍兴的家风家教分不开的。绍兴人内敛、勤奋、仗义执言,但为官谨慎,因此历代都出好官好吏,名垂青史,遗风远播

读书是育人的根本,绍兴向来占风气之先,不乏读书种子,涌现出许多文人雅士,名臣廉官。明末刘宗周以“慎独”标宗,恪守清白,曾为御史台联:“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意为没有贪欲,心地就像水一样纯洁清澈;直言正谏,有霜洁一般的刚正威肃之气,实乃严修官德的赤忱表荐。南宋诗人王十朋有诗圣人达节犹憎盗,志士清心肯饮贪。试问卧龙山下酌,世间无似此泉甘。”可见他是喝过清白泉水的,并以诗昭其心性。

绍兴由清白泉衍生的景观如清白堂清白亭体现了纯洁高尚期许。清白二字实在是太可贵了,清白无价绍兴给予清白泉以极佳名分。有人比拟为钤印在绍兴建城史上的一枚印章,把高耸的卧龙山比拟为印钮,把文辞斐然的《清白堂记》比拟为庄重华美的印绶。还有人把“清白泉”喻为一方砚台。砚田无税,可著美文,清白昭然,可鉴分明,多么意味深长啊!清白泉在如诗似画的绍兴山水中流淌,当可是自然的馈赠,然更是文化的力量源泉。掬一捧清泉,濯洗心魂,不亦爽哉!身心仿佛充溢着莲的洁白、梅的傲骨、竹的气节、兰的芬芳,松柏的坚贞,还有那千年古樟树的药用,都传承着绍兴人清廉与自省 ,每一片叶子,都摇曳着大写的天地人心。清白亭投下的荫翳婆娑着人性的干净,清白堂的读书声里萦绕着德与义、正与善的回响。清白泉为绍兴治下一枚风清月白的印玺,镌刻着不朽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承载。

古代思想家和清吏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恪守修化中,清廉思想内涵丰富。他们既重“官能”,“官德”,坚守内心道德律。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洁之人。”范仲淹疏浚清白泉,筑清白堂,作《清白堂记》,提出“清白而有德义,为官师之规”的道理。王阳明“明明德必在于亲民,而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也”的大道心学思想,昭然千古

稽山鉴水,地灵人杰。绍兴籍人在本地或赴各地为官,或外地人到绍兴为官,其思想和事迹有着鲜明的清廉底色,构成了“名士之乡”濡染下的一道风景线,成为绍兴传统文化一脉。探寻他们的足迹、触碰他们的灵魂、领略他们的风范,正可谓以古鉴今。

千秋褒贬任凭说,路上行人口似碑孝廉驰誉,清白蜚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亘古以来最朴素的恪守理念,也是一种恳切忠告。只留清白在人间,一个字颇分量。自古贪官无下场,从来廉吏有芳名清白是做人底线,更是做官的基本要求。染缸里拽不出白布,污了就不清白了,怎么也漂不去。如今在反腐倡廉路上,清白立身做人尤为至要。廉洁铸魂,成为反腐倡廉主导意志,崇尚清白无疑是敦风教化的极佳倡导。培养从政者之品德,正社风、正民风、正政风,就要先正家风、严家教,对促进清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清白泉就像绍兴黄酒一样温润柔和,滋养一方热土,浣洗千古人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