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随想
(2012-03-31 18:02:23)
标签:
春天生命生活休闲 |
分类: 心灵絮语 |
联想工作这么多年,也经历了多年的季节转换,我何曾有过闲心如此这般的盯着一根柳条去细数春天的脚步。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高校毕业分配到地区的教师进修学院任数学老师,虽然高师函授每月的授课只有二、三次,但一次讲课就是二、三天,而且通常是一人讲到底。备课量很大,况且听课的学员一般都是中学老师,年龄都比我大,对我们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来说,这备课是马虎不得的。所以即便授课间隙的几天,要么找资料,要么写教案,连轴转,没有多少闲暇眷顾春天的明媚。后来调到学院图书馆任负责人,面对一幢新建的图书馆,带着一帮新人,都是业务生手,从第一本书开始,登记,分类,编目,上架,仅用二、三年时间,办起了近十五万册藏书的高校图书馆,同时还适时承担省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和市图书馆学会委托的图书馆学术研究和培训活动。调到市图书馆,同样面临图书馆整体搬迁,从请专家、读者座谈,规划读者服务部门布局方案,制定全套的业务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及岗位规章制度,直到实施搬迁,开门接待读者。人们看似清闲的图书馆,我从未感觉清闲,只是偶然伫立办公室窗前,欣赏一下图书馆庭院的满园春色。1997年底调机关工作,先后从事过群众文化、文物和艺术工作。在机关里无论是科长、处长,说白了都是办事员。角色转换带来的是精神负担的轻松,在一个具体单位,你要管的不仅是事业发展,还有职工的福利待遇,而在机关处室,这一切不用你问,只管过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就行了。至于工作,上有局长,下有单位,处室只是上传下达、协调平衡,按交待执行就行了,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一项具体工作,乃至一项重大活动结束,对做具体工作的人来说,一切都结束了,总结那是领导的事,在年终的领导述职会议上听着就是了。在机关工作,谦卑才是高尚。身在机关,对没有太多的权力利益欲望和无意是非的人来说,心境是相当宽松的。我不太喜欢坐办公室,群众文化工作给了我大量深入基层,直至乡村的机会。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十年,我几乎走遍全市上百个乡镇,这不仅收获了为基层大众文化服务的乐趣,也能利用这样的机会呼吸一下田野的气息,尤其是每逢春日,坐在车上我总是喜欢打开一点窗户,欣赏一下那遍地的绿色和其间的片片金黄,嗅一嗅弥漫在原野里的麦苗的清新和菜花的香甜。
记得差不多十年前,那时父亲还健在,一次到东台去看望父亲。我们夫妇早晨还没起床,父亲已经早锻炼回来,手里还拣着一个鸟笼,笼子里一只八哥在活蹦乱跳。爸说;“你们带回去玩玩,我在市场上买的。”我绝对没想到,爸会主动买一只鸟给我回去养,在前些年,每次回来他总是唠叨我的工作,“要把工作做好”“要负责任”“工作要有魄力”,我有点嫌烦。现在却突然想起给我买一只鸟,这不是明显的对我不像过去的那么高的要求了,甚至于还有点消磨我的“革命意志”的嫌疑。难怪有人说现在干部政策是既定的,明白的干部“五十岁糊糊沓沓,五十五岁就包包扎扎”,准备回家了。大概父亲也看到我差不多也到这个年龄了,不需要再给我打气加油了,给我一只鸟,让我有点精神准备,先把车速慢下来。爸爸的盛情我当然要接受。是爸爸给的,连本来反对养宠物的夫人也不说话了。其实我倒真的没有糊糊沓沓,认认真真的,满打满算的干到六十岁,才为四十多个春秋的忙碌划上句号。
漫步在春天的傍晚,春的气息沁人肺腑,不远处又传来社区一群妇女在跳广场舞的优美旋律。走近看,大部分也都是超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人,她们随着熟悉和喜爱的“红歌”的曲调,跳起非常现代的舞步,婀娜多姿的身影透出浓厚的青春气息,脸上也绽开春天般的笑容。谁说岁月不饶人,我说岁月也饶人,青春的岁月会永远停留在那跳动的舞步中,美妙的旋律里。
此时,我想起德国的厄尔曼先生,他年逾70时开始写作,创作了不朽的名篇《青春》。他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像、炽热的感情……,人要虚怀若谷,让喜悦、达观、仁爱充盈其间,你在八十高龄时仍觉年轻。
这是我退休以后的第一个春天,如此奇妙的春的脚步的发现,也向我昭示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生活的生活新起点,这一切就从感受自然,享受生命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