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红楼梦》
(2022-12-07 15:23:30)
《红楼梦》人物命运众生相:
《红楼梦》这部悲天悯人的小说,名为小说,实为大说,内容丰富,意境深邃,可谓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就像一部天书,不仅藏着玄机密码,而且藏着人间万象哲学。古今过往,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天地时空无不参透。所及知识非常专业,容量极大,诗词楹联歌赋曲词自不必说,中医药方,园林建筑,节日俚俗,美食餐饮等等。思想上深融儒、释、道精微,文学艺术价值无与伦比,难怪百多年来红学家们穷经皓首般去研究探绎,陷于永无休止般的争鸣己见。可以说没有哪一部小说象《红楼梦》那样令人深迷,可谓一朝入梦,终生不醒。真真应了那句“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妙境。
《红楼梦》是一本最真实的书,每个人物都是身边人,都是日常生活场面的展现,真性的流露。对每个人物的塑造,没有正面反面人物的定性,好坏的褒贬,都是活生生的人性昭彰,且惟妙惟肖,细腻深刻传神。以人情世故,富贵荣辱变迁,洞悉人性善恶。晓以大道,通透得很。《红楼梦》的语言特点是非常曼妙的,把语言还原于人物,那就是达到了,你不能说我的话,就像我不能做你的梦一样相互不可替代,每一句都有特定的语境、表情、口吻色彩,形象鲜明,仿佛就是现实生活的复制。鲁迅说:《红楼梦》最大的特点是:“如实描写,并无回讳饰”。又说:“《红楼梦》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闻。”
书中的众多人物命运,具有典型的悲剧色彩。不幸者各有其不幸,特别是女性命运轨迹,大都是不幸的,让人,感伤无比,一嗟三叹。莫说“满纸荒唐言”,真是“一把辛酸泪”。用生死参透个中滋味,正可谓伤心人各有怀抱。她们的命运大多不由自我主宰,完全取决于封建社会、家庭、出身,当然也有性格因素。一部《红楼梦》,千种女儿愁,人物关系至为复杂。她们的人生命运各有其不幸,从各自的不幸中看人物命运,当是这部小说的一大看点,悲剧中怎一个情字了得。
金陵十二衩的各自命运:
林黛玉:信是高洁,至真至性。多有小性,既自珍自爱,且自艾自怜。生来命运薄也,苦也,大不幸也。孤苦伶仃,寄人篱下,还落得个短命。一曲《枉凝眉》、《葬花吟》、《秋窗风雨夕》足可证也。
薛宝钗:深谙世故,却很世故。她心明通透,深谙世道大礼,端凝而不矫情,有着冷静空无的底色。生为女儿身,却并无多少女儿性。皇商家境虽殷实,但幼而失祜,家道衰落了,全家寄身姨娘家,来到荣国府。知书识礼,通便圆融,显得十分成熟。心如古井,波澜不惊,奉行内心自明,何须点灯,抱朴守拙的理念,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宝钗虽然开悟了,但也难以挣脱现实的命运安排。虽争得二奶奶一席,终归落得寡居下场。
王熙凤:虽然不通文墨,但却八面玲珑,杀伐予夺,不甘示弱。为人过于刁钻苛刻,罂粟之腹,蛇蝎心肠,机关算尽,终归落得个《聪明累》报应下场。
史湘云:虽有豪门出身背景,然门第衰败,孤苦境遇来临,焉能自主。生性豁达,与人友善,是个乐天派。然结局较为迷离,人生际遇五味杂陈。
贾元春:生于豪门,入得宫闱。被选为贤德妃,侍奉皇帝,但她却哭着发出:“宫里是见不得人的去处”。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在宫里,终归算不得幸福。
贾迎春:迎春的悲吹命运,人虽善良,然懦弱太过,但太缺少锋芒,没有自我意识,充当受气的主,更多的是性格使然。终归落得“金闺花柳质,一枕赴黄粱”结局。
贾探春:身份虽为庶出,却居膏粱锦绣中成长,自我争取意识强,并未使人小瞧。才华仪态堪为出众,非若女儿之身,定堪大用。远嫁却也悲凉无奈,一曲《分骨肉》唱出了“,一方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自古有情皆有定,离合岂无缘”的慨叹。
贾惜春:豪门小姐,天生丽质,丹青之好,堪为高洁。然终归为世俗所不容,遁入佛门。
巧姐:贾家豪门下一代,年幼无知。家族败落,多亏刘姥姥报恩搭救,流落荒村,落得个十三学织便伶仃,柴门度日也清净结局,算是幸运的了。
李纨:这位大嫂子,是一个颇有心计的人,内敛低调,博得同情。会哭穷,攒的几多银子,以竭力培养兰儿是愿。儿子还算争气,走上科考之路,兰桂齐芳。然寡居守分一生,只可枉谈幸福。
秦可卿:身世迷离,宛若仙客,出场早,死的早,但影响不小,话题度堪称热搜。无论如何是个颇有见识的人物,托梦与王熙凤,对贾府后世走向颇有见地。由于宿孽加身,早赴黄泉,哀荣可叹,也是值得同情的命运安排。
妙玉:槛外之人,别有幽情。为人孤僻,可怜之人,然有可恨之处。自命清高,个性不融世事,内心当是很孤寂的。遁入佛门,瓜洲逢难,人性佛性惨遭侮辱,结局不好。
贾母:有福气,也会享福的人。识人有眼,看人见心。深谙世故,却不世故。绝对是见过世面的人,凡事都拿捏的见火候。不愧为老祖宗,非常具有长者的范儿。
无论嫁给金钱,还是嫁给权力,都不如嫁给幸福。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可以感悟人生的真谛。
前一篇:转易中天教授《满江红》
后一篇:网络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