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行杂记

(2023-06-23 10:14:30)
旅行杂记(一)
       走进扎龙湿地:2023年6月17日清晨,大巴载着57人的旅游团从长春出发,经农安、前郭尔罗斯、大庆驶入位于齐齐哈尔境内的扎龙湿地生态保护区。这片21万公顷的神奇土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属北温带大陆性季气候,是同纬度地区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嫩江支流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泽,苇丛茂密、鱼虾众多,是水禽理想的栖息地。这里79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87年晋升为国家级,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亦被国家命名为“丹顶鹤之乡”。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偿馈赠,演绎着人与自然谐相处的神奇故事。曾在电视里看过介绍扎龙湿地专题节目,对此早已心存神往,总想寻找机会走进扎龙,亲身感一下那里的自然景象。兹成此行,故当文以述之。

       一瞥鹤影:扎龙湿地是丹顶鹤和其他野生珍禽栖息的“天然乐园"。四时光景,各显特色,诱发无边遐想。每  年春天,百鸟由南方飞回,在沼泽地中筑巢垒窝,养育子孙,草地上点缀着各色野花,鸟语花香,景色异常优
美,别有趣味;盛夏时节,一片片翠绿的草地和芦苇荡,在熏风吹拂下,苇浪蒲波荡漾的景观,让人心旷神怡,  水面上浮生着的菱角,水浮莲等水藻类犹多;秋天,在明镜般的湖泊池面上,野鸭集群嬉游,鸥鸟满天飞翔,白云,金风萧瑟,构成蔚为奇观的鸟类世界奇观。冬季白雪的覆盖下的湿地,枯黄的野草蓬蒿、芦苇蒲棒,银白世界,确是别样的景致。
      午饭后,雁鸣湖畔,游客们三三两两的漫游湿地,欢乐而往,悠闲而归。漫步入湿地,同行文友李洪彦先生,被垂钓者吸引住了,索性帮着钓起鱼来,看来他是犯瘾了。我独自前行,沿着星罗棋布的苇岸鱼塘寻觅野禽的踪影。野禽不时的嘎嘎叫声,听起来特感亲切。惊飞的丹顶鹤,是我关注的主要目标,追视她的起落翱翔,忽然想起《红楼梦》中林黛玉与史湘云的连诗妙句:“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来。此刻,月虽未出,自然谈不上冷,夏日的水塘自然不可谓之寒,然此种境界全出。借用修辞的术语来说,当可称通感吧。我正凝神三只丹顶鹤的一举一动,身旁一位女士问道:也没见丹顶鹤呀?我指点道:你看,那边就有三只,我看她们老半天了。静如处子,立足仰天,偶尔回眸,惊飞倏然,俨如闪电,白云之间,鹤影悠然。恰斯时,这便是我的独自领略,亦想起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美韵。于是,闲云野鹤的精神寄托得到了至美的诠释,也是我的一种人生觊觎。口占自己的感受诗作:一滩野鹤惊飞起,掠向云霄曼舞姿。亭立沙洲如处子,声声唳语唱吟诗。尤感惬意。
       洪彦先生钓了一阵子,也开始漫步了。我问他:可有愿者上钩乎?他说:鱼没上钩,倒是钓了几只螃蟹,原来那是以养螃蟹为主的池塘,真的很得趣儿。
      温泉洗浴:在雁鸣湖周围打下处,还可以进行温泉洗浴,观赏风景区。炎热的盛夏,泡泡温泉自是一种享受,也成了消暑的佳选,调式下的不同水温,适者而适之,我则遍试,沐发浴身,游几个来回,身心神俱爽,感觉良好。出来的时候,喊了一声,贵妃出浴了,引来一阵笑声。
      围炉畅叙小酌:在雁鸣湖晚餐吃铁锅炖,别是一番情调。自备薄酿,饮之若仙,八人一桌,啤白自便。觥筹交错,话题伴随铁锅蒸腾的热气盘旋,谈兴甚浓。土到恰处便是雅,围炉而坐,釜泣杂鱼,锅贴大饼子,味道犹佳,主食副食一锅出。酒足饭饱,狼藉而出。再次来湖畔,沐斜阳而漫步,留晚照而还。

旅行杂记(二)
