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法史系列

(2022-11-23 11:05:28)

萧何画像    萧何(前257-前193年),沛县人。西汉初年政治家。他崇尚古文,工书,尤善署书,用秃笔题颤。唐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列其署书及隶,草品上之中。宋僧适之《金壶记》云:萧何“用退笔书裳尤工。”南朝宋羊欣《笔阵图》云:萧何“深善笔理,尝与张于房,陈隐等论用笔之道。”萧何不仅写得一手好字,更对书学有自己独到的理念,而且他还是中国书法史上把用兵理念引入书法的第一人。宋陈思《书苑菁华》卷一《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中记载有萧何的《书法势》一文,文曰:“夫书势法犹若登阵,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遣于笔下,出没须有倚伏,开合藉于阴阳。每欲书字,喻如下营,稳思审之,方可用笔。且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意思是说,书法的气势和法则如同将帅登阵,要气壮山河,有胆有识,有勇有谋,要有坚定的必胜的信念。书法布阵(当今书法的阵地主要是纸张。纸张有长短、大小宽窄、厚薄等,且形状多式多样)及与之相适应的内容的每个文字的形态和气势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定要随机(阵地)应变,其核心是变通。变,是指字的形态。要求每个字的形态及点画要有变化;通,是指书法通篇的气势。要如入无人之境,一气贯通,一气呵成。要字字有联系,行行有关联,气势如虹。要做到这点,关键是意在笔(手腕)先。安排文字,如同调兵遣将、排列阵势。文武(文阳武阴,文为阳字武为阴字)的调配、派送尽在笔(作战的指挥棒)下。要让书法的形态和气势神出鬼没,必须合理运用和布局书法阵地的奇正、仰卧、露藏、刚柔等字形字势。书法的视觉冲击力、大开大合的形势在于妥善应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于使字的大小长短、宽窄、曲直、粗细、疏密、向背、方圆、浓淡、燥润等达到阴阳平衡。每当想要动笔书字时,如同要下到军队驻扎的营房,必须经过稳妥周密的思考,才能动笔。并且要把笔当作心(人之心者,至高无上,天也),墨当作手(手者,人也),书法当作意(意者,志发于纸形成意境,地也),也就是说要达心手意三合,亦即天人地合的境界。依照这样的方法进行书写,书法的气势和形态自然就美妙了。


西汉 萧何作品 汉简   依此法书写,南朝宋羊欣《笔阵图》中记述:“前汉萧何善篆籀,为前殿成,覃思三月,以题其额。观者如流,何使秃笔书。”说的是,未央宫建成后,皇帝将前殿的匾额交由萧何来题写。为了写好此匾,他却迟迟不肯动笔,整整思考琢磨了三个月,最后用秃笔榜书“未央宫”三个大篆字。书写当日,前来观看的人如潮水一般,只见萧何如同带兵打仗一样,手腕的变动好像指挥千军万马,写出来的字好像他所带领的文臣武将,每一个字都显的气势浑厚雄壮。大匾挂上去后,大家赞不绝口。从此,萧何把题写牌匾的榜书大字,定名为“署书”,作为书法“八体”之一。当时人们也把萧何写的大篆称之为“萧籀”。而他的《书势法》对书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大狂草的书法气势便是受萧何《书势法》的启发。

西汉 萧何作品 汉简 作为汉朝宰相的萧何,其书法传世作品虽不得见,但他对书法的贡献却不可磨灭——打造了中国史上唯一的全民习书的时代。汉朝建立,拜为相国的萧何颁布了一道“要做官先练字”的律令,据《后汉纪》载,“尉律:学僮十七已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意思是说,小孩子要从小学习,到了十七岁之后需要参加考试,而且还要能够结合《尉律》写出九千字以上的文字,然后才可以去郡县担当起草和掌管文书的诸曹掾吏。之后还要中八种字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的字迹对适龄学童进行考试,成绩优秀的由县推荐给郡,再由郡推荐给中央,再由太史令把书法写的好的学童集中起来考试,成绩最好的授以尚书、御史等官职。而书写不好的人,就有被弹劾治罪的风险。这就使得汉朝形成了一股习书风潮,终汉一代,无论西汉东汉,整个汉代的官员考评制度,几乎都与文字学和书法挂钩。萧何此举,可以说奠定了书法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提升了全名学书意识。西汉 萧何作品 汉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书法史系列
后一篇:鹤壁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