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系列
“小篆入神,大篆入妙”的宰相李斯——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1
为相者,不仅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高权利,而且多为才学渊博之人,书法造诣也颇为高深。故而,本报书界版块将刊出中国历代宰相传世书法系列,如李斯、萧何、曹操、诸葛亮、钟繇、谢安、褚遂良、狄仁杰、范仲俺、富弼、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蔡京、秦桧、文天祥、耶律楚材、刘基(刘伯温)、解缙、于谦、杨士奇、商辂、李东阳、梁诗正、张英、张廷玉、刘墉、和珅、翁同龢、徐世昌等,所述之内容不论及历代宰相身为政治家的历史功过,只来看看他们的传世书法作品及技法。
中国历代宰相书法系列之——李斯
一飞小篆追秦相 赋形新诗近汉臣
秦代名相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有书法作品(刻石)传世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书法鼻祖、小篆第一人。他对中国书法文字有三方面的突出贡献:一是统一文字,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二是推广统一文字,亲作《仓颉篇》七章,作为摹本供世人临摹学习;三是改革文字,在篆书的书写基础采用了程邈创造的一种新字体“隶书”,隶书始于秦,盛于汉,后来成为官方正式书体,直到魏晋才被楷书所取代。因此,篆书和隶书成为中国书法五大书体(楷、行、草、隶、篆)主要组成部分,李斯功不可没。
李斯传世的书法作品全部为刻石,主要有《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等。
秦 李 斯 《泰山刻石》 明拓本 秦 李 斯 《泰山刻石》 明拓本
作为文学家、书法家的李斯得到后世极高的赞誉。鲁迅曾说他的文章“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唐张怀欢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王澍评其书法“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不许人以轻心掉之。”
《琅琊台刻石》为秦代传世最可信的石刻之一,属秦篆最精品。《琅琊台刻石》笔划接近《石鼓文》,用笔既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圆活,字形较《泰山刻石》更为完美。确实为小篆第一代表作。所以一般研究篆书、篆刻学和学习小篆的人们都十分重视这个刻石。清杨守敬跋《琅琊台刻石》说:“嬴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秦分裁为整齐,形体增长,盖始变古矣。然《琅玡》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
对于书法创作,李斯还自有一套书法理论,他在谈到用笔的方法时说: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像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像景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从李斯传世书法可以看出,他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正如唐窦暨《述书赋》所言:“斯之法也,驰妙思而变古,立后学之宗祖。如残雪滴溜,映朱槛而垂冰,蔓木含芳,贯绿林以直绳。”
秦 李 斯《峄山刻石》 碑阳
秦 李 斯《峄山刻石》 碑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