        走进呼伦贝尔大草原:游完扎龙湿地,开始向呼伦贝尔大草原进发,大巴在这片广袤的旷野上奔驰,游人的话题和笑声在车上颠簸着。窗外望去,在黑龙江与内蒙古相接壤的地带,看上去土质肥沃,禾苗长势正旺。起伏连绵的山脉,呈现丘陵状态,森林幅员也较为辽阔而茂密。茵茵的碧草,团团的树墩,掩映的村庄掠眼而过,这里可说是水草丰茂,农、林、牧咸宜。天上白云朵朵,地上牛羊点点簇簇,蜂蝶双双,紫燕贴地斜翔,星湖散落,溪水潺湲,路网纵横,青堂瓦舍的农家院落显得格外幽境,好一派悠然景象。
       掠过这片过渡地带,渐渐进入草原了,朔漠风情扑面而来,引人目不暇接。眼前即景,视域渐阔,一望无际,这就是古之所谓的塞外了。仲夏时节,对于深度草原来说,草还没有长起来,也就几寸高吧,甚至有些贴地裸露,据说到夏秋之际最为丰茂,我们似乎来得早些。古诗云:“风吹草低见牛羊”,今之即景,风拂即现的感觉不见了。牛羊仿佛在啃地皮,不过,啃夕阳的意境还是有的,不乏悠然,当然也不乏诗意。无意中脑海里萦绕着草原文化的今昔过往,草原文明的天方夜谭,穹庐下的毡房碧草,什么“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呼韩邪、成吉思汗、戈尔丹家族壮阔历史,草原雄鹰,草原狼,骚魂墨客的诗文雅作,一股脑涌出。默念着,眼浴着,发古之幽情,倒也惬意。与文友李洪彦比邻座位,我们一路相谈甚洽,还得到车上游客的嘉许,说我们有文化,知道的多,虽然没有飘然,但也显出几分自豪感。
     作客俄罗斯族家庭:俄罗斯民族在我国大约有一万五千人, 主要聚居在新疆西北部、黑龙江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地区。导游把我们引到一个俄罗斯族村落,叫古纳吉雅。那里的俄罗斯族人具有混血血统,多为第三代俄罗斯族,是俄罗斯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通婚现象形成的。一条额尔古纳河,成了两国民族通婚融合的媒介。百多年前,汉族闯关东的先民,流落到边疆,在那里为俄罗斯人打工,由于俄罗斯姑娘相中了汉族小伙,便有成婚的愿望,可以说,爱情是可以突破民族肤色和国籍的。俄罗斯姑娘很看中中国小伙们勤劳持家的本分。传说有位姑娘,每天到额尔古纳河边瞩目中国青年小伙子劳动情景,于是偷渡过来嫁给汉族小伙,养育后代,日后回娘家引来许多俄罗斯姑娘过来。
         导游介绍说:第一代俄罗斯族对于俄罗斯还有向往,时机成熟的情况下也会选择回到俄罗斯。那么到了第二代,一家老小都在中国,相较于第一代,更加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加上这些年中国的发展飞速,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生活安逸舒适。基本不存在归化俄罗斯的想法了。到了第三代,大多父母只有一方是俄罗斯族,从小在中国接受教育,虽然饮食生活习惯上还保留着俄罗斯族的传统, 但通婚后,大多也与汉族或者其他少数民族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后代在对自己的族别上会认同为中国俄罗斯族。在一家靠旅游为生的家庭里,我们领略了俄罗斯族家庭生活和文化,品尝小食品,欣赏民族歌曲,参与游戏活动。给人们的感受他们生活得很幸福,很满足,他们既说汉语,当然也会俄语。除了模样带有鲜明的俄罗斯色彩,风俗习惯基本做到汉化了,连汉语方言也掌握的很地道。我问他们怎么学的俄语,他们说主要是跟祖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的。
       离开俄罗斯族村落,在车上放眼草原,见雄鹰高翔,凑成小诗一首:雄鹰振翼正翱翔,指点牛羊啃夕阳。边塞熏风情醉我,回眸一瞥是俄乡。
 旅行杂记(三)
      美食豫客心:饮食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丰富的民族性,是民风民俗的重要载体,饱有丰厚的文化蕴涵。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再通俗不过的理儿。饮食文化在任何地方、任何民族都显现出不同生活习惯、民族风情、待客礼仪等多元成分。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品尝美食自是不可或缺的项目,谈不到垂涎,却也有种期待。
