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惹事,事不惹你 VS 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会欺负你

标签:
育儿姨婆幼儿园老师vs双胞胎 |
分类: 闲话生活 |
姨婆生病,跟老公带着宝宝去看望。一家人看到宝宝都非常高兴,闲聊起孩子的事情,我提起邻居家孩子隔老远看到宝宝就过来打,因为担心宝宝要抢她东西的事情。姨公和公公立刻不平:“比宝宝大吧?再过一年!看谁敢打!谁打就揍谁!咱这块头,一推一跟头!”神情狠狠的。
邻居家孩子的行为曾一度让我思考,同样是双胞胎,为什么有的靠飞速的发展自己的语言、动作来吸引父母注意,有的却靠恶意竞争。也许因为在想这个问题吧,所以闲聊时也聊起,却得到了这样的反馈,让我大吃一惊。
“那哪行?”我赶忙回答“他个子大,更不能教他欺负别人!万一打坏了怎么办?而且小孩子爱欺负别人,将来出去会吃亏的!”
“你错啦!”躺在床上的大姨婆神采飞扬,她曾经是幼儿园老师“将来到了幼儿园,老师可没功夫管你们!谁抢的到前边是谁的!”
这叫什么理论?
“万一碰到比他厉害的人呢?”“咱这身量!还能有比咱们还厉害的?”服了。我儿子将来如果不是世界第一高大强,可怎么办才好?
“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欺负你!”姨公一副什么都知道的神情。
我突然明白邻居宝宝为什么会如此强悍!
我从小所受的教育是:“你不惹事,事不惹你。”所以从小到大,我没有欺负过别人,也从来没有别人欺负过我。记得小学时,班里有个男生很爱欺负同学,大家都不爱跟他同桌。老师头疼,不停为他换座位,最后成了我的同桌。一天,该同学又惹事,被老师痛斥:“全班每个同学你都欺负遍了!你问问!哪个同学被他欺负过,举起手来给他看看!”记得当时立刻举起一片小手。我坐在座位上,回想他并没欺负过我,于是继续低头画画。
姨婆家的教育是:“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会欺负你!”这样教出来的孩子身上自然散发着戾气,因为随时要防备别人欺负自己(好象邻居家那对双胞胎),如果身边没有比自己强势的人还好,万一有一个厉害的家伙,他第一个一定要收拾你。双胞胎的家庭更是如此,他们是天生的朋友,更是天生的敌人,努力争取着生存资本——也就是成人的注意。这种情绪如果没有得到良性疏导,即使没有人教她们欺负别人,她们也会带着“不抢就没有”的匮乏思想。
而我同班的那个男生,他欺负全班的同学,却不欺负我,正是因为我不认为他会欺负对他并无恶意的我,所以从内心全然接纳了他的缘故。
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相互间小打小闹是难免的。为了抢一个球而被推了一个跟头,哭了一鼻子,就好象篮球场上起了争执,推搡起来,也许球赛结束,又成为朋友。这种情况下,大人不做处理,这事也就过去了。这是孩子之间正常的人际交往。但当你给这个行为贴上了“被欺负”的标签,教育孩子“他打你你不会也打他吗?你不欺负别人,别人就欺负你!”在孩子内心种下了戾气的种子,从此即使别人一个无意的眼神或玩笑,也许他就会认为“被欺负”了,急忙调动拳头或舌头,至少是僵硬的肢体语言和恶毒的眼神还回去,人际关系自然会变的腥风血雨起来。
所以古话说要“化戾气为祥和”,当你不认为每个人都对你有恶意时,你的态度自然祥和,祥和的态度自然为你吸引来善意的人群。
回顾姨婆的理论,再看看我的幼儿园生涯。我并没有欺负别人,我也并没有被人欺负过——那时候我是一个超级小个子。不仅如此,因为我爱唱歌爱讲故事,幼儿园老师分外喜欢我。
所以,不仅要给孩子足够的爱,还要教他去爱。只有种下爱的种子,他才会收获更多的爱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