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皮肤病——癣菌病

标签:
真菌癣菌猫狗动物医院 |
分类: 综述 |
作者:刘欣,美联众合爱康动物医院(65042085).猫与犬的皮肤发病特征有很多不同,决不能彼此套用。比如犬不像那样容易发生癣菌病,而且猫癣菌病比较顽固难治,而犬则相反。癣菌病是猫最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病原微生物是嗜角质的真菌。广泛存在于全世界,但是各地的流行病学和发病表现,以及感染物种差异较大。温暖湿润的大环境更适合癣菌感染。犬猫感染性的癣菌在文献记载较多的有三种: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毛发癣菌。这些癣菌都能侵袭生长中的毛发、毛囊角质和表皮角质层。本文重点阐述癣菌病理学表现形式,增强临床兽医对癣菌病的理解,使本病的诊断更加准确。
癣菌感染毛囊和毛干是猫癣菌病最常见的感染形式。在全世界,犬小孢子菌都是猫最主要的癣菌病病因。实际上,“犬”小孢子菌的命名是一个错误,因为猫才是这种癣菌的天然宿主,由于猫对犬小孢子菌很适应,很少出现宿主反应,所以猫(特别是波斯猫或其他长毛猫)经常是这种癣菌的携带者,即使发病,炎性反应也比较微弱。毛发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其他嗜角质真菌偶尔也会引起猫癣菌病,这些癣菌主要侵袭毛发和毛囊角质,对表皮角质层的感染较少发生。传染方式是直接传播或通过皮屑及污染物间接传染,而猫癣菌病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当发生白血病或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时,猫的免疫低下更易表现为病情重、病程长和全身性的癣菌病(图1)。
http://s15/mw690/001v2wIxzy6JGVup3fUde&690
图1
1.临床表现
http://s9/mw690/001v2wIxzy6JGVvRRC838&690
图2
http://s2/mw690/001v2wIxzy6JGVvgidPf1&690
图3
http://s8/mw690/001v2wIxzy6JGVwggQL67&690
图4
http://s6/mw690/001v2wIxzy6JGVUbv5rd5&690
图5
起始感染部位主要位于面部、耳朵和前肢,最后遍及全身(图6-8)。伴有少量脱毛的结痂性丘疹也是猫癣菌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这种猫特殊的反应模式被称为“粟粒性皮炎”,不仅是癣菌感染,其他病因也会引起这种症状。癣菌性假足分支菌病和甲感染(甲癣)(图9)是猫很罕见的癣菌发病形式。瘙痒在猫癣菌并不常见。长毛猫既是癣菌的隐形携带者,也是癣菌病的高发者。不论如何,幼猫和怀孕母猫(与应激有关)肯定是癣菌病最易感的群体。
http://s3/mw690/001v2wIxzy6JGVUV3Pk12&690
图6
http://s2/mw690/001v2wIxzy6JGVVx1NT81&690
图7
http://s11/mw690/001v2wIxzy6JGVVUN8m7a&690
图8
http://s4/mw690/001v2wIxzy6JGVWnpGb63&690
图9
2
临床鉴别诊断依临床表现而定。如果癣菌引起的症状只有脱毛,而且没有其他症状,那么鉴别诊断必须包括自损性脱毛、精神性脱毛和蠕形螨。但是自我梳理的现象未必能被主人注意到,因为猫可以非常隐秘地舔掉毛发。猫癣菌以粟粒性皮炎的形式发病,其鉴别诊断就要包括猫过敏性粟粒性皮炎,以及其他罕见的细菌性脓皮病或毛囊炎。需要执行皮肤压片、刮片、癣菌培养和活检来鉴别。
3.
猫癣菌主要的病理变化为表皮轻度至中度的棘层松懈和过度角化。有些病例会出现浅表表皮脓疱为主的病变(浅表脓疱性癣菌病)。皮肤表面的毛发或游离的浅表角蛋白被退变的中性粒细胞包围,形成结痂。毛囊和浅表血管被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围绕。中性粒细胞数量不等分布不均,可能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群结实地围绕在毛囊外,但是很少进入毛囊腔。如果发现猫毛囊炎,那么癣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毛囊脓疱含有中性粒细胞和少量嗜酸性粒细胞,破溃后称为疖病,混合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包围毛发片段。大量有折光性或轻度嗜碱性癣菌孢子和菌丝,定植在皮肤表面以及毛囊内毛发上。
怀疑癣菌感染时,通常需要特殊病理染色。一般病理学使用HE染色(hematoxylin
猫癣菌病的另一特征是淋巴细胞浸润毛囊中段,形成毛囊壁炎。中性粒细胞紧密排列在毛囊外的炎性变化,以及脓疱性毛囊炎,都是猫癣菌病的经典表现。强烈暗示癣菌病的存在,即使没有发现癣菌也应该做癣菌培养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