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生病,最好的选择
——《不许生病》读后
文/春雨夜泊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不许生病》。单看书的名字,有些诧异。因为,你说不许生病人就不会生病吗?但把书读下来,觉得许多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
这本书是参观涞源的华中小镇时人家赠予的。小镇秉承康养结合的理念,在为人们提供文旅休闲的同时,提倡健康生活。故特邀了著名的免疫学家、康养学者王小宁教授助力,为大家提供康养方案和路径,以营造小镇靓丽的配套服务。
之前,我不怎么读有关这类保健养生的书。虽然这类书中不乏有价值的指导,但也有许多这类书名不符实,有的甚至随意夸大,故弄玄虚。但这一次有点不同,随手翻来,就觉得很有可读性。通俗易懂,娓娓道来。关键是有许多说法让人信服,觉得可以一试。
王小宁教授是位军人,曾就职于第一军医大学,后在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名誉院长,在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任副主任,长期关注全民健康战略研究,因此,在全民健康促进方面很有发言权。
《不许生病》一书,被誉为是一本不想生病的人必读之书。谁乐于生病呢?自然都不想生病。但如何才能不生病,这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难寻其径,人们就懒於思考了。王小宁教授正是以此为人们解答难题的。
这本书的内容很是丰富,分为观念篇、行动篇和展望篇。主旨在于解决当前全民健康中的一种悖论。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病痛,尤其是慢性病的人群却逐年攀升;医疗科技和水平不断进步,可医保体系却不堪负重;国家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经济投入,但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得不到很好解决。
那么,出路在哪里呢。王小宁教授认为,这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众的焦点在医院,把不生病和治病的期许完全寄托于政府,而忽视了“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忽视了个人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本书就是围绕这一理念,从进化、文化、生物、经济、医学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受启发的地方很多,不能一一表述,特摘出几点与大家分享。首当其冲的就是健康理念问题。其实,个人的健康问题首先是自身,也就是个人才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最好是自己不生病,然后才是得病后的治疗问题。这种意识叫“关口前移”。我们之前也常说预防为主,老祖宗《黄帝内经》上也说“上医治未病”,道理大家都懂,但我们做得很不够。因此,从提倡不许生病入手就至关重要。
其次,书中的许多提法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健康寿命指标”问题。我们知道,让我们引以自豪的人均预期寿命如今已达到了77岁,比解放初期的35岁翻了一番还多。但是,这种寿命的健康状况如何我们过去很少去考虑。岂不知很多寿命的延长是在病痛中甚至是在高端的医疗设备的维持下度过的。也就是说,生命是延长了,但生命的质量很糟糕。因此,人们提出了“健康寿命”指标。就是人们的寿命,不仅要“活得长”,还要“活得好”。现在,许多国家不再用“预期寿命”这个指标而改用“健康寿命”了。
再就是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这是人们容易忽视的问题。虽然老年人越来越注意养生了,但与科学的自我健康管理还有很大差距。王小宁教授认为,自我健康管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且要越早越好,要向上延伸到中年甚至青年时期。早管理,早受益,也为老年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对自己实行严格而有效的自我健康管理,不仅有利于自身健康,更是对社会和医疗事业的重大贡献。
还有,人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尺度问题。比如,一位八十来岁的老人身体很好,健步如飞,而一位三十来岁身体不好的人,却未老先衰,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呢。如果单单论及年龄,是不能客观评价一个人身体的实际情况的,这就涉及到了一个年龄尺度问题。也就是说,不能单单以年龄为尺度。据此,有人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即可以把人的衰老理解为一种疾病,是可以干预和治疗的。延缓人的衰老过程,拥有更年轻的身体素质,在现代社会和医疗条件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书中还对当前社会的“健康悖论”进行了剖析。这个悖论就是民众对医疗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但人们对自身生活方式的约束和合理的健康支出几乎不作为,对不良的生活习惯持放任状态,从而形成了“生病是个人权利,救治是政府责任”的窘境。要走出窘境,就必须解决民众个人健康意识缺位的问题。要把民众的注意力聚焦在“以较少发病的人”为第一要务上。说到底,就是要强化民众的自我健康管理,使之不生病和少生病。
本书的行动篇,主要是开出了个人自我健康管理的药方。作者从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如何了解自己的身体、老龄化问题、如何养生、锻炼、饮食、睡眠以及一些疾病的预防,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该书的展望篇,作者广泛涉猎医学和人类学科技前沿,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和长寿描绘了很好的前景,非常值得期待。这里不再一一赘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细读此书。
总之,该书以不许生病为主题,从各个维度阐述了不许生病的因由和实现不生病的路径和方法。它告诫我们,不许生病,是一种素养,是一个信条,是一种信心,更是一种责任。同时还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不生病的武器就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我们自己才是我们自身健康促进的主人。从现在起,就要自己做主,少吃点、多动点、开心点、睡好点,不生病,少生病,为自己,也为全民健康促进,做出自己的贡献。
终归一句话,在人生旅途上,不许生病,防患于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2021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