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研学不辍,乐在其中——宠物医师杂志封面人物访谈内容(三)

(2011-06-14 10:47:59)
标签:

宠物医生

动物医院

皮肤科

犬猫

美联众合爱康

刘欣

兽医

分类: 随感

 

在这里将我的学习过程介绍给大家,谨供参考。做为临床兽医如果不能把大量的学习时间花在看书(原版书)自学,任何抱负和理想都是空谈。如果你的理想是开自己的动物医院,就另当别论了,你需要找爱学习的人给你当医生。

目前中国宠物临床仍属于朝阳行业,机会很多,却也是良莠不齐。整个行业的门槛很低,护士想当医生,医生想当老板的愿望都轻易能够实现,很低廉的投入就能开个小诊所。很多人试图身怀多重绝技,医生、护士、美容样样能兼,为的是万事不求人。致使政府和行业协会对行业的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正规、技术正规的医院受到小资本投入诊所的病例分流。为了中国宠物行业的门槛提高,管理规范,专科发展我愿意尽绵薄之力。作为专科医生能对行业的贡献不外乎将临床的实战经验总结出来,做好年轻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引领年轻医生向专科发展。同时面向社会做更多的普及教育工作。我发现到现在为止,不论在宠物诊疗行业还是美容、训练寄养行业,以及宠物网站都存在很多错误概念,他们再去向动物主人灌输这些错误,以讹传讹让我们搞专科的显得特别非主流,与主人交流起来很吃力。比如,社会上很多人都认为吃盐能导致皮肤病,这样的小谬误虽然无伤大雅,少吃盐也对身体有益,但它反映了人们的科普素质。还有很多宠物医生一遇皮肤病就先告诫主人不能给其动物洗澡,孰不知恰恰相反,洗澡是管理和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手段,我总会详细地告诉主人正确的洗澡方法和频率,通常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收效。提“洗澡”就不能不提“吃肉”,很多人以偏概全地认为“吃肉”是皮肤病治疗的大忌,其实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至少对于我来说,多数的皮肤病例我都会建议主人增加肉类的摄入,当然同时要附上一个详细的食谱,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宠物营养学的知识。

 

    做专科真是不容易。别看我已经是很努力、很用功、不停地在专业上提升自己,但如果没有很多的先决条件和其他人的支持,我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是不行的。首先做专科的前期投入的成本非常高。在做专科的初期,我在医院的病例量和门诊收入都远远低于那些年轻医生,医院只能承担我这样的高成本低回报的个体,可以算是“以全养专”。而且我需要特别多的时间去钻研专业,每天也不能接诊很多病例。像在国外,作为某一科的专家,他对病例量的要求是有限度的,既要保证一定的病例量,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又不能接太多病例,否则就意味着没有时间思考和提升自己,就有可能被掏空。时间对于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我不得不抛弃很多的东西,还需要更多人的配合。因此有很多事情会顾及不到,比如医院的管理,虽然名为院长(现在已经彻底卸任了),实际投入到管理的精力很少,很多复杂和琐碎的管理实务都是我们的秦秀林院长在做。她本来也和我一样是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生,几年前为了医院的发展,放弃自己熟悉的兽医专业转向陌生的管理专业,个人的牺牲是巨大的,她对我的支持也是最多的。我们医院的医生们也分担了我很多的工作量,使我能专注于接诊皮肤病的病例,有足够的病例积累。我很感谢我的这些同事们,他们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再有就是美联众合联盟医院和其他医院医生们,给我介绍了很多的转诊病例。到现在,我每日接诊的大部分都是转诊病例,这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因为在中国乃至北京转诊制度是很不健全的,首先是我们没有专家制度,也就没有真正意义的专家,也没有真正意义的专科医院。在国外转诊机制健全,有真正的专家,全科医生只接诊普通的病例,一遇疑难病例,他们就会转诊;而专科医生只接待转诊病例,绝不接待首诊病例。以目前国内的情况,我能得到众多的转诊病例,都是源于同行们对我的信任和厚爱。

对于女性来说,尤其中国女性肯定还要分担很大部分的家务,但我却不同。所有的日常生活全部是家人承担,我从来不做家务,平时就是坐在电脑前,只管阅读、看书,做ppt,写文章,查文献,翻译书籍,永远有一堆的文字工作要做。这就是作为一个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的不同之处,工作不仅是上班时间要做,在家依然要做。

因此,我和家里人一起出游、一起晚上看电视的时间很少,女儿偶尔会有一些抱怨,她认为临床兽医都是像我这样,一天到晚都在忙,还要长期出国,所以她将来不当兽医。但老公始终是支持我的,他就像我的精神导师,包括我的读硕士、博士都是受他的鼓动,而且显得比我还积极。前一段时间,我工作负担很重、精神压力很大、严重失眠、体力明显不支,我老公就一直敦促我加强身体的锻炼,他经常提醒我:锻炼身体能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悦的心情,并且看上去更年轻,越是工作紧张越要保持一个好身体。所以到现在,我还在坚持休息时跟他到健身房进行有氧和无氧的训练。我引入我老公-—一个酷爱健身的人的上述观点,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个精神和身体都很疲劳的工作,希望同行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保持好身体和好心态,开心地工作和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