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英国吗?
——读《英国通史》
文/春雨夜泊
最近,通读了《英国通史》。钱乘旦、许洁明著,上海社科院出版。为什么要读这部书呢,说起来理由有些个别。一是因为曾去了趟英国,在那里逗留了20来天,自然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它的历史,以及它的来龙去脉。二是英国这样几个小岛组成的国家(面积与陕西省相当,人口与河北省差不多)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领导世界200来年,殖民地曾遍布全世界,自然想了解一下它何以有这样的辉煌。三是有一个奇怪的想法,想了解中国古时候,诸子百家的时候,英国当时是一种什么状态,文明程度如何。读过之后,你还别说,这些问题一般都得到了解决。
先说英国的发展历史。从史前讲起,自洪荒时代,这里也就是几处荒岛。什么时候有了人类,有了土著,好像也不能说出源头。但值得肯定的是,当地有土著人,并且也生活了好多世纪,历史上称他们为克尔特人。一直到公元前1世纪之前,人家都是大不列颠岛屿上的主宰。
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对比一下。公元前1世纪是什么概念,那是咱们中国大汉王朝呀。春秋战国、诸子百家都过去好几百年了。可此时的大不列颠岛屿还处于蒙昧时代,还是克尔特人的原始部落时期。中华文明此时已是多么灿烂,可不是甩这几个荒岛多少条街的问题,而是似乎就没有可比性。
大约在公元前55年,凯撒大帝的军团横跨英吉利海峡,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开始了欧洲大陆文明浸湿这个岛屿原始文明的进程。但这个过程是断续和缓慢的。到5世纪前,罗马军团在这里除留下了罗马大道和城市遗址外,在文化层面,克尔特人的原始文明依然是这里的主流。
到公元5世纪,随着北欧海盗的入侵,也就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到来,英伦三岛的文明发生了重大变化。盎格鲁-萨克逊人的文化逐渐代替了土著原文化,形成了一种新土著文化。以至于上溯英国的文明时,我们会说盎格鲁人的原始文化。直到这时,英国才开始称“英格兰”,原意是“盎格鲁人的土地”。顺便说一下,这种文化的延伸,后来还成了美国的主流文化。
大约从11世纪起,随着诺曼底征服,法国人来了,带来了欧洲的大陆文明。从此,英格兰就和法兰西就纠缠在一起,相互交融渗透,促成了新来的欧洲大陆文明与当地的英格兰文化的有机结合,不断演化生长出了新的文明。但有意思的是,作为自己独立特色的,以盎格鲁-萨克逊人为代表的英格兰文明并没有被淹没,而是被顽强地保留了下来。自此,一种独具特色的并带有大陆文明色彩的民族文化便发展起来。
之后,英国的发展便进入了快车道,并且是幸运一环套一环的。14世纪发生农奴制解体,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16世纪进行宗教改革,17世纪发生政治革命。特别是1688年发生的光荣革命,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出现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社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而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更是把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巅峰。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这两次世界大战,虽然英国都是战胜国,但战争耗尽了它的国力,终于使它从世界帝国的顶峰上跌落了下来。不过,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属于死而不僵者。英帝国灭亡了,却留下了英联邦。它并没有像其它历史上的帝国(如罗马帝国等)那样分崩离析,而是回归到一个与其人口、地域、资源相称的现代化国家,仍然处于现代国家的前列,并保持了自己的发展节奏。
关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世界的中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统治世界200来年,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英国作为一个岛国,是靠海上霸权和贸易垄断起家的。它不仅得益于本国的经济发展,更得益于它以《航海条例》为标志的海上霸权、以殖民地垄断的转口贸易和17世纪开始的“重商主义”策略。特别是作为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以及对众多殖民地的盘剥,才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当今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许多政策和手段,在英帝国形成过程中就都有它的原形或曾使用过。我们进行这样的历史对比研究,会有助于我们当今的经济贸易决策。
关于政治层面,感触最深刻的就是议会制度。议会制度起源于英国。早在盎格鲁-萨克逊人时期,就有所谓的“贤人会议”。诺曼底征服后,进入诸王时代,便引进了诺曼底传统的管理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王堂”——即御前会议。从而形成了王权和贵族,进而发展为王权和乡绅对立的制约关系。在决策的相互制约下,王权的地位和权力不断缩小,而与之对立的一方不断扩容形成议会(贵族上院和选举产生的下院)。其标志就是英国大宪章和议会的产生。之后,双方力量的角逐和向议会方的倾斜,此消彼长,最终发生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国家治理模式开辟了一条道路。
英国历史从某种方面说是世界历史的重要参照。它的工业化、民主化、世界化、城市化等,都是一份丰厚的遗产。了解英国历史,对我们了解世界历史乃至当今世界的许多历史现象和现实问题都是有帮助的。尤其是该国的发展模式,民主、和平与改革,适时而变的社会渐进方式,都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的。
该书给我们的启示很多,自然不能一一表述。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该书是在诸多研究成果基础上写成的,因此,在写作风格上具许多研究论文的特点,读起来不免有些枯燥。当然,瑕不掩瑜,如果你是为了寻求知识,弄明白史实,聚精会神地阅读,自然可以读下去,一定会收获颇丰。
2020年12月30日
加载中,请稍候......