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高校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和对策

(2008-06-11 17:32:31)
标签:

数字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评估

教育

谈谈高校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和对策

___兼论如何改进高校图书馆的评估方法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两种条件下图书馆建设与管理费用、文献信息服务功能、读者获取文献信息的方式与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证了高校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建设;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评估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高等学校图书馆资源十分短缺,图书馆服务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高校图书馆采取什么方式加快发展,才能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以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我们认为,总结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的经验,高校只有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采用现代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走出一条投入较少,建设时间较快,投资效益较高的办馆新路子,本文着重就加快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意义和对策等问题发表初浅见解。

1  高校加快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11  首先,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与建设传统图书馆相比较,具有节省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成本的优点。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成本,主要包括:图书馆建筑物投资及维护费用、各项设备及其运行费用、购置文献信息资源费用、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费用等构成。数字图书馆是以数字形式存储、传输、处理信息并将计算机网络、微电子、通信等技术集成运用于图书馆的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在数字图书馆中,文献信息的存储、传输、提供等方式和费用均发生了变化:(1)文献信息存储的载体主要是大容量磁盘,它能对信息进行海量存储,信息存储高度集约化,占用空间非常小,从而可以大大节约图书馆的藏书空间及藏书费用;(2)文献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数字信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从而使文献信息传输的速度加快而成本降低;(3)数字信息生产的集成化、规模化。当将纸本文献转化成数字文献信息后,可以快速复制并将成千上万种的书刊集合形成一个数据库,这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优势使数字书刊生产商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的优势;(4)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传统图书馆不但书刊占用空间大,而且需要大量人员管理、加工书刊,因而要付出较大的人工管理、服务费用。数字图书馆只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因而可以大大降低图书馆的人工费用。因此,建设数字图书馆与建设传统图书馆相比较,可以大大降低图书馆的建筑与维护费用,书刊资源购置费用、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人员的费用等。当然,建设数字图书馆要投入必要的网络建设费用,计算机和存储设备费用以及图书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费用,如果建一个有3000个阅览座位的传统图书馆,建筑面积要 3万平方米以上,仅基建设备等投资要上亿元,再加上配置100人左右的工作人员,每年购书刊及运行的人工费用等至少要数百万元以上,而建一个能为3000人甚至更多人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基建投资可节约几千万元,资源建设费与服务、管理人员的费用也可以大大降低。只需要增加计算机、网络、存储设备等费用就可以同时为许多读者提供数字信息服务。由此可见,建设数字图书馆与建设传统图书馆相比,具有所需资金少、技术含量高、服务成本低的优点。

12  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服务,具有信息更新快、信息搜寻方便、快速,信息搜寻成本低等优点。图书馆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图书馆提供信息的数量、质量及读者搜寻信息的成本的高低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益的重要标准之一。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1)由于数字图书馆能快速、及时地提供最新文献信息,因而提高了信息服务的质量与时效;(2)在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下,由于信息检索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搜寻工具,可以从存储的海量信息中,快速、便捷地获取其所要搜寻的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信息搜寻的成本。过去要从几百种纸本书刊中花几十个工作日才能搜寻到的信息,现在只要几十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就可以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因而大大提高了信息搜寻工作的效率。这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学习、研究和工作方式的革命。

13  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下,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从而可以24小时提供信息服务,使图书馆服务工作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馆内外读者随时提供信息服务。在数字图书馆服务环境下,读者可以每天24小时登录图书馆网站,查找其所需要的文献信息。读者可以在实验室、办公室、家里等场所阅览图书馆的各种各类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频、视频等信息,图书馆不但扩大了信息服务的空间,而且增加了信息服务的内容。在数字图书馆环境下,读者与图书馆服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交流,及时沟通联系,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可以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个性化服务。

