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家教和门风是孩子最早的启蒙学堂。——于丹
前不久家里聚餐,三叔父突然考起侄儿辈,问道:“你们谁知道奶奶(祖母)的大名?”,大家一时莫名,我说我知道,奶奶叫童芬。
奶奶的名字在儿时我就记住了。奶奶去世已经四十多年了,但至今她的音容笑貌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我的童年是在奶奶的呵护下成长的。爬在奶奶的背上过桥,搂着奶奶的小脚睡觉,是我童年感觉最温暖的记忆。
我奶奶出生在苏北大纵湖畔的一个村庄上,十多岁上嫁给了我的祖父,育有四男三女七个孩子,我的父亲是她的长子。奶奶一生信佛,与人为善,所以她的七个子女无一不是乐善好施之人,这也验证了学者所说的,家教和门风是孩子最早的启蒙学堂。
奶奶信佛不是每天必去上香,而是吃斋念佛。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每逢初一、十五是奶奶的吃斋日,大年三十至初五也是斋日。还有观音菩萨的三个生日那三天肯定是要吃斋的。
也许自小受到的无神论教育,以及父亲和祖父从不信神,所以那些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里,我总是不理解奶奶的吃斋,并且刻意捣乱。妈妈记不住奶奶的斋日,平时做饭荤腥不忌,一逢斋日,奶奶对荤腥是绝对不动筷子的,天真的我们总是希望奶奶能够和我们一样吃好,于是由我起头做起恶作剧。我变着法让奶奶离开一下桌子,然后将荤腥的鱼或者肉夹进奶奶的饭碗下面。奶奶回来后我们自然不露声色,眼瞅着奶奶吃着吃着,面部出现了哭笑不得的神色,无奈嘴里已经沾上荤腥。只见她瞪了我一眼:“又是培琪弄的吧,我知道就是你,不干好事!”奶奶即使瞪着眼,面目也是和善的。好在爸妈和弟妹们跟着一阵大笑,奶奶总是念叨那句;“你们不懂,我吃的是子孙斋,为你们好的,唉!”
奶奶她坚信观音菩萨在天上看到了自己的虔诚行为,上天会佑护她的子孙们平安幸福的。其实对我来说,有奶奶在,我就幸福。
<> 自我出生,一直到奶奶离世,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奶奶。儿时父亲离开家乡到东台工作,母亲在家务农和做缝纫,奶奶就一边看着我,一边做家务,有时奶奶下地干活也带着我。那时家里人口多,家里人都吃杂粮副食,奶奶总是在饭锅头上专门放上一把米,蒸上一、二只鸡蛋给我们娘儿俩。我自小体质单薄,患有小儿支气管炎,起初家人听信乡下郎中、游医之说,吃偏方,点香火,站筷子(亲人人病倒了,家人用一水碗,取一双筷子,立于碗中,嘴里念念有词,若筷子能站住,则病人就有救了。至今我那些乡下老人还有沿袭这一陋俗的)。结果久治不愈,直至奄奄一息,家人为我已备后事。奶奶和妈妈抱着“碰碰看”的心理,求人用一个小划子(小船)将我送到离家十多里水路的尚庄镇医院,经打针、吃药得以挽回生命。想想那时要不是奶奶对已放到草上垂死的我仍心有不甘,那今天也不会有我坐在这里著此拙文了。
爸爸婚后不久,就离开家乡了,妈妈带着我在老家度日。也许由于妈妈长相端正、为人随和,时间长了竟遭乡下那些多嘴婆姨们的闲言碎语。流言一时传到父亲耳朵里,不明就里的父亲从此很少回家,即使回来也是与母亲打着冷战。就这样连续五年多时间,面对即将破裂的家庭,又是奶奶站出来,她坚信母亲的为人,并且亲自带着我和母亲去了东台时埝镇(那时父亲在时埝税务所工作),硬是像做担保一样,撮合了父母的团圆。此后夫妻共同生活的实践,让父亲坚信了母亲相夫教子,贤惠善良品格。直至晚年父亲提起此事还痛恨那些当年散布流言的乡人。想想也是,要不是奶奶的明理仗义,挺身保护母亲,哪有我们今天的大家庭。还不知道我会遇上怎样的后妈,甚至弟妹们长成啥样儿呢。
奶奶的菩萨心肠不仅是对家人,却似在普度众生。记得六十年代奶奶随祖父在东台农村门诊,他们的近邻住着一个孤寡老太,且无儿无女。逢上不是奶奶的斋日,家里只要有点像样的菜肴,她都要盛上一碗给那老太送去,有时还接济钱物,直至那老太太去世。因祖父是公办医生,俗称吃国家饭的,日子相对他们的邻里要好过一些,所以每逢有人困难相求时,奶奶总是尽力帮扶。在那一带奶奶的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所以当有一次奶奶又念叨吃的是子孙斋时,我开玩笑的说:奶奶,你那是吃的大众斋。
奶奶在世时我时常说:奶奶你就别吃那斋了,我们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比你们老一辈好的,不用你操心,你享好自己的口福就是了。谁知1966年,奶奶被查患上了食道癌,可恶的病魔竟无情阻断了奶奶的进食,在奶奶病重的最后的日子里,无论荤素,滴水不进了。一天下午,我小叔叔急匆匆将我从姥爷家接到我出生的那个祖屋。只见奶奶原本还显富态的身子已瘦成皮包骨头了,家里人围着奄奄一息的奶奶,叫着:你的大孙子回来了。只见奶奶突然的睁开双眼,手向前伸,我赶忙前去,握住奶奶的手,喊着“奶奶”,一声喊去,只见奶奶叹了最后一口气,手就从我的手心里无力的滑下了。我的婶婶说,奶奶这是一直在等着你回来,要见一下自己的大孙子呢。
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经历亲人的离别,也是一次最伤心的离别!那年奶奶整整六十岁!
2012.7.25 紫薇花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