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艺瑣话
(2023-04-07 07:55:17)棋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具有深厚而渊博的文化底蕴,盎然的趣味性,高雅文明,是至佳的益智游戏活动。棋艺在其传承中赢得了广泛的世界性,纳入世界智力运动的正式比赛项目。我国棋艺包括围棋、象棋、军棋等。
象棋:象棋是中国棋文化的重要成员,主要流行于华人及汉字文化圈国家。象棋是中国正式开展的78个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也是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2008年象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象棋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可能是受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但却无从考证,多有附会的成分。象棋的起源至少在战国之前,其佐证如下:
战国时期,已经有关于象棋的名称 ,但是指象牙作的六簙棋子,如:《楚辞·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曹并进,遒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说苑》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 …… 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由此可见,远在战国时代,六簙已在贵族阶层中流行开来了。六簙当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纪)前后产生于中国南部的氏族地区。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有说法棋子种类有为:枭、卢、雉、犊、塞(二枚)。但古文物证实六簙棋子非多兵种,这是因错把樗蒲混为一谈,枭、卢、雉、犊、塞是樗蒲掷具的排列组合,不是兵种。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六簙是"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以获得多博筹为胜,不同于吃王为胜的象棋,没有演化关系。就如丘处机与吴承恩都写有同名的《西游记》,六簙与中国象棋只是曾有同种称呼。
1.先秦六簙戏用象牙做的棋子。黑白各六枚。《楚辞·招魂》:"菎蔽象棊,有六簙些。"王逸注:"言宴乐既毕,乃设六簙,以菎蔽作箸,象牙为棊,丽而且好也。"洪兴祖补注引鲍宏《博经》:"用碁十二枚,六白,六黑。"
2.古代弈之一种,亦曰象戏。相传战国时已有之。汉刘向《说宛·善说》:"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其后北周武帝制《象经》,集百僚讲说。据传《象经》有日月星辰之象,以寓兵机。《隋书·经籍志》兵家著录《象经》一卷,题周武帝撰,书亦不传。宋·司马光作有《古局象棋图》,与今象棋不同。
3.现今通行的象棋相传为唐代生僧孺所制。刻圆木或牙、骨为棋子三十二枚,红黑各半。两人对弈,红方以帅统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将统士、象及车、马、炮各二,卒五。弈时双方轮流行棋,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象棋的棋子设置受到古代两军作战形式的影响,周朝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伍"是由5名步兵组成的,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5种为一组配合使用。这就是棋阵双方各有5个小卒的缘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