14  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不但是必要的,而且高校也具备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条件与环境。大多数高校都建设了校园网,因而网络条件已经具备。高校计算机普及率很高,教研室、办公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场所都有与网络相联通的电脑,多数职工家庭和部分学生宿舍中也有电脑并能上网。因此,高校建成数字图书馆之后,大部分教职工和部分学生完全可以实现在家里或实验室里、办公室、或学生宿舍里通过网络查阅文献信息。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环境下,真正实现了将数字文文献信息“送货上门”。读者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而查遍天下文献信息。

2  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21  加快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关键在于转变观念,认识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订有利于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政策措施。尤其是中央、省两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对高校建设数字馆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从而制订有利于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在评估高校的办学条件时,应将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情况及数字资源建设等情况作为高校图书馆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可以通过开展高校图书馆自动化评估推动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在统计和评估高校文献资源数量时,应将数字资源的数量计入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量之中,并需要制订规范的统计方法。再如,在制订评估高校办馆条件时,过去强调高校图书馆的生均建筑面积必须达到人均多少平方米才合格,迫使高校化大量投资扩大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或规模,有的地市所属高校投巨资建4万多平方米的图书馆,许多大学都在规划建设数万平方米的大型图书馆。我认为,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来看,建设数字图书馆后,高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与生均图书馆建筑面积可以适当降低,如原来规定5000学生以上的综合性大学生均图书馆面积必须达到2.03平方米,而在高校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学生可以在图书馆外进行学习和查阅文献信息,生均图书馆建筑面积标准可以降低到1.21.5平方米。这样高校可以节省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费用。

22  以满足读者需要为导向,加快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增加数字信息资源的比重,优化文献资源结构。传统图书馆以购买纸本书刊为主,图书馆的资源建设资金的绝大部分用于订购纸质书刊。在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中,大部分资源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包括电子图书库、电子期刊库、教学课件等资源。同时还通过专业人员的工作,将网上的免费资源进行加工和整合,进一步延伸、拓宽和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

23  加快推进学校和图书馆网络建设,为数字图书馆建设提供网络环境和基础条件。高校要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硬件设施,包括网络、计算机、存储设备、交换机等各种设备,还必须购置相应的软件,配备必要的技术力量。对于网络设施,要作好规划,无论是公共网还是校园网,都要充分考虑到信息传输的容量,确定网络的技术指标。现在一些学校由于网络容量小,信息传输速度很慢,网络安全问题经常发生,需要通过加强规划和管理加以解决。没有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高校数字图书馆就不可能正常运行。

24  开展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测评有助于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湖北省教育厅从2001年至2004年间组织开展高校图书馆自动化测评,这次测评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针,制订了评估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全省50多所高校图书馆进行自动化测评,促进各个高校按照省教育厅规定的指标体系要求,大力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使全省高校图书馆自动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部分图书馆达到合格的要求,10多所高校图书馆达到优秀水平。按照国际国内的通行标准进行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馆长的自觉要求,用于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经费大幅度增长。高校图书馆自动化测评极大地推动了各高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

25  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还需要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对全国和各省、市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以避免各个高校各自为政,搞重复建设,使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相互开放,实行资源共享。上海高校建设的基于分布式网络平台的数字图书馆的经验值得推广。上海组织各高校联合购买数据库,由有条件的高校提供硬件,并设计开发了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馆际互借系统和分布式共享数据库调度认证系统,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解决了大多数高校的经费困难。尤其是一些办学规模较小的高校,不必投资许多硬件,只要参加数据库集团购买,就可共享资源。各个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根据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学校所给的办馆资金等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适合本校实际的数字图书馆。另外,建设高校数字图书馆,还要处理好数字资源与纸质印刷资源、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之间的关系,相当一部分读者还需要纸质印刷资源,纸质印刷资源的流通、阅览仍有较大的读者群体。因此,高校在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纸质印刷资源的建设及其流通、阅览等服务工作,以满足各类读者对各种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此外高校建设数字图书馆,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并加以解决,这就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技术问题立项进行研究,并从经费上加以支持。

 

参考文献:

1.吉久明等,基于分布式网络平台的数字图书馆,《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年第1

2.张白影等,浅论合并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月第2卷第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