       蒙族人的饮食习惯带有浓郁的游牧民族特色,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就像汉民族的大米白面一样平常,纳入三餐。那天,从俄罗斯族村落出来,奔往下一站去品尝烤全羊盛宴。烤全羊是蒙族最具特点的待客美食,怎一个“全”字了得,囊括之多自不待言。夕阳方下的时候,天气骤变,大风裹挟着雨点呼啸而来,蒙古包仿佛在摇动颤抖。都说草原的气候孩儿脸,变得真快,顷刻间失去了温和,变桀骜起来,害得我们连篝火晚会也取消了。不过把更充裕的时间交给餐厅了,也不失为一种补偿。
       吃烤全羊颇有仪式感。在一家酒馆,掀起了古乐笳声,很有一点狂欢的味道。酒馆里回荡着浓郁草原风情的嘹亮歌声,几个旅游团聚在一起,几只烤好的全羊置于桌案,连犄角都带着。操刀解羊的里手们站在那里,穿着民族服装,摆好架势,听候主持人的号令,他们刀法娴熟,不愧为庖丁啊!品尝烤全羊,泯点闷倒驴,喝点成吉思汗酒,听着蒙族姑娘小伙子们的酣唱,陶醉于马头琴和籥类的器乐声中,长调悠然,酒醉人,歌亦醉人,却是感受到了别样风情。
       其实,对于烤全羊我不陌生,早就吃过汉人的烤全羊,这次算是比较一下异同。我的关注点在民族风情上,观察细节,考辨文化仿佛是我的初衷。吃蒙族人的烤全羊,不仅是美食品尝,还有民族文化蕴蓄里面,总该品出不一样的文化味道来才是。这次我是带有采风意味的,追寻这个马背民族的文化,也算有些收获。写点游记,不枉到大草原一游。
旅游札记(四)
       夜宿蒙古包:吃完烤全羊即来到蒙古包住宿,没住过的自然感到新奇,自可体验一下,然而比起五星级宾馆还是差多了。尤其在雨后入住,还是显得有些阴凉。蒙古包里面的使用功能与一般旅馆差不多,空调、电扇、电褥子、电视机、淋浴等设施皆有置备。不过,住在蒙古包总要小心一些为好,因为蒙古包的门楣较为低矮,一不小心会碰头的。和我住在一起的李洪彦先生,如厕时竟遭遇碰头的苦衷,三天后犹见磕破痕迹,仿佛留下的草原纪念。幸亏磕的较轻,否则倘要出现脑震荡来,责任只能自负了。
       到内蒙古大草原旅行,蒙古包自是随处可见的,一堆堆,一簇簇,仿佛落地的繁星。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最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其状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可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包门一般朝南或东南开,是否有风水学之寓意,我不得而知,大概是有的,因为坐北朝南及东南方得木火之盛。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不过,现在也有点像城里建楼,有地方就戳起来,顾不得风水朝向了。我们住的那包门脸就是冲西北开的。
       蒙古包以哈那的多少区分大小,通常分为4个、6个、8个、10个和12个哈那。简易的蒙古包非常近似于帐篷,当然也有较为复杂和豪华一点的,古时候这是完全由主人的身份地位决定的,现在则取决于新兴材料和主观要求。据《黑鞑事略》记载:"穹庐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现在的蒙古包形状颇似粮仓和囤子,其建筑材料则使用砖和水泥结构。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说起碧草毡房、穹庐,我脑海里的古诗词和京剧唱段就往外冒,情景代入感油然而生。尚小云的《昭君出塞》,带着几分凄美的“千载琵琶作胡语”的和亲故事,真的令人动容。程砚秋的《文姬归汉》我能哼唱几段的。“荒原寒日嘶胡马,万里雪山归路遐,蒙头霜霰冬和下,满目牛羊风卷纱........月明孤影毡庐下,何处雪飞是妾家.....”多么诗意化的意境啊!
       蒙古包里的微信信号有些微弱,睡不着就眯着。于是躺在蒙古包里生发发散思考,联想与草原有关的历史人文故事。我的内心驰骋着想象的翅膀,从胡服骑射的赵武灵开始梳理,脑际就象过电影一样浮现一些历史场面。把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的一幕幕进行温习再现,铁木真可汗的英雄形象跃然眼前,额尔古纳河畔的传奇故事依稀尚有余痕。嗓眼里反复吟唱那首荡气回肠的主题歌,成吉思汗和腾格尔仿佛就在眼前回旋。那首歌我是会唱,可谓滚瓜乱滥熟,虽没有腾格尔的激情和嗓音,但化境的感觉还是有几分的。屈墀先生有这一首歌词我想就足够了,太够劲了。张千一的这首曲子尤佳,我听过肯定有数百遍。
        兹录下歌词:“风从草原走过   吹散多少传说   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   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  马背上的家园   因为你而辽阔  到处传扬你的恩德  在牧人心头铭刻    深深地铭刻   啊 啊 啊 啊   每一个降生的婴儿   都带着你的血性   每一张牧人的脸庞   都有你的轮廓   每一座毡房的梦里   都有你打马走过  ” 。 每每听来,都有一种很强的苍凉感、震撼感和代入感。这就是文艺的力量,这就是精品的感召。
       我深情的回味着,又将镜头切换到《康熙大帝》,那也是我认真看过的历史剧。脑际心底里回荡着“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浩叹。蒙古血统的博尔济吉特氏、戈尔丹的形象有重现了。孝庄太皇太后,其政治智慧毫不逊色历代的女性政治家。戈尔丹的惨烈下场,说明宫廷权力斗争的无比血性。又想到了蒙族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他写的《内蒙访古》我是读过几遍的,看来回去还要读一下,感慨自会深化的。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旅游杂记(五)
边陲小城满洲里: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是漫游边陲小城满洲里,对这座城市的名字我是不陌生的,尽管没有来过。在我髫龄时代,爷爷时常提起满洲里,因为爷爷的三叔在那里做过军官,在军阀万福麟的麾下谋事,很有些名声,混得不错。三曾祖很有口才,那时张作霖、吴俊升等下去检阅部队,都要由三太爷喊操指挥。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满洲里,这次来游自然会勾陈往事,回忆长辈们过往经历。
      满洲里原称“霍勒津布拉格”,蒙语意“旺盛的泉水”。1901年因东清铁路的修建而得俄语名“满洲里亚”,音译成汉语变成了“满洲里”。早年学历史、看电影都知道满洲里是较早通火车的城市,又是国境口岸,故而多有占风气之先之便,且由来已久。
        满洲里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东依大兴安岭、南濒呼伦湖、西临蒙古国、北接俄罗斯。也是多民族齐聚的城市,有蒙、汉、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融合中、俄、蒙三国风情,被誉为“东亚之窗”。区位优势明显,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县级市和区计划单列市,相当于准地级市,还代管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
  这座边陲小城,比我想象的要好,很有气息。大巴驶入市区,我即留神观看市容市貌。小城不大,整洁干净,文明淳朴,凸显欧式建筑风格特点楼群,集中且高大,给人耳目一新,当然不乏本国遗风,多样性兼容。街衢虽不很开阔,但很典雅,古韵雍雍。街上点缀的一些雕塑作品艺术性很强,给这座城无宁增加了品位。
 夏至来临,那里日落要较长春晚近个把小时。在夕阳的映衬下,我们来到城区湖畔,领略夜景,灯火辉煌,晚霞缥缈,危楼倒影湖中,美极了,颇有海市蜃楼的景致。游客们争着拍照,抓拍瞬间,我虽不会照相,拍了几张,亦感觉不错。漫步在步行街,商家林立,台面都很别致,高档次商品之多是一般中小城市所不及的,如玉石类,丝绸类,食品类、皮草类等。俄罗斯商品、蒙古国商品随处可见,这大概就是边贸的优势。旅游团有组织的过境到俄罗斯逛商店,用人民币、微信结算都可以。在那里最让人放心的就是产品质量,根本没有假冒一说。我给小外孙女买了巧克力和奶片,可谓明码标价,货真价实
 临走的那天晚上,我和李洪彦先生打车专门去市里,想品尝一下当地风味饮食,到专卖店买点外蒙古产的奶制品。司机介绍说,满洲里的烧烤很有特色,草原的牛羊肉质佳。于是,找到一家烧烤店,开始品味,喝着俄罗斯黑啤酒、黄啤酒、扎啤,却很尽兴。
满洲里的住宿条件是上佳的,五星酒店很多。第一天,我们住宿口岸国际大酒店,第二天,转移到套娃大酒店去体验,酒店宏阔壮观。套娃是俄罗斯人的最爱,早已超出了工艺和玩具范畴,完全显现的是民族文化蕴含,在满洲里到处都有套娃的影子。
 在国门拍照,登上北疆明珠望三国,踏看额尔古纳河溯源,却是很抢眼的景观。国门的象征自不待言,一幢很有特点的碑形建筑,是游客们拍照的首选,至少是来到边关的见证。北疆明珠是该城最高的塔型建筑,颇有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气势。至少有五十层楼高,坐电梯时我问过服务员,他说是四十七层,然后还有步行楼梯三层以上。在那里环望,可谓鸡鸣三国,北面是俄罗斯,西面蒙古国。
来到额尔古纳河畔溯源,也别是一番感受。我对额尔古纳河是感兴趣的,不仅是因为它是一条界河,而是因为它充满着传奇色彩,承载着民族的血性与融合,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故事,凝聚难释的仇恨。那里有一代天骄的足迹,有雄鹰的翱翔,厚重的过往今昔。我目之,苍凉感十足,别人有什么感受我不得而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